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創造和體驗之外,有必要為生命意義的尋求指出第三種途徑,即肯定苦難本身在人生中的意義。一切宗教都很重視苦難的價值,但認為這種價值僅在于引人出世,通過受苦,人得以救贖原罪,進入天國(基督教),或看破紅塵,遁入空門(佛教)。與它們不同,弗蘭克的思路屬于古希臘以來的人文主義傳統,他是站在肯定人生的立場上來發現苦難的意義的他指出,即使處在最惡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擁有一種不可剝奪的精神自由,即可以選擇承受苦難的方式。一個人不放棄他的這種“最后的內在自由”,以尊嚴的方式承受苦難,這種方式本身就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內在成就”,因為它顯示的不只是一種個人品質,而且是整個人性的高貴和尊嚴,證明了這種尊嚴比任何苦難更有力,是世間任何力量都不能將它剝奪的。正是由于這個原因,在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受難者如同偉大的創造者一樣受到世世代代的敬仰。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陀思妥耶夫斯基說出了這句耐人尋味的話:“我只擔心一件事,就是怕我配不上我所受的苦難。”
【范文四】忍耐,是人生的必修課
生是一個漫長的奔跑過程,不要奢望一步到位跑到終點,也不要因為暫時的落后而灰心停滯不前。在奔跑的過程中,我們還需要學會忍耐和等待。
忍耐是人的一種意志,忍耐是人的一種品質,忍耐反映出來的是人的修養。一個有修養的人,必定具備忍耐的意志和品質。
命運常常是折磨人,不論是誰,在人生中總難免身陷逆境,一時又無力扭轉面臨的頹勢,那么最好的選擇就是暫且忍耐。
人生不是一帆風順的,很多時候我們都要學會忍耐,忍耐是一劑良藥。常言說:“大忍大益,小忍小益,不忍不益”。古人云:忍一時,強一世。也是這樣一個道理。
人生路上,我們可以忍受別人異樣的目光,還有沒來由的猜測,這是他們無聊的權力,但是我們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目標,并毫不動搖的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即使面對別人的侮辱和傷害,有時也需要忍耐。不必急急忙忙以一種對抗的方式來證明自己并非軟弱可欺。
人的一生當中會遇到很多問題,如果你能忍耐,以后即使碰到大的問題,自然也能忍受,也自然能忍到最好的時機再把問題解決,這樣才能成就自己的目標!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難免會經歷疾病的纏繞,事業的不順,不被人理解的苦悶,或失去親友,戀人的悲痛等,當人生的黑夜籠罩心頭的時候,多想想人生四季中那些美麗的過往,你也許會明白你所經歷的那些挫折和不幸,只是人生的天空中偶爾飄過的淡云,人生長河中偶然翻起的浪花。如果想明白了這些,你也許就會明白,忍耐,是人生經歷過程中,多么重要的必修
“忍”是一生的修行。忍耐的過程是痛苦的,但結果卻是甜蜜的。不論是對逆境,對內在的煩惱還是外在的災禍,都要忍。忍耐是一種以退為進的生存智慧,一種明心見性的處世哲學。忍耐不是軟弱,不是逃避,而是一種心靈的超越。吃虧能養德,忍耐能養心。
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既遺憾,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范文五】記筆記,是人生的必修課
“我去聽課時發現,有很多同學不記筆記,這種現象令我為同學們的學習效果擔憂。”國慶假期期間,哈爾濱工業大學官網上刊載了該校校長周玉的署名文章《讓記筆記成為人生的必修課》,該文提倡互聯網時代大學生仍要拾回課堂記筆記的傳統。據介紹,這篇文章是周玉在國慶節前一天與部分學生座談,并批閱每個學生的課堂筆記后即興而作的。
周玉在這篇3000多字的文章中說,“隨著計算機和網絡的普及,學習方式越來越多元化,筆記卻記得越來越少。上課,我們可以下載相關課件、拷貝老師的PPT、上網搜到需要的內容�?雌饋韺W習的方式更加輕松了,但并沒有經過系統深入的學習和思考,有些知識變得似是而非,有些觀點變得人云亦云,有些寶貴的想法一閃而過。海量信息的沖擊淹沒了我們對知識的選擇與吸收,許多知識還沒有好好消化就成了過眼云煙。”
周玉在文中談到記筆記的好處時說,“有研究發現,相比不記筆記的學生,那些記錄筆記的學生成功記住學習內容的幾率高出7倍。筆記不僅是在聽課過程中記錄的重點和難點,更是自身思考和總結的智慧結晶。”
周玉還在文中提到了哈工大老教授以及其他校外學者的記筆記習慣,“在哈工大博物館二樓展廳里收藏并展出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校師生完成的各類筆記、作業等大量實物。有許多教學筆記、課堂筆記的共同特征是圖文并茂、書寫工整、條理清晰。這些筆記的完成者很多后來成了學界泰斗,如王光遠、潘際鑾、吳從炘……”“我常常在很多大型國際學術會議、交流活動中,看到很多知名學者在一絲不茍地記著筆記。也許就在這一點一滴的字里行間,偉大的思想、偉大的發明就會應運而生”。
畢業于哈工大的周玉在文中還說,“有人說我們77級學生是記筆記的能手,這話不假,因為當時教科書很少,參考資料匱乏,學生在課堂上拼命地記筆記,課后復習也靠看筆記。這樣反而使我們在記筆記中受益匪淺。由于形成了習慣,后來有了教科書和參考書,也仍然堅持記筆記。我本人就是記筆記的終身受益者。”
曹宇是該校電信學院大二學生,他是國慶節前那次座談的受邀學生之一, 他說周玉在現場就曾詢問同學們能否上課堅持記筆記。會后,當天參加座談的同學的課堂筆記都被本科生院老師收上去。筆記再發回來后,每本筆記上都多了一行署名為周玉的批閱。曹宇的那本“工科數學分析”筆記上寫的是“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你會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