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山水之旅:子瞻中學→煙雨柳江→瓦屋山→黑龍灘→子瞻中學
示例: 我的研學LOGO 我的研學方案 我選擇竹文化研學旅行路線。
①研學目的:以竹為主題,連接語文、美術、生物等學科,提升素養。
②研學內容:舉辦竹知識趣味搶答賽;收集并誦讀蘇東坡關于竹的詩詞,感受竹的品質;竹林寫生。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15分)
閱讀下面一篇小說,完成20-22題。
山里的春天
孫犁
①這天,從家鄉來了一個人,談了半天家里的事,我很惦記家里的生活問題,他說一切很好。我高興地要請他吃飯,跑著各家去買雞蛋,走到一個人家,一個年輕的女人正坐在炕沿上,哭喪著臉,在她懷里靠著一個五六歲的女孩子。我說:
②“老鄉,有雞蛋啊,賣給咱幾個?”
③她立時很生氣地喊叫起來:
④“沒了,還有什么雞蛋?”
⑤我說:
⑥“我是問一問你,沒有就算了么!”
⑦她還是哭喪著臉不搭理。
⑧我走了出來,吃過午飯,送走客人,村長來找我,說是叫我去給一家抗屬翻沙。我兩個走到村東,過了河灘,到了一方堆著石沙的地里,村長說:
⑨“就是這塊地,男人到咱們隊伍上去了,這塊地去年叫水沖了,你給她把這沙子挑到四邊去,好種玉茭子①。辛苦你了,回頭我叫她給你送水來。”
⑩說完,村長笑一笑走了。我把軍裝上衣脫下,同皮帶手槍掛在地邊的一棵小棗樹上。這時已是暮春三月,棗樹快要長葉兒,河灘上的一排大楊樹,葉子已經有銅錢大了,綠油油的。
⑪我開始把沙子翻起來,然后鏟到筐里,挑到地邊,堆成土埝,叫夏天的水沖不到地里來。
⑫今天工作很高興,一大擔沙土挑起來,也覺得輕松。
⑬起晌的時候,我看見遠遠走來一個婦女,左手拉著一個小孩,右手提著一把水壺,我想是主人家給我送水來了,走近一看,原來就是上午為買雞蛋和我吵嘴的那女人。她一見是我,臉上有點下不來,后來才說:
⑭“原來求的是你��!”
⑮我說:
⑯“原來是你的地��!”
⑰她把水壺放下,對我說:
⑱“上午,你趕得不巧,我正生氣。你看人家有人的,有的種地了。咱這地還沒起沙子。前半天,我拉著孩子來一看這個地這樣費勁,一個女人和一個孩子怎么會種上,就生起氣來,正在心里罵我們當家的,撇下大人孩子不管,你就來了,我那時一看見你們這當兵的就火了。”
⑲我說:
⑳“我們當兵的可沒得罪你呀。”
㉑她說:
㉒“你沒得罪我,我是恨我們那個當兵的。”
㉓我問:
㉔“他走的時候沒告訴你?”
㉕她狠狠地說:
㉖“人家會告訴咱?頭一天晚上,人家說去報個名,一去就沒回家。第二天,我到區里去給人家送衣服鞋襪,人家還躲著不見哩。”
㉗我一聽她這樣說,想起自己從軍的事,笑了。那一年,我們全村的青年抗日先鋒隊說到村外開會,排上隊就去參加了學兵營,家里人聽見,急了,母親說:“你們再到家里睡一夜再走,沒人拉你們��!”可是我們誰也不聽,頭也不回跑了。第二天,媳婦們也湊了一隊,仗著膽子,給我們送衣服,我們藏起來,叫她們放下回去。她們說:“只是見一下,誰拖你們的尾巴哩。”可是我們死也不見。
㉘我喝了幾口水,就又開始翻沙。在挑的時候,女人已經拿起鐵鏟,替我裝筐。她看我能挑那么重的東西,就問:
㉙“你在家里也種地?”
