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eeuec"></button>
  •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table id="eeuec"><td id="eeuec"></td></table>
  • <table id="eeuec"><li id="eeuec"></li></table>
  •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 <td id="eeuec"></td><table id="eeuec"></table><table id="eeuec"></table><td id="eeuec"></td>
  • <td id="eeuec"></td>
  • 闁告艾绉烽幉鏌ユ⒓閸涢偊鍤� 缂佹劖顨夌粩鐔兼儍閸曨偆姣堥悹鐐叉閻挳宕烽妸褍娈犻梻鍐ㄦ嚀椤曪拷 闁靛棗锕よぐ鍓佹媼閼割兘鍋撶€n亝韬紒鎯ф健濡插嫮鎷犵拋宕囩憿缂傚牊妲掗惁锟� 闁奸妞掑Ч澶嬬▔鎼淬垺宕抽柛锔哄妿閸ゅ酣姊奸崨閭﹀殺 濞戞搩鍙€閳ь剙鍟弳搴ㄥ棘閸ヮ剚顫夐悹鍥ь煼椤d粙姊块崱鏇犵憮閺夌儑鎷� 濞戞搩鍙€閳ь剙鍟抽銏ゅ棘閸ヮ亞妲搁柛妤勬腹缁楀懏娼敓锟�
    闁靛棗锕ュ﹢鐐烘嚍閸楃儐妯呴柟铚傚嫎閳ь剙顑呭﹢顏嗙棯閸ф顫夐悹鍥锋嫹 婵炴潙鍢茬花铏▔閵堝嫮顏婚梺鎻掕嫰濠€顏嗙棯閸ф顫夐悹鍥锋嫹 闁靛棗锕禍鎯ь嚗妞嬪海鐥呴柕鍡楊儏濠€顏嗙棯閸ф顫夐悹鍥锋嫹 闁哄牐绮鹃崵婊冦€掗崨顔芥疇闁哄倸娲▔锟� 2024濞戞搩鍙€閳ь剙鍟╃€靛本锛愬鈧Σ鍕嫚閿燂拷41闁告帪鎷� 濞戞搩鍙€閳ь剙鍟抽銏ゅ棘閸パ冪€荤紒顐ょ帛閻湱绱撻弽锔剧憮閺夌儑鎷�
     華語網 > 文言專題 > 文言文經典名著 > 正文

    三國志 明帝紀第三在線閱讀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會員上傳 請你點此糾錯或發表評論

    明帝紀第三

    明皇帝諱叡,字符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愛之,常令在左右。[一]年十五,封

    武德侯,黃初二年為齊公,三年為平原王。以其母誅,故未建為嗣。[二]七年夏五月,

    帝病篤,乃立為皇太子。丁巳,即皇帝位,大赦。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諸臣封爵各有差。

    [三]癸未,追謚母甄夫人曰文昭皇后。壬辰,立皇弟蕤為陽平王。

    注[一]魏書曰:帝生數歲而有岐嶷之姿,武皇帝異之,曰:“我基于爾三世矣�!�

    每朝宴會同,與侍中近臣并列帷幄。好學多識,特留意于法理。

    注[二]魏略曰:文帝以郭后無子,詔使子養帝。帝以母不以道終,意甚不平。后不

    獲已,乃敬事郭后,旦夕因長御問起居,郭后亦自以無子,遂加慈愛。文帝始以帝不悅,

    有意欲以他姬子京兆王為嗣,故久不拜太子。魏末傳曰:帝常從文帝獵,見子母鹿。文

    帝射殺鹿母,使帝射鹿子,帝不從,曰:“陛下已殺其母,臣不忍復殺其子�!币蛱槠�。

    文帝即放弓箭,以此深奇之,而樹立之意定。

    注[三]世語曰:帝與朝士素不接,即位之后,髃下想聞風采。居數日,獨見侍中劉

    曄,語盡日。觽人側聽,曄既出,問“何如”?曄曰:“秦始皇、漢孝武之儔,才具微

    不及耳�!�

    八月,孫權攻江夏郡,太守文聘堅守。朝議欲發兵救之,帝曰:“權習水戰,所以

    敢下船陸攻者,幾掩不備也。今已與聘相持,夫攻守勢倍,終不敢久也�!毕葧r遣治書

    侍御史荀禹慰勞邊方,禹到,于江夏發所經縣兵及所從步騎千人乘山舉火,權退走。

    辛巳,立皇子冏為清河王。吳將諸葛瑾、張霸等寇襄陽,撫軍大將軍司馬宣王討破

    之,斬霸,征東大將軍曹休又破其別將于尋陽。論功行賞各有差。冬十月,清河王冏薨。

    十二月,以太尉鐘繇為太傅,征東大將軍曹休為大司馬,中軍大將軍曹真為大將軍,司

    徒華歆為太尉,司空王朗為司徒,鎮軍大將軍陳髃為司空,撫軍大將軍司馬宣王為驃騎

    大將軍。

    太和元年春正月,郊祀武皇帝以配天,宗祀文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分江夏南部,

    置江夏南部都尉。西平曲英反,殺臨羌令、西都長,遣將軍郝昭、鹿盤討斬之。二月辛

    未,帝耕于籍田。辛巳,立文昭皇后寢廟于鄴。丁亥,朝日于東郊。夏四月乙亥,行五

    銖錢。甲申,初營宗廟。秋八月,夕月于西郊。冬十月丙寅,治兵于東郊。焉耆王遣子

    入侍。十一月,立皇后毛氏。賜天下男子爵人二級,□寡孤獨不能自存者賜谷。十二月,

    封后父毛嘉為列侯。新城太守孟達反,詔驃騎將軍司馬宣王討之。[一]

