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90后滿分作文4則
高考作文原題: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天津卷)作文“當前,出生于20世紀90年代被稱作“90后”的青少年,越來越多地受到社會的關注。有人對他們贊揚嘉許,有人對他們表示擔憂,也有人認為他們是在以自己的方式詮釋自己的青春……不管怎樣,“90后”終將擔當起社會和歷史賦予的重任。請你聯系個人或社會實際,以“我說90后”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以下為優秀作文集:
風景這邊獨好
我覺得,90后與80后、70后沒什么兩樣,都要經過從小大到大、從青澀到成熟的成長過程。這一過程中的每一段都是難得的記憶,也是一路美麗的風景。
人生的旅程很長,只能靠腳下的鞋子一步步地走,不能跳過哪里而直接到達下一站。作為90后的“老大”,在將要開始人生的另一站的時候,總愛留戀,留戀少年時的美好時光;有時也愛向往,向往成年后的獨立自由�;蛟S,我們應該時而環顧四周,看看從幼稚到成熟的過程中到底是怎樣的風景。
課堂上的90后,吸氧式地接受素質培養而完善自我;生活中的90后,用“舶來”與時尚裝點自己的高傲。這聽上去或許令人難過,但卻是少年真實的想法,叛逆而怪異。我們也時常吟上一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來抒發內心的郁悶與不滿,或者把一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劃在桌上來激勵自己要始終抱有積極和熱情的學習態度和生活態度。90后的我們總以為有這么一片天地,能讓我們沉迷其中而樂不思蜀,也執著地認為那種快樂在其他年齡的人永遠無法領會。
生活的碎片裝點著沿途的風景,90后的我們快樂于當下的學習,從第一次走進陶淵明起,從第一次掌握簡單的微積分開始,我們常常為又掌握了一點曾經自以為神秘的東西感到驕傲。我們面對為我們“傳道授業解惑”的人,偶爾會心生惡魔而暗地詛咒,但也終究明白是他們才能使我們在今天變強,因為90后不是油鹽不浸的石頭。我們時常懶惰,會找出各種借口當家里的“皇帝”,但也不愿依偎在父母的臂灣下沒有盡頭,因為90后不想被人視為長不大的一代。我們有夢想,我們也愛沖動,我們總想跑,卻常常在平坦的道路上跌倒。我們總覺得,前面的路很寬,樹很高,花很艷,風景很美麗;但更經常的是,我們忽略了前方的一草一木實際上都是曾經在成長過程中種下的種子,在另一個地方發了芽。
高 考過后,我們這些90后的老大就要邁出那段沒有被定義的日子,而可能漸漸被社會格式化,那時會偶然發現這段從幼稚走向成熟的過程是多么的重要。如果你正值成長的年齡,請停下腳步,時而看看路旁的花草。因為在人生的路上,成長的季節,風景這邊獨好。(58分)
我說90后
如果我們所謂的“90后”,依然穿著綠恢藍帶補丁的衣服、背著個“軍挎”,唱著“大海航行靠舵手”,念著革命的“老三篇”,張口革命、閉口共產主義,隨時準備著解放全人類,雄赳赳氣昂昂的走在21世紀中國現代都市的大街上,作為所謂的“50后”、“60后”的您們又作何感想?是驕傲,自豪,并由此百感交集激發您們對革命年代那激情燃燒的歲月的美好回憶,還是自責,嘆息:60年了,我們的子孫還沒有改變我們貧困落后的面貌和簡單同向的思維呢?