㉚我說:
㉛“種地,我有三畝菜園子。”
㉜她又問:
㉝“家里有大人孩子嗎?”
㉞我說:
㉟“有,一個老婆,一個女孩子,今年六歲了。”
㊱她驚異地看了看我,又嘆了一口氣說:
㊲“都是這樣的嗎?你就不惦記你的大人孩子,她們在家里不罵你呀?”
㊳我說:
㊴“她不罵我,今天才從我們家鄉來了個人,她還捎口信給我說:好好抗日,不要想家,你抗日有了成績,我和孩子在家里也光榮,出門進門,人家都尊敬。”
㊵我說到這里,那女人的臉紅了一下,她說:
㊶“呀,你家里的進步!”
㊷我說:
㊸“我們那里有敵人,村邊就是炮樓,她們痛苦極了,她恨敵人,就愿意我在外面好好抗日。”
㊹女人說:“有人給她種地嗎?”
㊺我說:“家鄉來的人說:一到春天,不用她說話,就有人給她種上了,一到該鋤苗的時候,不用她說話,就有人給她鋤去了;秋天,她的糧食比起別人,早打到屯里。我在家的時候,是我一個人種地,忙得不行,現在是有好多人給她耕種。我們八路軍的弟兄,比親弟兄還親,他們在那里駐防,打敵人,知道我不在家,就會替我去種上地,照顧我的大人孩子,和我在家一樣。”
㊻這時候,這女人才真正眉開眼笑了,她說:
㊼“剛才我還覺得辛苦你,自己不樂意,這樣一說,你和我們當家的是一家人,他要住在你們村里,也準得給你家里去幫忙吧?”
㊽我說:“一定,我們八路軍就是這樣一個天南海北的大家庭。你明白這個道理,你就不用惦記他,他也就不再惦記你們了。”
㊾這時候,女孩子跑到小棗樹下面,伸手去夠那槍,又回過頭來望望我,望望她母親。我放下擔子過去,哄著她穿上我那軍裝上衣,系上皮帶,把槍放在她那小手里,那孩子就像一個小戰士一樣,緊緊地閉著小嘴。對面的母親,響亮地笑了。
一九四四年
(有刪改)
【注】①玉茭子:玉米。
20.下列對文章內容和寫法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我”幫忙翻沙的家屬就是上午和“我”吵嘴的女人,這一巧合的設置出人意料,推動情節的發展。
B.“棗樹快要長葉兒”,大楊樹“綠油油的”,這段景物描寫照應小說題目,寫出山中一派生機的景象。
C.“我”翻沙時的一段插敘,既交代了“我”從軍的經歷,同時也流露出當時沒有見家人一面的后悔。
D.小說語言平實而充滿溫情,“你在家里也種地”“我有三畝菜園子”等對話真實自然,充滿生活氣息。
21.聯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語句,回答括號內的問題。
(1)我開始把沙子翻起來,然后鏟到筐里,挑到地邊,堆成土埝,叫夏天的水沖不到地里來。(這句話四個動詞連用,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2)這時候,這女人才真正眉開眼笑了。(為什么這時候女人“才真正”笑了?)