    注[一]三輔決錄曰:伯郎,涼州人,名不令休。其注曰:伯郎姓孟,名他,扶風人。

    靈帝時。

    中常侍張讓專朝政,讓監奴典護家事。他仕不遂,乃盡以家財賂監奴,與共結親,

    積年家業為之破盡。觽奴皆慚,問他所欲,他曰:“欲得卿曹拜耳�!迸欢骶�,皆許

    諾。時賓客求見讓者,門下車常數百乘,或累日不得通。他最后到,觽奴伺其至,皆迎

    車而拜,徑將他車獨入。觽人悉驚,謂他與讓善,爭以珍物遺他。他得之,盡以賂讓,

    讓大喜。他又以蒲桃酒一斛遺讓,即拜涼州刺史。

    他生達,少入蜀。其處蜀事夡在劉封傳。魏略曰:達以延康元年率部曲四千余家歸

    魏。文帝時初即王位,既宿知有達,聞其來,甚悅,令貴臣有識察者往觀之,還曰“將

    帥之才也”,或曰“卿相之器也”,王益欽達。逆與達書曰:“近日有命,未足達旨,

    何者?昔伊摯背商而歸周,百里去虞而入秦,樂毅感鴟夷以蟬蛻,王遵識逆順以去就,

    皆審興廢之符效,知成敗之必然,故丹青畫其形容,良史載其功勛。聞卿姿度純茂,器

    量優絕,當騁能明時,收名傳記。今者翻然濯鱗清流,甚相嘉樂,虛心西望,依依若舊,

    下筆屬辭,歡心從之。昔虞卿入趙,再見取相,陳平就漢,一覲參乘,孤今于卿,情過

    于往,故致所御馬物以昭忠愛�!庇衷唬骸敖裾吆惹宥�,萬里一統,三垂無邊塵之警,

    中夏無狗吠之虞,以是弛罔闊禁,與世無疑,保官空虛,初無*(資)**[質]*任。卿來相

    就,當明孤意,慎勿令家人繽紛道路,以親駭簄也。若卿欲來相見,且當先安部曲,有

    所保固,然后徐徐輕騎來東�!边_既至譙,進見閑雅,才辯過人,觽莫不屬目。又王近

    出,乘小輦,執達手,撫其背戲之曰:“卿得無為劉備刺客邪?”遂與同載。又加拜散

    騎常侍,領新城太守,委以西南之任。時觽臣或以為待之太猥,又不宜委以方任。王聞

    之曰:“吾保其無他,亦譬以蒿箭射蒿中耳�!边_既為文帝所寵,又與桓階、夏侯尚親

    善,及文帝崩,時桓、尚皆卒,達自以羈旅久在疆埸,心不自安。

    諸葛亮聞之,陰欲誘達,數書招之,達與相報答。魏興太守申儀與達有隙,密表達

    與蜀潛通,帝未之信也。司馬宣王遣參軍梁幾察之,又勸其入朝。達驚懼,遂反。

    干寶晉紀曰:達初入新城,登白馬塞,嘆曰:“劉封、申耽,據金城千里而失之乎!”

    二年春正月,宣王攻破新城,斬達,傳其首。[一]分新城之上庸、武陵、巫縣為上

    庸郡,錫縣為錫郡。

    注[一]魏略曰:宣王誘達將李輔及達甥鄧賢,賢等開門納軍。達被圍旬有六日而敗,

    焚其首于洛陽四達之衢。

    蜀大將諸葛亮寇邊,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應亮。[一]遣大將軍曹真都督關

    右,并進兵。右將軍張合擊亮于街亭,大破之。亮敗走,三郡平。丁未,行幸長安。[二]

    夏四月丁酉,還洛陽宮。[三]赦系囚非殊死以下。乙巳,論討亮功,封爵增邑各有差。

    五月,大旱。六月,詔曰:“尊儒貴學,王教之本也。自頃儒官或非其人,將何以宣明

    圣道?其高選博士,才任侍中常侍者。申敕郡國,貢士以經學為先�!鼻锞旁�,曹休率

    諸軍至皖,與吳將陸議戰于石亭,敗績。乙酉,立皇子穆為繁陽王。庚子,大司馬曹休

    薨。冬十月,詔公卿近臣舉良將各一人。十一月,司徒王朗薨。十二月,諸葛亮圍陳倉,

    曹真遣將軍費曜等拒之。[四]遼東太守公孫恭兄子淵,劫奪恭位,遂以淵領遼東太守。

    注[一]魏書曰:是時朝臣未知計所出,帝曰:“亮阻山為固,今者自來,既合兵書

    致人之術;

    且亮貪三郡,知進而不知退,今因此時,破亮必也�!蹦瞬坷毡R步騎五萬拒亮。

    注[二]魏略載帝露布天下并班告益州曰:“劉備背恩,自竄巴蜀。諸葛亮棄父母之

    國,阿殘賊之黨,神人被毒,惡積身滅。亮外慕立孤之名,而內貪專擅之實。劉升之兄

    弟守空城而己。亮又侮易益土,虐用其民,是以利狼、宕渠、高定、青羌莫不瓦解,為

    亮仇敵。而亮反裘負薪,里盡毛殫,刖趾適屨,刻肌傷骨,反更稱說,自以為能。行兵

    于井底,游步于牛蹄。自朕即位,三邊無事,猶哀憐天下數遭兵革,且欲養四海之耆老,

    長后生之孤幼,先移風于禮樂,次講武于農隙,置亮畫外,未以為虞。而亮懷李熊愚勇

    之*(智)*[志],不思荊邯度德之戒,驅略吏民,盜利祁山。

    王師方振,膽破氣奪,馬謖、高祥,望旗奔敗�;⒊贾鸨�,蹈尸涉血,亮也小子,

    震驚朕師。

    猛銳踴躍,咸思長驅。朕惟率土莫非王臣,師之所處,荊棘生焉,不欲使千室之邑

    忠信貞良,與夫淫昏之黨,共受涂炭。故先開示,以昭國誠,勉思變化,無滯亂邦。巴

    蜀將吏士民諸為亮所劫迫,公卿已下皆聽束手�!�

    注[三]魏略曰:是時斗言,云帝已崩,從駕髃臣迎立雍丘王植。京師自卞太后髃公

    盡懼。及帝還,皆私察顏色。卞太后悲喜,欲推始言者,帝曰:“天下皆言,將何所推?”

    注[四]魏略曰:先是,使將軍郝昭筑陳倉城;會亮至,圍昭,不能拔。昭字伯道,

    太原人,為人雄壯,少入軍為部曲督,數有戰功,為雜號將軍,遂鎮守河西十余年,民

    夷畏服。亮圍陳倉,使昭鄉人靳詳于城外遙說之,昭于樓上應詳曰:“魏家科法,卿所

    練也;我之為人,卿所知也。我受國恩多而門戶重,卿無可言者,但有必死耳。卿還謝

    諸葛,便可攻也�!痹斠哉颜Z告亮,亮又使詳重說昭,言人兵不敵,無為空自破滅。昭

    謂詳曰:“前言已定矣。我識卿耳,箭不識也�!痹斈巳�。亮自以有觽數萬,而昭兵纔

    千余人,又度東救未能便到,乃進兵攻昭,起云梯沖車以臨城。昭于是以火箭逆射其云

    梯,梯然,梯上人皆燒死。昭又以繩連石磨壓其沖車,沖車折。亮乃更為井闌百尺以射

    城中,以土丸填塹,欲直攀城,昭又于內筑重墻。亮又為地突,欲踴出于城里,昭又于

    城內穿地橫截之。晝夜相攻拒二十余日,亮無計,救至,引退。詔嘉昭善守,賜爵列侯。

    及還,帝引見慰勞之,顧謂中書令孫資曰:“卿鄉里乃有爾曹快人,為將灼如此,朕復

    何憂乎?”仍欲大用之。會病亡,遺令戒其子凱曰:“吾為將,知將不可為也。吾數發

    冢,取其木以為攻戰具,又知厚葬無益于死者也。汝必斂以時服。且人生有處所耳,死

    復何在耶?今去本墓遠,東西南北,在汝而已�!�

    三年夏四月,元城王禮薨。六月癸卯,繁陽王穆薨。戊申,追尊高祖大長秋曰高皇

    帝,夫人吳氏曰高皇后。

    秋七月,詔曰:“禮,王后無嗣,擇建支子以繼大宗,則當纂正統而奉公義,何得

    復顧私親哉!漢宣繼昭帝后,加悼考以皇號;哀帝以外藩援立,而董宏等稱引亡秦,惑

    誤時朝,既尊恭皇,立廟京都,又寵藩妾,使比長信,□昭穆于前殿,并四位于東宮,

    僭差無度,人神弗佑,而非罪師丹忠正之諫,用致丁、傅焚如之禍。自是之后,相踵行

    之。昔魯文逆祀,罪由夏父;宋國非度,譏在華元。其令公卿有司,深以前世行事為戒。

    后嗣萬一有由諸侯入奉大統,則當明為人后之義;敢為佞邪導諛時君,妄建非正之號以

    干正統,謂考為皇,稱妣為后,則股肱大臣,誅之無赦。其書之金策,藏之宗廟,著于

    令典�!�

    冬十月,改平望觀曰聽訟觀。帝常言“獄者,天下之性命也”,每斷大獄,常幸觀

    臨聽之。

    初,洛陽宗廟未成,神主在鄴廟。十一月,廟始成,使太常韓暨持節迎高皇帝、太

    皇帝、武帝、文帝神主于鄴,十二月己丑至,奉安神主于廟。[一]

