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有言:“生活是屬于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于任何他人的看法。”生活的本質在于自我意義的追尋和個人價值的提高;生活的美好在于真實,在于心的成長與感悟,在于那些具體而微的動人之處。生活的本質與美好,皆存在于現實,而非虛擬的“朋友圈”中。糾結于瀏覽量與點贊數,拘泥于他人的評論與回復,便陷入科技發展帶來的負面泥沼,便迷失于虛擬網絡的重重迷霧,與真實、與美好、與生活背道而馳。跳出朋友圈中的評價,或許我們才能收獲一個更加充實豐盈而富有趣味的生活。
科技與網絡發展的初衷,在于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我們擁抱科技,但不愿成為科技的俘虜;我們熱愛“朋友圈”,卻不能成了“朋友圈”的附庸。倘若虛擬社交替代了現實交往,那便是事與愿違,便是無限遺憾。魯迅曾言:“生活是兩顆心的相互貼近。”然而“曬朋友圈”的淺淺淡淡,甚至流于形式的交流,帶來的常是現實中人與人之間的疏離,讓這個已經水泥叢林的城市更顯弱聯系性。試問,拋開朋友圈,我們又對人了解多少?沉迷于虛擬社交,任靈魂在虛浮的社交網絡中起伏,我們又怎能感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恬靜,我們又何以照見“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的動人美好。
當下,多少心靈在沉迷。飯桌上,沉默無言,只顧埋頭更新“朋友圈”;秀麗山川之前,無心觀賞,匆匆拍照,上傳網絡……但愿虛擬社交終只是生活的調味品,愿你我得以感受生活真實美好。
【推薦相關】2018年溫州中考語文試卷 溫州近5年中考語文試卷下載
陳繼儒有言:“風急雨驟時,立得住,才見腳跟;花繁柳密處,撥得開,方見手段。”愿你我在科技洪流中不移根基,不失本色,瞭望生活的美好,照見人生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