22.本文以小女孩穿上軍裝的情景作為結尾,有怎樣的作用?請結合全文分析。
四、整本書閱讀(8分)
整本書閱讀中,序言和目錄可幫助我們獲得對作品的整體印象。請根據以下兩本書的目錄,結合你的閱讀體驗,按要求完成小題。 《經典常談》目錄 《朝花夕拾》目錄 《說文解字》第一 《狗·貓·鼠》 《周易》第二 《阿長與〈山海經〉》 《尚書》第三 《二十四孝圖》 《詩經》第四 《五猖會》 “三禮”第五 《無�!� “春秋三傳”第六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四書”第七 《父親的病》 《戰國策》第八 《瑣記》 《史記》《漢書》第九 《藤野先生》 諸子第十 《范愛農》 辭賦第十一
詩第十二 文第十三 23.根據《經典常談》遵循的“經、史、子、集”編排標準,以下分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經:《論語》十二章 《孟子》三章 《詩經》二首
B.史:《陳涉世家》 《唐雎不辱使命》 《周亞夫軍細柳》
C.子:《莊子》二則 《醉翁亭記》 《愚公移山》
D.集:《出師表》 《陋室銘》 《石壕吏》
24.子瞻中學文學社將開展《朝花夕拾》的“主題閱讀”分享會,請你按照示例,重新擬定一個主題,選出相應篇目(不少于三個),闡述分類理由。 擬定主題 篇目名稱 分類理由 童年的“趣”與“憾”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與〈山海經〉》《五猖會》 在百草園嬉戲,得到《山海經》的驚喜,對廟會的好奇,這些是童年的“趣”;而與百草園離別,隱鼠被誤踩,被要求背書而耽誤看戲,這些又是童年的“憾”。
五、寫作(60分)
25.微寫作。根據題目要求,將下列寓言故事改寫為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燕國鄉下有個少年,跑到大都市邯鄲去學走路,沒有把邯鄲人優美的步態學會,卻把自己原來走路的步法全忘了,只好爬著回去……
(選自《莊子·邯鄲學步》)
要求:請你以第一人稱視角改寫這個故事,適當發揮聯想和想象,在不改變寓意的基礎上增添必要的細節。
26.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寫作。
朱德的記憶里,有母親挑水種田、養蠶紡紗的身影;蕭紅的記憶里,有魯迅明朗的笑聲、夜半的燈光;海倫·凱勒的記憶里,莎莉文老師教“我”識字、用水喚醒了“我”的靈魂……成長歲月中,總有一些人、一些事溫暖了時光,照亮了人生。
請以“記憶中的人、事兒”為副標題,自擬正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內容具體充實,情感真實;(2)不得套作,不得抄襲;(3)不要擴寫材料;(4)不得透露個人和學校信息。
參考答案
一、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 D
【解析】A.纖維(qiān)——xiān,庇護(pì)——bì;B.熾熱(zhì)——chì,由衷(zōng)——zhōng;C.欺侮(rŭ)——wǔ,彬彬有禮(bīng)——bīn;
2. B
【解析】A.報歉——抱歉,天崖海角——天涯海角;C.偵輯——偵緝,如座針氈——如坐針氈;D.幅射——輻射,輕歌漫舞——輕歌曼舞;
3. B
【解析】鋒芒畢露:銳氣和才華全都顯露出來。多指人好表現自己。句中指普通勞動者人才輩出,問鼎世界技工最高獎項,與語境不符。
華語網說明:網頁為TXT純文本文檔,如果你需要完整doc格式文檔,請點此進入下載頁(下載頁還有近10年中考語文試卷)。
篇目名稱:《阿長與〈山海經〉》《父親的病》《瑣記》
分類理由:對阿長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事,表達對長媽媽的尊敬、感激和懷念,這是魯迅的“愛”。魯迅父親臨死時,衍太太一直慫恿他喊父親的名字,父親走的不安寧;鼓勵小孩子吃冰;唆使魯迅去偷母親的首飾并散布謠言,表現了一個自私自利、奸詐、壞心眼的人。這是魯迅的“憎”。
五、寫作(60分)
25. 我是燕國鄉下的一個少年,懷揣著對大都市邯鄲的憧憬,踏上了求學之路。我想學習那里人的優美步態,希望以此來改變自己�?墒�,邯鄲的步態,看似簡單,實則深奧。我苦苦模仿,卻總也學不像。日復一日,我漸漸失去了自我,連原本自然的走路姿勢也忘得一干二凈。那一刻,我驚愕、羞愧、絕望。望著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只覺得無地自容。最后,我只好以手腳并用的方式,狼狽地爬回了家鄉。這次經歷讓我深深明白,學習他人之長固然重要,但更不能忘了自我之本。盲目模仿,最終只會失去自我,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