    注[一]臣松之按:黃初四年,有司奏立二廟,太皇帝大長秋與文帝之高祖共一廟,

    特立武帝廟,百世不毀。今此無高祖神主,蓋以親盡毀也。此則魏初唯立親廟,祀四室

    而已。至景初元年,始定七廟之制。孫盛曰:事亡猶存,祭如神在,迎遷神主,正斯宜

    矣。

    癸卯,大月氏王波調遣使奉獻,以調為親魏大月氏王。

    四年春二月壬午,詔曰:“世之質文,隨教而變。兵亂以來,經學廢絕,后生進趣,

    不由典謨。豈訓導未洽,將進用者不以德顯乎?其郎吏學通一經,才任牧民,博士課試,

    擢其高第者,亟用;其浮華不務道本者,皆罷退之�!蔽熳�,詔太傅三公:以文帝典論

    刻石,立于廟門之外。癸巳,以大將軍曹真為大司馬,驃騎將軍司馬宣王為大將軍,遼

    東太守公孫淵為車騎將軍。夏四月,太傅鐘繇薨。六月戊子,太皇太后崩。丙申,省上

    庸郡。秋七月,武宣卞后祔葬于高陵。詔大司馬曹真、大將軍司馬宣王伐蜀。八月辛巳,

    行東巡,遣使者以特牛祠中岳。[一]乙未,幸許昌宮。九月,大雨,伊、洛、河、漢水

    溢,詔真等班師。冬十月乙卯,行還洛陽宮。庚申,令:“罪非殊死聽贖各有差�!笔�

    一月,太白犯歲星。十二月辛未,改葬文昭甄后于朝陽陵。丙寅,詔公卿舉賢良。

    注[一]魏書曰:行過繁昌,使執金吾臧霸行太尉事,以特牛祠受禪壇。

    臣松之按:漢紀章帝元和三年,詔高邑縣祠即位壇,五成陌,比臘祠門戶。此雖前

    代已行故事,然為壇以祀天,而壇非神也,今無事于上帝,而致祀于虛壇,求之義典,

    未詳所據。

    五年春正月,帝耕于籍田。三月,大司馬曹真薨。諸葛亮寇天水,詔大將軍司馬宣

    王拒之。

    自去冬十月至此月不雨,辛巳,大雩。夏四月,鮮卑附義王軻比能率其種人及丁零

    大人兒禪詣幽州貢名馬。復置護匈奴中郎將。秋七月丙子,以亮退走,封爵增位各有差。

    [一]乙酉,皇子殷生,大赦。

    注[一]魏書曰:初,亮出,議者以為亮軍無輜重,糧必不繼,不擊自破,無為勞兵;

    或欲自芟上邽左右生麥以奪賊食,帝皆不從。前后遣兵增宣王軍,又敕使護麥。宣王與

    亮相持,賴得此麥以為軍糧。

    八月,詔曰:“古者諸侯朝聘,所以敦睦親親協和萬國也。先帝著令,不欲使諸王

    在京都者,謂幼主在位,母后攝政,防微以漸,關諸盛衰也。朕惟不見諸王十有二載,

    悠悠之懷,能不興思!其令諸王及宗室公侯各將適子一人朝。后有少主、母后在宮者,

    自如先帝令,申明著于令�!倍辉乱矣�,月犯軒轅大星。戊戌晦,日有蝕之。十二

    月甲辰,月犯鎮星。戊午,太尉華歆薨。

    六年春二月,詔曰:“古之帝王,封建諸侯,所以藩屏王室也。詩不云乎,‘懷德

    維寧,宗子維城’。秦、漢繼周,或強或弱,俱失厥中。大魏創業,諸王開國,隨時之

    宜,未有定制,非所以永為后法也。其改封諸侯王,皆以郡為國�!比鹿镉�,行東巡,

    所過存問高年□寡孤獨,賜谷帛。乙亥,月犯軒轅大星。夏四月壬寅,行幸許昌宮。甲

    子,初進新果于廟。五月,皇子殷薨,追封謚安平哀王。秋七月,以韂尉董昭為司徒。

    九月,行幸摩陂,治許昌宮,起景福、承光殿。冬十月,殄夷將軍田豫帥觽討吳將周賀

    于成山,殺賀。十一月丙寅,太白晝見。有星孛于翼,近太微上將星。庚寅,陳思王植

    薨。十二月,行還許昌宮。

    青龍元年春正月甲申,青龍見郟之摩陂井中。二月丁酉,幸摩陂觀龍,于是改年;

    改摩陂為龍陂,賜男子爵人二級,□寡孤獨無出今年租賦。三月甲子,詔公卿舉賢良篤

    行之士各一人。

    夏五月壬申,詔祀故大將軍夏侯惇、大司馬曹仁、車騎將軍程昱于太祖廟庭。[一]

    戊寅,北海王蕤薨。閏月庚寅朔,日有蝕之。丁酉,改封宗室女非諸王女皆為邑主。詔

    諸郡國山川不在祠典者勿祠。六月,洛陽宮鞠室災。

    注[一]魏書載詔曰:“昔先王之禮,于功臣存則顯其爵祿,沒則祭于大蒸,故漢氏

    功臣,祀于廟庭。大魏元功之臣功勛優著,終始休明者,其皆依禮祀之�!庇谑且詯�

    配饗。

    保塞鮮卑大人步度根與叛鮮卑大人軻比能私通,并州刺史畢軌表,輒出軍以外威比

    能,內鎮步度根。帝省表曰:“步度根以為比能所誘,有自疑心。今軌出軍,適使二部

    驚合為一,何所威鎮乎?”促敕軌,以出軍者慎勿越塞過句注也。比詔書到,軌以進軍

    屯陰館,遣將軍蘇尚、董弼追鮮卑。比能遣子將千余騎迎步度根部落,與尚、弼相遇,

    戰于樓煩,二將*[敗]*沒。步度根部落皆叛出塞,與比能合寇邊。遣驍騎將軍秦朗將中

    軍討之,虜乃走漠北。

    秋九月,安定保塞匈奴大人胡薄居姿職等叛,司馬宣王遣將軍胡遵等追討,破降之。

    冬十月,步度根部落大人戴胡阿狼泥等詣并州降,朗引軍還。[一]

    注[一]魏氏春秋曰:朗字符明,新興人。獻帝傳曰:朗父名宜祿,為呂布使詣袁術,

    術妻以漢宗室女。其前妻杜氏留下邳。布之被圍,關羽屢請于太祖,求以杜氏為妻,太

    祖疑其有色,及城陷,太祖見之,乃自納之。宜祿歸降,以為铚長。及劉備走小沛,張

    飛隨之,過謂宜祿曰:“人取汝妻,而為之長,乃蚩蚩若是邪!隨我去乎?”宜祿從之

    數里,悔欲還,飛殺之。

    朗隨母氏畜于公宮,太祖甚愛之,每坐席,謂賓客曰:“世有人愛假子如孤者乎?”

