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 窗边的小豆豆在线阅读 | 《史记》在线阅读与翻译 | 老人与海在线阅读 | 中考散文阅读题集下载 | 中考语文试卷下载 |
《朝花夕拾》在线阅读 | 海底两万里在线阅读 | 《道德经》在线阅读 | 朱自清散文集 | 2024中考主题阅读41则 |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下载 |
古之烈士,進不臣君,退不為家,是進則非其君,退則非其親者也。且夫進不臣君,退不為家,亂世絕嗣之道也。是故賢堯、舜、湯、武而是烈士,天下之亂術也。瞽瞍為舜父而舜放之,象為舜弟而殺之。放父殺弟,不可謂仁;妻帝二女而取天下,不可謂義。仁義無有,不可謂明�!对姟吩疲骸捌仗熘�,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古代剛烈的人士,進不臣服君主,退不治家養親;他們也就是進則反對君主、退則反對親長的人。進一層說,進不向君主稱臣,退又不治家養親,就是擾亂社會、斷子絕孫的行徑。因此,既要稱頌堯、舜、湯、武賢能,又要肯定剛烈的人士,就成了擾亂天下的手段。瞽瞍是舜的父親,卻被舜流放了;象是舜的弟弟,卻被舜殺死了。舜流放父親、殺害弟弟,不能稱為仁;把君主的兩個女兒娶來做妻子,從而取得天下,不能稱為義;仁、義全然沒有,不能稱為明智�!对娊洝飞险f:“普天之下的土地沒有不是君主的,四海之內的人們沒有不是君主臣民的�!�
信若《詩》之言也,是舜出則臣其君,入則臣其父,妾其母,妻其主女也。故烈士內不為家,亂世絕嗣;而外矯于君,朽骨爛肉,施于土地,流于川谷,不避蹈水火。使天下從而效之,是天下遍死而愿夭也。此皆釋世而不治是也。世之所為烈士者,雖眾獨行,取異于人,為恬淡之學而理恍惚之言。臣以為恬淡,無用之教也;恍惚,無法之言也。言出于無法,數出于無用者,天下謂之察。臣以為人生必事君養親,事君養親不可以恬淡;之人必以言論忠信法術,言論忠信法術不可以恍惚�;秀敝�,恬淡之學,天下之惑術也。孝子之事父也,非競取父之家也;忠臣之事君也,非競取君之國也。夫為人子而常譽他人之親曰:“某子之親,夜寢早起,強力生財以養子孫臣妾�!笔钦u謗其親者也。為人臣常譽先王之德厚而愿之,誹謗其君者也。非其親者知謂不孝,而非其君者天下此賢之,此所以亂也。故人臣毋稱堯舜之賢,毋譽湯、武之伐,毋言烈士之高,盡力守法,專心于事主者為忠臣。
假使真像《詩經》上說的那樣,舜倒會上朝把君主當臣子,回家把父親當臣下,把母親當奴婢,把君主的兩個女兒娶做妻子:所以,剛烈人士的行為是:對內不為家庭著想,擾亂社會,斷絕后代;在外跟君主作對,即使尸骨腐爛,散在野地,流入河谷,也不怕赴場蹈火。如果讓天下的人都仿效他們,這就會造成天下到處出現死人的事,而大家都不怕早死。他們都是置社會于不顧而不想把它治理好的人。 社會上稱道的烈士是這樣的人,他們脫離眾人,自行其是;標新立異,與眾不同;提倡清心寡欲的學說,研究飄忽不定的言辭。我認為,清心寡欲是毫無用處的說教,飄忽不定是無視法制的謬論。對于這種無視法治的謬論和毫無用處的說教,天下的人卻認為是明察。