我想,當我們不再像“70后”、“80后”那樣,羞怯的發出“我是一只小小鳥,想要飛呀卻飛也飛不高,我尋尋覓覓尋尋覓覓一個溫暖的懷抱,這樣的要求算不算太高”的無奈和困惑的時候,我們“90后”,倒更愿意自信的高歌“我要飛得更高,飛得更高,狂風一樣舞蹈,掙脫懷抱,我要飛得更高,飛得更高,翅膀卷起風暴,心生呼嘯”的時候,我們展示的是樂觀的心態、自信的品性,個性與自我的價值求索,平觀世界的開放與包容。
當然,我們也有很多缺點和不足:追求華麗,講究時尚,愛玩個性與新鮮的語匯,喜歡“酷”與“拽”的偶像氣質,缺乏吃苦耐勞與腳踏實地的樸素、堅韌,甚至有些自私、脆弱、散漫、逆反,缺乏集體意識及信仰,有現代華麗的葉子,卻欠豐民族傳統的根脈。但社會歸納給“90后”的病詬,有多少是我們的表象,如我們穿的衣服,只是色彩不同,又有多少只是極端個別的“點”而非“面”的以偏蓋全,抑或有多少是生產我們的“流水線”--家庭、社會、教育、考試、人才評價、就業保障、民主法制、全民信仰與價值觀等整體機制與體系的問題呢?這的確是我們“90后”及社會需要深刻思考的問題。
但正如每一個時代都有每一個時代的精神色彩與追求,我們的祖輩崇尚“共產主義”,盡管他們對那樣的理想缺乏具化的認知與獨立的思維,但,有那樣的一個理想作為支撐,他們萬眾一心,堅定不移,在一窮二白的艱苦條件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而我們的民族理想與精神,依然延續,直到現在。我們“90后”忘了嗎?沒有。那樣的一種精神與境界,那樣的一種堅韌與無畏,那樣的一種膽略與胸懷,其實已經像血液一樣,遺傳與流動在我們的身上。但我們作為“90后”,同樣肩負著改革與創新,與時俱進與科學發展,把我們的國家與家園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的使命。如果我們還是向父輩那樣的同向思維,還是像他們那樣的因循守舊,還用算盤去研發計算新型導彈的彈道軌跡,我想即使我們再吃糠咽菜,衣衫襤褸的樸素也終將無濟于事。
還是喜歡毛主席的一句詩詞:“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作為“90后”,我們沒有理由自卑,更沒有理由不自信,祖國要強大,民族要富強。我們來了!昂首挺胸充滿青春的風采來了!
“90后”QQ實錄
聊天室 :“90后”空間
在線人員:非主流 追風小子 阿酷 獨孤求敗
聊天記錄:
非主流
嗨,大家好!不知大家發現沒有,最近咱90后可是大出風頭了。
追風小子
是,網絡、報紙、雜志都在討論咱90后呢。
阿酷
郁悶!沒幾句夸咱們的,說咱們幼稚、單純、膚淺,還有罵咱們腦殘的,真不是東西。
獨孤求敗
嗷,終于有對手了,看劍!
追風小子
咱們幼稚嗎?真是笑話,這要看和誰比。和老一輩比咱們當然幼稚,十七八歲能和五六十歲人的想法一樣嗎?人生是長跑,不是撐竿跳高,能把自己不喜歡的那一段越過去。
非主流
人生不過如此。年青時的單純、幼稚未嘗不是一筆財富,到生命的尾聲時回憶這段時光絕對應該溫馨、幸福。
獨孤求敗
好!有道理,我們的哲學大師!
阿酷
最可氣的是,80后也埋汰我們,他們的乳臭也就剛干那么一兩天,居然就以前輩自居,好像他們熟透了一樣,其實他們和我們一樣幼稚。
非主流
埋汰我們就可以表明自己非同尋常,這是人的通病。只要咱們90后眾志成城,爭口氣,就一定能讓世人改變看法。昨天我老爸批評我了,說我不思進取,考個第8名就自自歪歪起來,沒出息!
追風小子
彼此彼此!每次考完試,我要不挨批就不正常了。真想不通,老爸老媽怎么想的,為啥為得爭第一?
阿酷
是啊,第一只有一個。我只是想,只要努力了,考出自己的最好水平不就得了。
獨孤求敗
做最好的自己。但如果不和他人較量怎么知道是最好的自己?
非主流
其實我倒覺得,有點壓力也不錯,考不了第一,起碼兒能催促自己,老爸老媽的用意應該在此吧。
追風小子
努力,奮斗,別讓老爸老媽瞧扁了我們。耶��!
阿酷
最不能容忍的是有人竟說我們不關心天下大事,冤枉!比竇娥還冤!
獨孤求敗
靠!我要殺了這些烏鴉!
追風小子
少年心事當拿云,5.12救災、奧運會、金融危機、豬流感、獸首拍賣,那件事兒咱90后不積極攙和?和我老爸聊這些,他都接不上話茬兒。哼!
阿酷
那天和數學老師聊索馬里海盜,她居然不搭話。哈,爽死我了!
非主流
他們太忙了,沒空兒關心這事。咱們還要想一想,怎樣為自己積蓄力量,將來在社會的舞臺上發揮更大的作用。光說不練假把式,咱們要拿出點真的來,讓人們對我們刮目相看。
獨孤求敗
有人呼我,你們繼續。拜!