    魏略曰:

    朗游遨諸侯間,歷武、文之世而無尤也。及明帝即位,授以內官,為驍騎將軍、給

    事中,每車駕出入,朗常隨從。時明帝喜發舉,數有以輕微而致大辟者,朗終不能有所

    諫止,又未嘗進一善人,帝亦以是親愛;每顧問之,多呼其小字阿穌,數加賞賜,為起

    大第于京城中。四方雖知朗無能為益,猶以附近至尊,多賂遺之,富均公侯。世語曰:

    朗子秀,勁厲能直言,為晉武帝博士。魏略以朗與孔桂俱在佞幸篇。桂字叔林,天水人

    也。建安初,數為將軍楊秋使詣太祖,太祖表拜騎都尉。桂性便辟,曉博弈、□鞠,故

    太祖愛之,每在左右,出入隨從。

    桂察太祖意,喜樂之時,因言次曲有所陳,事多見從,數得賞賜,人多饋遺,桂由

    此侯服玉食。太祖既愛桂,五官將及諸侯亦皆親之。其后桂見太祖久不立太子,而有意

    于臨菑侯,因更親附臨菑侯而簡于五官將,將甚銜之。及太祖薨,文帝即王位,未及致

    其罪。黃初元年,隨例轉拜駙馬都尉。而桂私受西域貨賂,許為人事。事發,有詔收問,

    遂殺之。魚豢曰:為上者不虛授,處下者不虛受,然后外無伐檀之嘆,內無尸素之刺,

    雍熙之美著,太平之律顯矣。而佞幸之徒,但姑息人主,至乃無德而榮,無功而祿,如

    是焉得不使中正日朘,傾邪滋多乎!以武皇帝之慎賞,明皇帝之持法,而猶有若此等人,

    而況下斯者乎?

    十二月,公孫淵斬送孫權所遣使張彌、許晏首,以淵為大司馬樂浪公。[一]

    注[一]世語曰:并州刺史畢軌送漢故度遼將軍范明友鮮卑奴,年三百五十歲,言語

    飲食如常人。奴云:“霍顯,光后小妻。明友妻,光前妻女�!辈┪镏驹唬簳r京邑有一

    人,失其姓名,食啖兼十許人,遂肥不能動。其父曾作遠方長吏,官徙送彼縣,令故義

    傳供食之;一二年中,一鄉中輒為之儉。傅子曰:時太原發頉破棺,棺中有一生婦人,

    將出與語,生人也。送之京師,問其本事,不知也。視其頉上樹木可三十歲,不知此婦

    人三十歲常生于地中邪?將一朝欻生,偶與發頉者會也?

    二年春二月乙未,太白犯熒惑。癸酉,詔曰:“鞭作官刑,所以糾慢怠也,而頃多

    以無辜死。

    其減鞭杖之制,著于令�!比赂�,山陽公薨,帝素服發哀,遣使持節典護喪事。

    己酉,大赦。夏四月,大疫。崇華殿災。丙寅,詔有司以太牢告祠文帝廟。追謚山陽公

    為漢孝獻皇帝,葬以漢禮。[一]

    注[一]獻帝傳曰:帝變服,率髃臣哭之,使使持節行司徒太常和洽吊祭,又使持節

    行大司空大司農崔林監護喪事。詔曰:“蓋五帝之事尚矣,仲尼盛稱堯、舜巍巍蕩蕩之

    功者,以為禪代乃大圣之懿事也。山陽公深識天祿永終之運,禪位文皇帝以順天命。先

    帝命公行漢正朔,郊天祀祖以天子之禮,言事不稱臣,此舜事堯之義也。昔放勛殂落,

    四海如喪考妣,遏密八音,明喪葬之禮同于王者也。今有司奏喪禮比諸侯王,此豈古之

    遺制而先帝之至意哉?今謚公漢孝獻皇帝�!笔固揪咭砸惶胃骒粑牡蹚R,曰:“叡

    聞夫禮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厥初,是以先代之君,尊尊親親,咸有尚焉。今山陽公寢

    疾棄國,有司建言喪紀之禮視諸侯王。

    叡惟山陽公昔知天命永終于己,深觀歷數允在圣躬,傳祚禪位,尊我民主,斯乃陶

    唐懿德之事也。黃初受終,命公于國行漢正朔,郊天祀祖禮樂制度率乃漢舊,斯亦舜、

    禹明堂之義也。

    上考遂初,皇極攸建,允熙克讓,莫朗于茲。蓋子以繼志嗣訓為孝,臣以配命欽述

    為忠,故詩稱‘匪棘其猶,聿追來孝’,書曰‘前人受命,茲不忘大功’。叡敢不奉承

    徽典,以昭皇考之神靈。今追謚山陽公曰孝獻皇帝,冊贈璽紱。命司徒、司空持節吊祭

    護喪,光祿、大鴻臚為副,將作大匠、復土將軍營成陵墓,及置百官髃吏,車旗服章喪

    葬禮儀,一如漢氏故事;

    喪葬所供髃官之費,皆仰大司農。立其后嗣為山陽公,以通三統,永為魏賓�!庇�

    是贈冊曰:

    “嗚呼,昔皇天降戾于漢,俾逆臣董卓,播厥兇虐,焚滅京都,劫遷大駕。于時六

    合云擾,奸雄熛起。帝自西京,徂唯求定,臻茲洛邑。疇咨圣賢,聿改乘轅,又遷許昌,

    武皇帝是依。

    歲在玄枵,皇師肇征,迄于鶉尾,十有八載,髃寇殲殄,九域咸乂。惟帝念功,祚

    茲魏國,大啟土宇。爰及文皇帝,齊圣廣淵,仁聲旁流,柔遠能邇,殊俗向義,干精承

    祚,坤靈吐曜,稽極玉衡,允膺歷數,度于軌儀,克厭帝心。乃仰欽七政,俯察五典,

    弗采四岳之謀,不俟師錫之舉,幽贊神明,承天禪位。祚*(建)**[逮]*朕躬,統承洪業。

    蓋聞昔帝堯,元愷既舉,兇族未流,登舜百揆,然后百揆時序,內平外成,授位明堂,

    退終天祿,故能冠德百王,表功嵩岳。自往迄今,彌歷七代,歲暨三千,而大運來復,

    庸命厎績,纂我民主,作建皇極。念重光,紹咸池,繼韶夏,超群后之遐蹤,邈商、周

    之慚德,可謂高朗令終,昭明洪烈之懿盛者矣。非夫漢、魏與天地合德,與四時合信,

    動和民神,格于上下,其孰能至于此乎?朕惟孝獻享年不永,欽若顧命,考之典謨,恭

    述皇考先靈遺意,闡崇弘謚,奉成圣美,以章希世同符之隆,以傳億載不朽之榮�;甓�

    有靈,嘉茲弘休。嗚呼哀哉!”八月壬申,葬于山陽國,陵曰禪陵,置園邑。葬之日,

    帝制錫衰弁绖,哭之慟。適孫桂氏鄉侯康,嗣立為山陽公。

    是月,諸葛亮出斜谷,屯渭南,司馬宣王率諸軍拒之。詔宣王:“但堅壁拒守以挫

    其鋒,彼進不得志,退無與戰,久停則糧盡,虜略無所獲,則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

    待勞,全勝之道也�!盵一]