我認為,人生在世一定要事君養親,而要事君養親就不能是清心寡欲;治理民眾一定要提倡忠誠、守法的言論,要提倡忠誠、守法的言論,就不能是飄忽不定。飄忽不定的言辭,清心寡欲的學說,都是天下的騙術。孝子侍奉父親,不是為了爭奪父親的事業;忠臣侍奉君主,不是為了篡奪君主的國家。如果做兒子的常常稱贊別人的父親,說什么:“某人的父親,起早睡晚,努力發財致富用來養活子孫奴婢�!边@就等于是在誹謗自己的父親了。做臣子的常常稱頌先王德厚,并表示傾慕,這就等于是在誹謗自己的君主了。做兒子的非議父親,人們懂得把他叫做不孝;而做臣子的非議君主,天下人卻都去稱贊,這就是天下混亂的根源。所以,做臣子的不稱頌堯舜的賢德,不贊美商湯周武的功勞,不談論剛烈人士的清高,而努力維護法令,專心一意地侍奉君主,才是真正的忠臣。
古者黔首悗密春惷愚,故可以虛名取也。今民儇诇智慧,欲自用,不聽上。上必且勸之以賞,然后可進;又且畏之以罰,然后不敢退。而世皆曰:“許由讓天下,賞不足以勸;盜跖犯刑赴難,罰不足以禁。”臣曰:未有天下而無以天下為者,許由是也;已有天下而無以天下為者,堯、舜是也。毀廉求財,犯刑趨利,忘身之死者,盜跖是也。此二者,殆物也。治國用民之道也,不以此二者為量。治也者,治常者也;道也者,道常者也。殆物妙言,治之害也。天下太平之士,不可以賞勸也;天下太下之士,不可以刑禁也。然為太上士不設賞,為太下士不設刑,則治國用民之道失矣。
古代的民眾勤勉而愚蠢,因此可以用虛名來騙取�,F在的民眾奸詐而聰穎,總想自己有所作為,不肯聽從君主命令。君主一定要用賞賜的辦法加以勸勉,然后才能使他們進��;同時又要用刑罰的辦法加以恫嚇,然后才能使他們不敢后退。而世上的人卻都說:“許由把統治天下的權力都推掉了,說明賞賜不足以勉勵;盜躍觸犯刑律而奔赴危難,說明懲罰不足以禁止�!蔽艺J為:沒有天下而不把天下當作一回事的,許由就屬于這號人;已有天下而不把天下當作一回事的,堯舜就屬于這號人。敗壞廉潔去謀求財富,觸犯刑律去追求私利,不顧個人死活的,盜跖就屬于這號人。這些都是危險的行為。治理國家統治人民的方式是不能把這些作為標準的。統治措施是針對一般情況的,政治方式是指導正常行為的;危險的行為和微妙的言論,都是治理社會的大害。天下那些極端廉直的人士,是不可以用賞賜來勸勉的;天下那些極端兇惡的人,是不可以用刑罰來禁止的。但是,如果因為有極端廉直的人存在就不設立獎賞,因為有極端兇惡的人存在就不設立刑罰,那也就把治理國家和使用民眾的準則丟掉了。
故世人多不言國法而言從橫。諸侯言從者曰:“從成必霸”;而言橫者曰:“橫成必王”。山東之言從橫未嘗一日而止也,然而功名不成,霸王不立者,虛言非所以成治也。王者獨行謂之王,是以三王不務離合而正,五霸不待從橫而察,治內以裁外而已矣。
因而社會上許多人不談國法而談縱橫。那些講合縱的國家說:“只要合縱成功,就一定可以稱霸�!倍v連橫的國家卻說:“只要連橫成功,就一定可以稱王�!鄙綎|六國大談縱橫不曾有一天停下來過,然而并沒有成就功名和稱王稱霸;因為憑著空話是不能達到大治的。當君王的能獨斷專行才稱得上王,所以夏、商、周三代開國君王不致力于縱橫捭闔的方略就能匡正天下,春秋五霸不搞縱橫捭闔的方略就能明察天下,他們不過是在治理好內政的基礎上來自如地制定對外政策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