10.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9分)
清平樂·和晁倅①
宋 王安中
花時微雨,未減春分數。占取簾疏花密處,把酒聽歌金縷②。
斜風輕度濃香,閑情正與春長。向晚紅燈入坐,嘗新青杏催觴③。
【注】①晁倅:晁姓官吏;②金縷:古曲名;③觴:酒杯。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春分時節,盡管小雨紛紛,但在詞人眼中,美好的春光并未因此而減損。
B.“斜風”句寫微風送來縷縷花香,“濃香”與上片中的“花密”二字形成照應。
C.天色漸晚,詞人依然興致不減,燃燈入座,繼續享受這美好的春日時光。
D.春日因其美好、短暫,更令人珍惜,本詞寫春光之美,旨在抒發傷春之感。
(2)“閑情”是本詞詞眼,詞人寫了哪些“閑事”來表現“閑情”?請結合全詞,簡要回答。(6分)
11.名篇名句默寫。(8分)
(1)____________,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2)海日生殘夜,____________。(王灣《次北固山下》)
(3)____________,何似在人間。(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4)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_,明滅可見。(柳宗元《小石潭記》)
(5)《過零丁洋》中,文天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表達了自己視死如歸、舍身報國的堅定信念。
(6)《己亥雜詩》(其五)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體現了龔自珍雖已辭官,但仍然關心國家前途和命運的寶貴精神。
四、(9分)
12.復興中學開展“文藝作品里的英雄”專題研究活動,下面是同學們收集到的相關材料及活動開展的情況。(9分)
【材料一】英雄,是人們對生活世界和自身狀態美好憧憬的具象化結果,也是文藝作品中人物設定的主要類型。相比西方的個人英雄主義,我國文藝作品中的英雄形象更強調“忠誠”和“正義”。近年來,以“特種兵”為題材的影視作品如《紅海行動》《戰狼》等,深受觀眾青睞。這些影視作品中的“特種兵”,非常完美地體現了新時代對英雄人物的預期:為國為民,重情重義,敢戰善斗。加之,“特種兵”的軍人身份天然和國家聯系在一起,他們往往被視為“忠誠”和“正義”的化身。同時,電影情節設置默認了其對“惡勢力”使用武力的合法性,從而滿足觀眾“懲惡揚善”的心理期待。另外,制作團隊緊緊抓住“特種兵”武藝高強這一特點,設計精彩的打斗場面,強化影片的視覺吸引力。
【材料二】塑造與宣傳英雄有多種媒介渠道,但從效果來看,視覺媒介具有其他媒介無法比擬的優勢,而影院作為重要的傳播場所,其功用難以取代。下圖是李顯同學從《中國影院產業發展報告》中摘取的統計圖。
【材料三】《水滸傳》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為了幫助同學更好地閱讀經典、理解經典,活動小組制作了《水滸傳》中的英雄人物檔案表格,下面是張松同學填寫的部分檔案內容。(4分) 序號 人物 稱謂 相關故事 ① 魯達 花和尚 拳打鎮關西、大鬧五臺山、火燒瓦罐寺 ② 林沖 豹子頭 刺配滄州道、棒打洪教頭、智取生辰綱 ③ 武松 青面獸 景陽岡打虎、義奪快活林、醉打蔣門神 ④ 李逵 黑旋風 沂嶺殺四虎、斧劈羅真人、元夜鬧東京 (1)《紅海行動》《戰狼》等“特種兵”題材的電影為什么會受到觀眾青睞?請根據【材料一】,簡要概括。(4分)
(2)根據【材料二】中的統計圖,從整體變化趨勢的角度,寫出兩條結論,每條不超過15個字。(2分)
(3)【材料三】中的人物與其稱謂及相關故事的對應關系,均符合《水滸傳》原著的一項是( )(3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五、(30分)
華語網說明:2023年綿陽中考語文試卷doc文檔及答案已經上傳,如有需要請點此下載。此處網頁文檔僅提供部分內容,且無格式和圖片,特此說明。
我每天上下班,都會從這千斯壩前走過。有一次留心數了一下,從千斯壩遺址到我工作的報社,只有400步的距離。而這中間相隔著的,卻是700多年的漫長流光。一有空閑的時間,我就喜歡立在千斯壩前,醉心傾聽壩下的那些浪漫的水聲。那悠悠浪波訴說著滄桑的記憶,更訴說著年輕的祝福和美好的向往……(有刪改)
13.下列對文章內容和表現手法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作者開篇點題,并通過對“澄碧的壩河”“金色的光芒”等自然景物來表現千斯壩的純粹與莊重。
B.作者通過對郭守敬工作場景的猜想,為我們塑造了一個目光長遠、運籌帷幄的水利專家形象。
C.文章結構清晰:整體采用“總一分一總”結構,首尾照應,中間四個段落以并列的形式展開。
D.作者對千斯壩的情感非常復雜,既有對其所承載的歷史的懷想,也有對水上運輸衰落的擔憂。
14.第二段引用《詩經》中的相關文字有何作用?請結合文本,簡要回答。(4分)
15.請結合語境,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賞析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
①活潑的流水牽著我的思緒,自由自在地唱著、歡騰著,攜著陽光,向著遠方一路飛奔……
②無數的大船從南方運來沉甸甸的稻米和豆菽,運來絲綢和茶葉,運來五彩的憧憬。
16.文章第一段寫道:“我站在千斯壩遺址,傾聽流水遙遠而又清涼的親切訴說,心里翻卷著萬千感慨。”千斯壩的流水引發了作者哪些感慨?請結合全文,簡要回答。(6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題。(13分)
用心用情保護傳統村落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