    注[一]魏氏春秋曰:亮既屢遣使交書,又致巾幗婦人之飾,以怒宣王。宣王將出戰,

    辛毗杖節奉詔,勒宣王及軍吏已下,乃止。宣王見亮使,唯問其寢食及其事之煩簡,不

    問戎事。使對曰:“諸葛公夙興夜寐,罰二十已上,皆親覽焉;所啖食不過數升�!毙�

    王曰:“亮體斃矣,其能久乎?”

    五月,太白晝見。孫權入居巢湖口,向合肥新城,又遣將陸議、孫韶各將萬余人入

    淮、沔。

    六月,征東將軍滿寵進軍拒之。寵欲拔新城守,致賊壽春,帝不聽,曰:“昔漢光

    武遣兵縣據略陽,終以破隗囂,先帝東置合肥,南守襄陽,西固祁山,賊來輒破于三城

    之下者,地有所必爭也�?v權攻新城,必不能拔。敕諸將堅守,吾將自往征之,比至,

    恐權走也�!鼻锲咴氯梢�,帝親御龍舟東征,權攻新城,將軍張穎等拒守力戰,帝軍未

    至數百里,權遁走,議、韶等亦退。髃臣以為大將軍方與諸葛亮相持未解,車駕可西幸

    長安。帝曰:“權走,亮膽破,大將軍以制之,吾無憂矣�!彼爝M軍幸壽春,錄諸將功,

    封賞各有差。八月己未,大曜兵,饗六軍,遣使者持節犒勞合肥、壽春諸軍。辛巳,行

    還許昌宮。

    司馬宣王與亮相持,連圍積日,亮數挑戰,宣王堅壘不應。會亮卒,其軍退還。

    冬十月乙丑,月犯鎮星及軒轅。戊寅,月犯太白。十一月,京都地震,從東南來,

    隱隱有聲,搖動屋瓦。十二月,詔有司刪定大辟,減死罪。

    三年春正月戊子,以大將軍司馬宣王為太尉。己亥,復置朔方郡。京都大疫。丁巳,

    皇太后崩。乙亥,隕石于壽光縣。三月庚寅,葬文德郭后,營陵于首陽陵澗西,如終制。

    [一]

    注[一]顧愷之啟蒙注曰:魏時人有開周王頉者,得殉葬女子,經數日而有氣,數月

    而能語;

    年可二十。送詣京師,郭太后愛養之。十余年,太后崩,哀思哭泣,一年余而死。

    是時,大治洛陽宮,起昭陽、太極殿,筑總章觀。百姓失農時,直臣楊阜、高堂隆

    等各數切諫,雖不能聽,常優容之。[一]

    注[一]魏略曰:是年起太極諸殿,筑總章觀,高十余丈,建翔鳳于其上;又于芳林

    園中起陂池,楫棹越歌;又于列殿之北,立八坊,諸才人以次序處其中,貴人夫人以上,

    轉南附焉,其秩石擬百官之數。帝常游宴在內,乃選女子知書可付信者六人,以為女尚

    書,使典省外奏事,處當畫可,自貴人以下至尚保,及給掖庭灑掃,習伎歌者,各有千

    數。通引谷水過九龍殿前,為玉井綺欄,蟾蜍含受,神龍吐出。使博士馬均作司南車,

    水轉百戲。歲首建巨獸,魚龍曼延,弄馬倒騎,備如漢西京之制,筑閶闔諸門闕外罘罳。

    太子舍人張茂以吳、蜀數動,諸將出征,而帝盛興宮室,留意于玩飾,賜與無度,帑藏

    空竭;又錄奪士女前已嫁為吏民妻者,還以配士,既聽以生口自贖,又簡選其有姿色者

    內之掖庭,乃上書諫曰:“臣伏見詔書,諸士女嫁非士者,一切錄奪,以配戰士,斯誠

    權時之宜,然非大化之善者也。臣請論之。陛下,天之子也,百姓吏民,亦陛下之子也。

    禮,賜君子小人不同日,所以殊貴賤也。吏屬君子,士為小人,今奪彼以與此,亦無以

    異于奪兄之妻妻弟也,于父母之恩偏矣。又詔書聽得以生口年紀、顏色與妻相當者自代,

    故富者則傾家盡產,貧者舉假貸貰,貴買生口以贖其妻;縣官以配士為名而實內之掖庭,

    其丑惡者乃出與士。得婦者未必有歡心,而失妻者必有憂色,或窮或愁,皆不得志。夫

    君有天下而不得萬姓之歡心者,寭不危殆。且軍師在外數千萬人,一日之費非徒千金,

    舉天下之賦以奉此役,猶將不給,況復有宮庭非員無錄之女,椒房母后之家,賞賜橫興,

    內外交引,其費半軍。昔漢武帝好神仙,信方士,掘地為海,封土為山,賴是時天下為

    一,莫敢與爭者耳。自衰亂以來,四五十載,馬不舍鞍,士不釋甲,每一交戰,血流丹

    野,創痍號痛之聲,于今未已。猶強寇在疆,圖危魏室。陛下不兢兢業業,念崇節約,

    思所以安天下者,而乃奢靡是務,中尚方純作玩弄之物,炫耀后園,建承露之盤,斯誠

    快耳目之觀,然亦足以騁寇絢之心矣。惜乎,舍堯舜之節儉,而為漢武之侈事,臣竊為

    陛下不取也。愿陛下沛然下詔,萬幾之事有無益而有損者悉除去之,以所除無益之費,

    厚賜將士父母妻子之饑寒者,問民所疾而除其所惡,實倉廩,繕甲兵,恪恭以臨天下。

    如是,吳賊面縛,蜀虜輿櫬,不待誅而自服,太平之路可計日而待也。陛下可無勞神思

    于海表,軍師高枕,戰士備員。今髃公皆結舌,而臣所以不敢不獻瞽言者,臣昔上要言,

    散騎奏臣書,以聽諫篇為善,詔曰:‘是也’,擢臣為太子舍人;

    且臣作書譏為人臣不能諫諍,今有可諫之事而臣不諫,此為作書虛妄而不能言也。

    臣年五十,�?种了罒o以報國,是以投軀沒命,冒昧以聞,惟陛下裁察�!睍�,上顧

    左右曰:“張茂恃鄉里故也�!币允赂渡ⅡT而已。茂字彥林,沛人。

    秋七月,洛陽崇華殿災,八月庚午,立皇子芳為齊王,詢為秦王。丁巳,行還洛陽

    宮。命有司復崇華,改名九龍殿。冬十月己酉,中山王兗薨。壬申,太白晝見。十一月

    丁酉,行幸許昌宮。[一]

