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
讀后感,就是讀了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或讀了一段話,或讀了幾句名言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讀后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于議論范疇,但寫法不同于一般議論文,因為它必須是在讀后的基礎上發感想。要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后感,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讀好原文�!白x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白x”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么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么。如果是記敘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么關系,以及故事發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敘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么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為什么這樣感動等等。
其次,排好感點。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后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后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后感�?傊�,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以寫成讀后感。
第三,選準感點。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后感里只能論述一個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著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論證成文。
第四,敘述要簡。既然讀后感是由讀產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后感中少不了“敘”。但是它不同于記敘文中“敘”的要求。記敘文中的“敘”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后感中的“敘”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敘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復述了。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第五,聯想要注意形式。聯想的形式有相同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寫讀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想與相似聯想這兩種聯想形式的運用。
讀后感和讀書心得異同
一、什么是讀書心得
讀書心得是將自己閱讀后的感受系統整理而形成的一種筆記形式。讀書心得屬于讀后感,但主要是談自己在讀書中得到的收獲,是讀書筆記中是比較正式的一種。讀書心得在結構上要考慮謀篇布局,作為一篇獨立的文章來寫。
讀書之后,因有感觸,受到啟發而寫下的心得體會叫讀書心得,也叫讀后感。所謂“感”,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諷刺。
從文章的體裁看讀書心得屬于議論文的范疇,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議論文。因為讀書心得所發的議論必須要從原文出發,受所讀原文的制約,也就是“心得”必須由“讀而產生”,這就規定了讀書心得不能脫離原作而亂發議論。讀書心得在表達方式的運用上,以議論為主,兼顧敘事及抒情。
讀書心得并不難寫,一是要把自己讀書的收獲和感想。用準確的語言表達出來,就是一篇“讀書心得”。二是要寫清楚讀了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之后,你有哪些感受?受到了什么教育?要十分明晰地把自己的思想寫出來,不要含混模糊。三是要有分析。
讀書心得的類型是多種多樣的。對鴻篇巨著,可以就其中心思想多角度、多側面地談感想,發議論,也可以遷取某一角度、某一側面集中抒寫感想;既可以就讀物中的某些內容充分發揮,也可以就書中的內容與其他讀物加以比較,寫自己的認識。而對篇幅短小的原作,由于其內容意蘊較集中單純,一般選取某一角度,由此生發開去,集中筆墨寫出一種獨特而新穎的感受。對于初中學生,后者更適用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