(注:由于是考試,所以對聊天時的網絡語言做了“翻譯”,請您多關照!)(55分)
我說90后
首先感謝出題老師出了這樣一題目,不為別的,至少可以讓我們在這個全國關注的正規場合說出我們90后的心聲。因為我們已經壓抑了太久,在網絡上的“90后”這個詞似乎已經和“非主流”、“小怪”、“腦殘”“自戀”等或所謂中立、或絕對貶義詞匯畫上了等號,而在網絡上的反駁只能招來更多的非議,所以在網絡上我們已經不再做任何辯解,因為辯解是無用的,又有幾人可以真正客觀的看待我們這一代的年輕人呢?而在這里我也只想說說我的個人感受,相信他也代表了我們90后一代的心聲!
“寂寞”的信息一代
從我開始記事開始,我就住在一個鄰居都不認識的社區里面,每當聽到上一代的大哥哥、大姐姐們討論童年時光的時候,我們感到那么的陌生,“發小兒”“咱們院兒”“家屬樓”“韓姨家小六兒”等詞基本沒有概念,不是因為不懂什么意思,而是沒有體驗到所以不能理解它們真正的含義。
而從我開始可以認識這個社會的時候,又趕上了信息和網絡高速發展的年代,也就在這個時候我擁有了我的第一臺電腦,從此顯示器成為了最好的朋友,那年我13歲,第二年我開始接觸到了互諒網,網絡成為我最好的和大千世界溝通的渠道,大量沒有劃分任何區分的信息充斥著我的雙眼,5年的網絡生活讓了解到了很多,也讓我感到了我不再孤獨寂寞,網絡上或真、或假、或健康、或低俗我幾乎全部接觸過,我也曾經因為網絡上過當、吃過虧,但是我不后悔,因為它可以讓我在以后人生道路上擁有一雙更加明亮和智慧的眼睛!這也是讓我引以自豪的心態!
彰顯個性的一代
自拍,這可能是我平時比較喜歡做的一件事情,可能也正是因為這個讓我們90后在網絡上為人留下了大量的口實,其實這種行為只不過是想推廣自己從而認識更多的同齡朋友,因為我們從小就沒有什么現實的朋友,我們需要現實的朋友而不是僅限于同學和網絡。所以,我們不會錯過任何可以展示自己從而有可能交到新朋友的機會。網絡發圖、參加網絡選秀這樣的活動至少我知道了是不會錯過的,如雖然臨近高考,我還是參加了最近網絡上比較火的“絕色寶貝”活動,雖然我不漂亮,但是我可以PS(利用一種圖形軟件修圖)我的相片,讓“她”變得盡量的美麗,得獎、奪冠我沒想過,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它可以讓我們認識更多的真實朋友。
和80后先比,我們再也不會做纏著父母要求購買動則上千元的名牌服裝和運動鞋,90后的我們不再刻意迷戀名牌,伴隨我時間最多的顯示器雖然也是三星的,但這并不是品牌迷信和崇洋媚外,而是我們更實際,同樣價格我們會選擇更好的,實用主義消費是我這個90后的原則。名牌的東西我們并不是不喜歡而是更實際,因為我們已經沒有80后當時互相攀比習慣,我們覺得一雙幾十元的回力運動鞋已經足夠,而且我們看到了早出晚歸茫茫碌碌父母的不容易。
我們的偶像中也包括英雄
最后我要強調的還有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我們90后心中的偶像絕不僅僅只有娛樂明星,娛樂明星至少在我的偶像目錄里排行第三,連企業家都會排在他的前面。而第一名可能和我們的父母一樣,是英雄!5.12大地震后,我們90后的新兵在抗震救災前線的每一幕現在在我眼前還清晰可見,他們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在那段時間里我在網絡上發布、轉載了無數張他們感人的圖片,下面的文字是:“我們90后可以挺起祖國的明天!”
90后,可能是用年代來劃分的最后一代,因為下一代雖然也是十年,但是卻已經進入了另一個世紀,如何稱呼他們?我沒有想好,但是我相信他們不會像我們90后那樣在一段時間或網絡環境中變成貶義詞的,至少我們90后不會對他們另眼相看,因為他們可能比我們更“寂寞”,也許我們本身就應該屬于是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