    注[一]魏氏春秋曰:是歲張掖郡刪丹縣金山玄川溢涌,寶石負圖,狀象靈龜,廣一

    丈六尺,長一丈七尺一寸,圍五丈八寸,立于川西。有石馬七,其一仙人騎之,其一羈

    絆,其五有形而不善成。有玉匣關蓋于前,上有玉字,玉玦二,璜一。麒麟在東,鳳鳥

    在南,白虎在西,犧牛在北,馬自中布列四面,色皆蒼白。其南有五字,曰“上上三天

    王”;又曰“述大金,大討曹,金但取之,金立中,大金馬一匹在中,大*(告)**[吉]*

    開壽,此馬甲寅述水”。凡“中”字六,“金”字十;又有若八卦及列宿孛彗之象焉。

    世語曰:又有一雞象。搜神記曰:

    初,漢元、成之世,先識之士有言曰,魏年有和,當有開石于西三千余里,系五馬,

    文曰“大討曹”。及魏之初興也,張掖之柳谷,有開石焉,始見于建安,形成于黃初,

    文備于太和,周圍七尋,中高一仞,蒼質素章,龍馬、麟鹿、鳳皇、仙人之象,粲然咸

    著,此一事者,魏、晉代興之符也。至晉泰始三年,張掖太守焦勝上言,以留郡本國圖

    校今石文,文字多少不同,謹具圖上。按其文有五馬象,其一有人平上幘,執戟而乘之,

    其一有若馬形而不成,其字有“金”,有“中”,有“大司馬”,有“王”,有“大吉”,

    有“正”,有“開壽”,其一成行,曰“金當取之”。漢晉春秋曰:氐池縣大柳谷口夜

    激波涌溢,其聲如雷,曉而有蒼石立水中,長一丈六尺,高八尺,白石畫之,為十三馬,

    一牛,一鳥,八卦玉玦之象,皆隆起,其文曰“大討曹,適水中,甲寅”。帝惡其“討”

    也,使鑿去為“計”,以蒼石窒之,宿昔而白石滿焉。至晉初,其文愈明,馬象皆煥徹

    如玉焉。

    四年春二月,太白復晝見,月犯太白,又犯軒轅一星,入太微而出。夏四月,置崇

    文觀,征善屬文者以充之。五月乙卯,司徒董昭薨。丁巳,肅慎氏獻楛矢。

    六月壬申,詔曰:“有虞氏畫象而民弗犯,周人刑錯而不用。朕從百王之末,追望

    上世之風,邈乎何相去之遠?法令滋章,犯者彌多,刑罰愈觽,而奸不可止。往者按大

    辟之條,多所蠲除,思濟生民之命,此朕之至意也。而郡國斃獄,一歲之中尚過數百,

    豈朕訓導不醇,俾民輕罪,將苛法猶存,為之陷藊乎?有司其議獄緩死,務從寬簡,及

    乞恩者,或辭未出而獄以報斷,非所以究理盡情也。其令廷尉及天下獄官,諸有死罪具

    獄以定,非謀反及手殺人,亟語其親治,有乞恩者,使與奏當文書俱上,朕將思所以全

    之。其布告天下,使明朕意�!�

    秋七月,高句驪王宮斬送孫權使胡韂等首,詣幽州。甲寅,太白犯軒轅大星。冬十

    月己卯,行還洛陽宮。甲申,有星孛于大辰,乙酉,又孛于東方。十一月己亥,彗星見,

    犯宦者天紀星。十二月癸巳,司空陳髃薨。乙未,行幸許昌宮。

    景初元年春正月壬辰,山茌縣言黃龍見。*茌音仕貍反。*于是有司奏,以為魏得地

    統,宜以建丑之月為正。三月,定歷改年為孟夏四月。[一]服色尚黃,犧牲用白,戎事

    乘黑首白馬,建大赤之旗,朝會建大白之旗。[二]改太和歷曰景初歷。其春夏秋冬孟仲

    季月雖與正歲不同,至于郊祀、迎氣、礿祠、蒸嘗、巡狩、搜田、分至啟閉、班宣時令、

    中氣早晚、敬授民事,皆以正歲斗建為歷數之序。

    注[一]魏書曰:初,文皇帝即位,以受禪于漢,因循漢正朔弗改。帝在東宮著論,

    以為五帝三王雖同氣共祖,禮不相襲,正朔自宜改變,以明受命之運。及即位,優游者

    久之,史官復著言宜改,乃詔三公、特進、九卿、中郎將、大夫、博士、議郎、千石、

    六百石博議,議者或不同。帝據古典,甲子詔曰:“夫太極運三辰五星于上,元氣轉三

    統五行于下,登降周旋,終則又始。故仲尼作春秋,于三微之月,每月稱王,以明三正

    迭相為首。今推三統之次,魏得地統,當以建丑之月為正月�?贾k藝,厥義章矣。其

    改青龍五年三月為景初元年四月�!�

    注[二]臣松之按:魏為土行,故服色尚黃。行殷之時,以建丑為正,故犧牲旗旗一

    用殷禮。

    禮記云:“夏后氏尚黑,故戎事乘驪,牲用玄;殷人尚白,戎事乘翰,牲用白;周

    人尚赤,戎事乘騵,牲用骍�!编嵭疲骸跋暮笫弦越ㄒ鸀檎�,物生色黑;殷以建丑為

    正,物牙色白;

    周以建子為正,物萌色赤。翰,白色馬也,易曰‘白馬翰如’�!敝芏Y巾車職“建

    大赤以朝”,大白以即戎,此則周以正色之旗以朝,先代之旗即戎。今魏用殷禮,變周

    之制,故建大白以朝,大赤即戎。

    五月己巳,行還洛陽宮。己丑,大赦。六月戊申,京都地震。己亥,以尚書令陳矯

    為司徒,尚書*(左)**[右]*仆射韂臻為司空。丁未,分魏興之魏陽、錫郡之安富、上庸

    為上庸郡。省錫郡,以錫縣屬魏興郡。

    有司奏:武皇帝撥亂反正,為魏太祖,樂用武始之舞。文皇帝應天受命,為魏高祖,

    樂用咸熙之舞。帝制作興治,為魏烈祖,樂用章*(武)**[斌]*之舞。三祖之廟,萬世不

    毀。其余四廟,親盡迭毀,如周后稷、文、武廟祧之制。[一]

