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古詩文填空。(6分)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論語〉十二章》)
(2) ,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3) ,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不宜異同。(諸葛亮《出師表》)
(5)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中,作者借春鳥的特性,描繪一種充滿活力的動態美的句子是:“ , 。”
(6)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用“ , ”寄托對親人的思念和祝愿。
五、(共22分)
(一)閱讀名著選段,完成13-14題。
話說周進在省城要看貢院,金有余見他真切,只得用幾個小錢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號,就撞死在地下。眾人多慌了,只道一時中了惡。行主人道:“想是這貢院里久沒有人到,陰氣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惡。”金有余道:“賢東,我扶著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開水來灌他一灌。”行主人應諾,取了水來,三四個客人一起扶著,灌了下去,喉嚨里咯咯的響了一聲,吐出一口稠涎來。眾人道:“好了!”扶著立了起來。周進看著號板,又是一頭撞將去。這回不死了,放聲大哭起來。眾人勸著不住。金有余道:“你看,這不是瘋了么?好好到貢院來耍,你家又不死了人,為甚么這號啕痛哭是的?”周進也不聽見,只管伏著號板哭個不住。一號哭過,又哭到二號、三號,滿地打滾,哭了又哭,哭的眾人心里都凄慘起來。金有余見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著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來,哭了一陣,又是一陣,直哭到口里吐出鮮血來。
華語網說明:網頁文檔無法完美展現doc文檔內容及格式,如果你需要完整格式doc文檔及答案,請點此下載。
⑲我和父親走在校園的路上,他在前,我在后,我心里默默念想,這場景是多么相似。我也想目送一次父親遠去,看看父親的背影。
⑳路并不長,再放慢步子也有終點。送我爸到了校門口,我仍只是緩緩吐出幾個字:“爸,路上注意安全。”
㉑ 爸說:“你先回去吧,我在這兒看著你回去再走。”
㉒我的淚水開始在眼眶里打轉,只能先轉身往回走,一轉頭,淚就“吧嗒”掉下來了。
㉓走了幾步,我停下往回看,爸依舊在那兒站著,穿著卡其色的夾克,寬寬的黑色褲子,擦得锃亮的黑皮鞋,那是他為了來送我上大學而特意添置的新行頭。他一動也不動,我突然有些逃離般地加快腳步往學校里跑,不敢再回頭。生怕稍慢一些,自己就要被這離別的悲傷吞噬掉。似乎走了好久好久,我忍不住再次回望他,只見父親還在那里,只是,他已經變成一個很小很小的人了,我已看不清楚他的模樣。
㉔這個男人,曾經是我心中的天地,頭頂的日月,遠望的山海。而那一刻,我才意識到,他只是我的父親,一個正在老去的男人。
㉕這一次,是我送父親,但最后遠去的依然是我,停留在原地的,還是父親。
(選自《讀者》2023年第6期,有刪改)
15.從修辭手法和描寫人物方法的角度,賞析第③段中劃橫線的句子。(4分)
16.閱讀第⑰ 段中劃橫線的句子,揣摩“我”想說的內容,用第一人稱寫出來。(3分)
17.談談你對⑬ ㉕兩段中劃橫線句子的理解。(3分)
18.通讀全文,你認為文中的媽媽(或爸爸)是一個怎樣的人?(3分)
19.本文的題目《時間不等人》有什么含義?(3分)
六、(共8分)
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0-21題。
材料一:前不久,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了《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實施方案》,切實引導激勵青少年學生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立志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讀書。
材料二:《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七至九年級學生提出了明確要求:“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探索個性化的閱讀方法,分享閱讀感受,開展專題探究,構建閱讀整本書的經驗。感受經典名著的藝術魅力,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學會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
材料三: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給七至九年級學生推薦了《朝花夕拾》《水滸傳》等必讀名著12部、《紅巖》《格列佛游記》等自主閱讀名著24部。
材料四:各地中小學廣泛開展爭創“書香校園”活動,閱讀名著在中小學學生中已蔚然成風。2023年“世界讀書日”前夕,某中學語文組就本校各年級學生在本學年閱讀名著的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七年級參加調查的學生共200人,調查結果如下:
20.用簡潔的文字概括以上四則材料的主要內容。(3分)
21.小明是你校七年級的一名學生,上中學近一年來,一直不喜歡閱讀課外書,至今沒有完整地閱讀完一部名著。作為他的好朋友,你想對他說些什么呢?(5分)
七、(50分)
22.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成長,就是一場和自己的較量!
不認輸、不服輸,一切才皆有可能!
要求:從以上材料中選擇你感觸最深的一點,自擬題目,自選文體,把你的故事或感悟寫出來。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現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
參考答案
1.A
2.D
3.B
4.A
5.B
6.C
7.C
8.B
9.D
10.D
11.(1)雖然如此,但我從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終守護它,不敢交換!
(2)陛下用圣明道德使國家中興,卻放縱奴仆殺好人,將憑什么治理天下呢?
12.(1)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此夜曲中聞折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