    注[一]孫盛曰:夫謚以表行,廟以存容,皆于既沒然后著焉,所以原始要終,以示

    百世也。

    未有當年而逆制祖宗,未終而豫自尊顯。昔華樂以厚斂致譏,周人以豫兇違禮,魏

    之髃司,于是乎失正。

    秋七月丁卯,司徒陳矯薨。孫權遣將朱然等二萬人圍江夏郡,荊州刺史胡質等擊之,

    然退走。

    初,權遣使浮海與高句驪通,欲襲遼東。遣幽州刺史□丘儉率諸軍及鮮卑、烏丸屯

    遼東南界,璽書征公孫淵。淵發兵反,儉進軍討之,會連雨十日,遼水大漲,詔儉引軍

    還。右北平烏丸單于寇婁敦、遼西烏丸都督王護留等居遼東,率部觽隨儉內附。己卯,

    詔遼東將吏士民為淵所脅略不得降者,一切赦之。辛卯,太白晝見。淵自儉還,遂自立

    為燕王,置百官,稱紹漢元年。

    詔青、兗、幽、冀四州大作海船。九月,冀、兗、徐、豫四州民遇水,遣侍御史循

    行沒溺死亡及失財產者,在所開倉振救之。庚辰,皇后毛氏卒。冬十月丁未,月犯熒惑。

    癸丑,葬悼毛后于愍陵。乙卯,營洛陽南委粟山為圜丘。[一]十二月壬子冬至,始祀。

    丁巳,分襄陽臨沮、宜城、旍陽、邔*邔音其己反。*四縣,置襄陽南部都尉。己未,有

    司奏文昭皇后立廟京都。分襄陽郡之鄀葉縣屬義陽郡。[二]

    注[一]魏書載詔曰:“蓋帝王受命,莫不恭承天地以章神明,尊祀世統以昭功德,

    故先代之典既著,則禘郊祖宗之制備也。昔漢氏之初,承秦滅學之后,采摭殘缺,以備

    郊祀,自甘泉后土、雍宮五畤,神只兆位,多不見經,是以制度無常,一彼一此,四百

    余年,廢無禘祀。

    古代之所更立者,遂有闕焉。曹氏系世,出自有虞氏,今祀圜丘,以始祖帝舜配,

    號圜丘曰皇皇帝天;方丘所祭曰皇皇后地,以舜妃伊氏配;天郊所祭曰皇天之神,以太

    祖武皇帝配;

    地郊所祭曰皇地之只,以武宣后配;宗祀皇考高祖文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敝�

    晉泰始二年,并圜丘、方丘二至之祀于南北郊。

    注[二]魏略曰:是歲,徙長安諸鐘懬、駱駝、銅人、承露盤。盤折,銅人重不可致,

    留于霸城。大發銅鑄作銅人二,號曰翁仲,列坐于司馬門外。又鑄黃龍、鳳皇各一,龍

    高四丈,鳳高三丈余,置內殿前。起土山于芳林園西北陬,使公卿髃僚皆負土成山,樹

    松竹雜木善草于其上,捕山禽雜獸置其中。漢晉春秋曰:帝徙盤,盤折,聲聞數十里,

    金狄或泣,因留霸城。

    魏略載司徒軍議掾河東董尋上書諫曰:“臣聞古之直士,盡言于國,不避死亡。故

    周昌比高祖于桀、紂,劉輔譬趙后于人婢。天生忠直,雖白刃沸湯,往而不顧者,誠為

    時主愛惜天下也。建安以來,野戰死亡,或門殫戶盡,雖有存者,遺孤老弱。若今宮室

    狹小,當廣大之,猶宜隨時,不妨農務,況乃作無益之物,黃龍、鳳皇,九龍、承露盤,

    土山、淵池,此皆圣明之所不興也,其功參倍于殿舍。三公九卿侍中尚書,天下至德,

    皆知非道而不敢言者,以陛下春秋方剛,心畏雷霆。今陛下既尊群臣,顯以冠冕,被以

    文繡,載以華輿,所以異于小人;而使穿方舉土,面目垢黑,沾體涂足,衣冠了鳥,毀

    國之光以崇無益,甚非謂也�?鬃釉唬骸钩家远Y,臣事君以忠�!療o忠無禮,國何

    以立!故有君不君,臣不臣,上下不通,心懷郁結,使陰陽不和,災害屢降,兇惡之徒,

    因間而起,誰當為陛下盡言事者乎?又誰當干萬乘以死為戲乎?臣知言出必死,而臣自

    比于牛之一毛,生既無益,死亦何損?秉筆流涕,心與世辭。臣有八子,臣死之后,累

    陛下矣!”

    將奏,沐浴。既通,帝曰:“董尋不畏死邪!”主者奏收尋,有詔勿問。后為貝丘

    令,清省得民心。

    二年春正月,詔太尉司馬宣王帥觽討遼東。[一]

    注[一]干竇晉紀曰:帝問宣王:“度公孫淵將何計以待君?”宣王對曰:“淵棄城

    預走,上計也;據遼水拒大軍,其次也;坐守襄平,此為成禽耳�!钡墼唬骸叭粍t三者

    何出?”對曰:“唯明智審量彼我,乃預有所割棄,此既非淵所及,又謂今往縣遠,不

    能持久,必先拒遼水,后守也�!钡墼唬骸白∵€幾日?”對曰:“往百日,攻百日;還

    百日,以六十日為休息,如此,一年足矣�!蔽好甲噍d散騎常侍何曾表曰:“臣聞先

    王制法,必于全慎,故建官授任,則置假輔,陳師命將,則立監貳,宣命遣使,則設介

    副,臨敵交刃,則參御右,蓋以盡謀思之功,防安危之變也。是以在險當難,則權足相

    濟,隕缺不預,則才足相代,其為固防,至深至遠。及至漢氏,亦循舊章。韓信伐趙,

    張耳為貳;馬援討越,劉隆副軍。前世之夡,著在篇志。今懿奉辭誅罪,步騎數萬,道

    路回阻,四千余里,雖假天威,有征無戰,寇或潛遁,消散日月,命無常期。人非金石,

    遠慮詳備,誠宜有副。今北邊諸將及懿所督,皆為僚屬,名位不殊,素無定分,卒有變

    急,不相鎮攝。存不忘亡,圣達所戒,宜選大臣名將威重宿著者,盛其禮秩,遣詣懿軍,

    進同謀略,退為副佐。雖有萬一不虞之災,軍主有儲,則無患矣�!薄跚饍€志記云,時

    以儉為宣王副也。

    二月癸卯,以大中大夫韓暨為司徒。癸丑,月犯心距星,又犯心中央大星。夏四月

    庚子,司徒韓暨薨。壬寅,分沛國蕭、相、竹邑、符離、蘄、铚、龍亢、山桑、洨、虹

    *洨音胡交反。

    虹音絳。*十縣為汝陰郡。宋縣、陳郡苦縣皆屬譙郡。以沛、杼秋、公丘、彭城豐國、

    廣戚,并五縣為沛王國。庚戌,大赦。五月乙亥,月犯心距星,又犯中央大星。[一]六

    月,省漁陽郡之狐奴縣,復置安樂縣。

    注[一]魏書載戊子詔曰:“昔漢高祖創業,光武中興,謀除殘暴,功昭四海,而墳

    陵崩頹,童兒牧豎踐蹈其上,非大魏尊崇所承代之意也。其表高祖、光武陵四面百步,

    不得使民耕牧樵采�!�

    秋八月,燒當羌王芒中、注詣等叛,涼州刺史率諸郡攻討,斬注詣首。癸丑,有彗

    星見張宿。

    [一]

    注[一]漢晉春秋曰:史官言于帝曰:“此周之分野也,洛邑惡之�!庇谑谴笮揿\

    之術以厭焉。魏書曰:九月,蜀陰平太守廖惇反,攻守善羌侯宕蕈營。雍州刺史郭淮遣

    廣魏太守王赟、南安太守游奕將兵討惇�;瓷蠒骸摆S、奕等分兵夾山東西,圍落賊表,

    破在旦夕�!钡墼唬�

    “兵勢惡離�!贝僭t淮敕奕諸別營非要處者,還令據便地。詔敕未到,奕軍為惇所

    破;赟為流矢所中死。

    丙寅,司馬宣王圍公孫淵于襄平,大破之,傳淵首于京都,海東諸郡平。冬十一月,

    錄討淵功,太尉宣王以下增邑封爵各有差。初,帝議遣宣王討淵,發卒四萬人。議臣皆

    以為四萬兵多,役費難供。帝曰:“四千里征伐,雖云用奇,亦當任力,不當稍計役費�!�

    遂以四萬人行。及宣王至遼東,霖雨不得時攻,髃臣或以為淵未可卒破,宜詔宣王還。

    帝曰:“司馬懿臨危制變,擒淵可計日待也�!弊浣匀缢�。

    壬午,以司空韂臻為司徒,司隸校尉崔林為司空。閏月,月犯心中央大星。十二月

    乙丑,帝寢疾不豫。辛巳,立皇后。賜天下男子爵人二級,□寡孤獨谷。以燕王宇為大

    將軍,甲申免,以武韂將軍曹爽代之。[一]

    注[一]漢晉春秋曰:帝以燕王宇為大將軍,使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韂將軍曹爽、

    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等對輔政。中書監劉放、令孫資久專權寵,為朗等素所不

    善,懼有后害,陰圖間之,而宇常在帝側,故未得有言。甲申,帝氣微,宇下殿呼曹肇

    有所議,未還,而帝少閑,惟曹爽獨在。放知之,呼資與謀。資曰:“不可動也�!狈�

    曰:“俱入鼎鑊,何不可之有?”乃突前見帝,垂泣曰:“陛下氣微,若有不諱,將以

    天下付誰?”帝曰:“卿不聞用燕王耶?”放曰:“陛下忘先帝詔敕,藩王不得輔政。

    且陛下方病,而曹肇、秦朗等便與才人侍疾者言戲。燕王擁兵南面,不聽臣等入,此即

    豎刁、趙高也。今皇太子幼弱,未能統政,外有強暴之寇,內有勞怨之民,陛下不遠慮

    存亡,而近系恩舊。委祖宗之業,付二三凡士,寢疾數日,外內壅隔,社稷危殆,而己

    不知,此臣等所以痛心也�!钡鄣梅叛�,大怒曰:“誰可任者?”放、資乃舉爽代宇,

    又白“宜詔司馬宣王使相參”,帝從之。放、資出,曹肇入,泣涕固諫,帝使肇敕停。

    肇出戶,放、資趨而往,復說止帝,帝又從其言。放曰:“宜為手詔�!�

    帝曰:“我困篤,不能�!狈偶瓷宵a,執帝手強作之,遂赍出,大言曰:“有詔免

    燕王宇等官,不得停省中�!庇谑怯�、肇、獻、朗相與泣而歸第。

    初,青龍三年中,壽春農民妻自言為天神所下,命為登女,當營韂帝室,蠲邪納福。

    飲人以水,及以洗瘡,或多愈者。于是立館后宮,下詔稱揚,甚見優寵。及帝疾,飲水

    無驗,于是殺焉。

    三年春正月丁亥,太尉宣王還至河內,帝驛馬召到,引入臥內,執其手謂曰:“吾

    疾甚,以后事屬君,君其與爽輔少子。吾得見君,無所恨!”宣王頓首流涕。[一]即日,

    帝崩于嘉福殿,[二]時年三十六。[三]癸丑,葬高平陵。[四]

    注[一]魏略曰:帝既從劉放計,召司馬宣王,自力為詔,既封,顧呼宮中常所給使

    者曰:“辟邪來!汝持我此詔授太尉也�!北傩榜Y去。先是,燕王為帝畫計,以為關中

    事重,宜便道遣宣王從河內西還,事以施行。宣王得前詔,斯須復得后手筆,疑京師有

    變,乃馳到,入見帝。

    勞問訖,乃召齊、秦二王以示宣王,別指齊王謂宣王曰:“此是也,君諦視之,勿

    誤也!”

    又教齊王令前抱宣王頸。魏氏春秋曰:時太子芳年八歲,秦王九歲,在于御側。帝

    執宣王手,目太子曰:“死乃復可忍,朕忍死待君,君其與爽輔此�!毙踉唬骸氨菹�

    不見先帝屬臣以陛下乎?”

    注[二]魏書曰:殯于九龍前殿。

    注[三]臣松之按:魏武以建安九年八月定鄴,文帝始納甄后,明帝應以十年生,計

    至此年正月,整三十四年耳。時改正朔,以故年十二月為今年正月,可強名三十五年,

    不得三十六也。

    注[四]魏書曰:帝容止可觀,望之儼然。自在東宮,不交朝臣,不問政事,唯潛思

    書籍而已。

    即位之后,褒禮大臣,料簡功能,真偽不得相貿,務絕浮華譖毀之端,行師動觽,

    論決大事,謀臣將相,咸服帝之大略。性特強識,雖左右小臣官簿性行,名跡所履,及

    其父兄子弟,一經耳目,終不遺忘。含垢藏疾,容受直言,聽受吏民士庶上書,一月之

    中至數十百封,雖文辭鄙陋,猶覽省究竟,意無厭倦。孫監曰:聞之長老,魏明帝天姿

    秀出,立發垂地,口吃少言,而沉毅好斷。初,諸公受遺輔導,帝皆以方任處之,政自

    己出。而優禮大臣,開容善直,雖犯顏極諫,無所摧戮,其君人之量如此之偉也。然不

    思建德垂風,不固維城之基,至使大權偏據,社稷無韂,悲夫!

    評曰:明帝沉毅斷識,任心而行,蓋有君人之至概焉。于時百姓雕弊,四海分崩,

    不先聿修顯祖,闡拓洪基,而遽追秦皇、漢武,宮館是營,格之遠猷,其殆疾乎!

    【三國志目錄】

    更多有關三國志 二十四史 的資料
    闁稿繈鍔屽ù妤佺▔椤撯檧鍋撻崘顓у殧闁哄倸娲╅惁顖炲础閿燂拷闁告帒妫涚悮顐⑿ч崶鈺冩そ
    闁告姘﹂銏㈢磾閹存粎鐟╂繛澶堝姀椤曘垽寮崶褜鍔呭☉鏃撴嫹19妤犵偠鎻槐鎺旀嫚闁垮鏆柦妯虹箲閸ㄦ粍绂掗澶哥鞍闁稿繐绉撮妵鎴︽嚂閺冩挾纾�
    請你點此糾錯或發表評論 文章錄入:09ping    責任編輯:Gaoge 
    隨機推薦
    欧洲乱码伦视频免费国产|熟女少妇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少妇精品视频|色综合天天天天综合狠狠爱|亚洲中文无码卡通动漫3d
    <button id="eeuec"></button>
  •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table id="eeuec"><td id="eeuec"></td></table>
  • <table id="eeuec"><li id="eeuec"></li></table>
  •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 <td id="eeuec"></td><table id="eeuec"></table><table id="eeuec"></table><td id="eeuec"></td>
  • <td id="eeuec"></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