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eeuec"></button>
  •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table id="eeuec"><td id="eeuec"></td></table>
  • <table id="eeuec"><li id="eeuec"></li></table>
  •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 <td id="eeuec"></td><table id="eeuec"></table><table id="eeuec"></table><td id="eeuec"></td>
  • <td id="eeuec"></td>
  • 鍚嶈憲闃呰 绐楄竟鐨勫皬璞嗚眴鍦ㄧ嚎闃呰 銆婂彶璁般€嬪湪绾块槄璇讳笌缈昏瘧 鑰佷汉涓庢捣鍦ㄧ嚎闃呰 涓€冩暎鏂囬槄璇婚闆嗕笅杞� 涓€冭鏂囪瘯鍗蜂笅杞�
    銆婃湞鑺卞鎷俱€嬪湪绾块槄璇� 娴峰簳涓や竾閲屽湪绾块槄璇� 銆婇亾寰风粡銆嬪湪绾块槄璇� 鏈辫嚜娓呮暎鏂囬泦 2024涓€冧富棰橀槄璇�41鍒� 涓€冭鏂囧垎绫绘眹缂栦笅杞�
     華語網 > 文言專題 > 文言文經典名著 > 正文

    三國志 三少帝紀第四在線閱讀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會員上傳 請你點此糾錯或發表評論

    三少帝紀第四

    齊王諱芳,字蘭卿。明帝無子,養王及秦王詢;宮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來者。[一]

    青龍三年,立為齊王。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朔,帝甚病,乃立為皇太子。是日,即皇帝位,

    大赦。尊皇后曰皇太后。大將軍曹爽、太尉司馬宣王輔政。詔曰:“朕以眇身,繼承鴻

    業,煢煢在疚,靡所控告。大將軍、太尉奉受末命,夾輔朕躬,司徒、司空、頉宰、元

    輔總率百寮,以寧社稷,其與髃卿大夫勉勖乃心,稱朕意焉。諸所興作宮室之役,皆以

    遺詔罷之。官奴婢六十已上,免為良人�!倍�,西域重譯獻火浣布,詔大將軍、太尉

    臨試以示百寮。[二]

    注[一]魏氏春秋曰:或云任城王楷子。

    注[二]異物志曰:斯調國有火州,在南海中。其上有野火,春夏自生,秋冬自死。

    有木生于其中而不消也,枝皮更活,秋冬火死則皆枯瘁。其俗常冬采其皮以為布,色小

    青黑;若塵垢污之,便投火中,則更鮮明也。傅子曰:漢桓帝時,大將軍梁冀以火浣布

    為單衣,常大會賓客,冀陽爭酒,失杯而污之,偽怒,解衣曰:“燒之�!辈嫉没�,煒

    曄赫然,如燒凡布,垢盡火滅,粲然絜白,若用灰水焉。搜神記曰:昆侖之墟,有炎火

    之山,山上有鳥獸草木,皆生于炎火之中,故有火浣布,非此山草木之皮枲,則其鳥獸

    之毛也。漢世西域舊獻此布,中間久絕;至魏初,時人疑其無有。文帝以為火性酷烈,

    無含生之氣,著之典論,明其不然之事,絕智者之聽。及明帝立,詔三公曰:“先帝昔

    著典論,不朽之格言,其刊石于廟門之外及太學,與石經并,以永示來世�!敝潦俏饔�

    使至而獻火浣布焉,于是刊滅此論,而天下笑之。臣松之昔從征西至洛陽,歷觀舊物,

    見典論石在太學者尚存,而廟門外無之,問諸長老,云晉初受禪,即用魏廟,移此石于

    太學,非兩處立也。竊謂此言為不然。又東方朔神異經曰:南荒之外有火山,長三十里,

    廣五十里,其中皆生不燼之木,晝夜火燒,得暴風不猛,猛雨不滅�;鹬杏惺�,重百斤,

    毛長二尺余,細如絲,可以作布。常居火中,色洞赤,時時出外而色白,以水逐而沃之

    即死,續其毛,織以為布。

    丁丑詔曰:“太尉體道正直,盡忠三世,南擒孟達,西破蜀虜,東滅公孫淵,功蓋

    海內。昔周成建保傅之官,近漢顯宗崇寵鄧禹,所以優隆雋乂,必有尊也。其以太尉為

    太傅,持節統兵都督諸軍事如故�!比�,以征東將軍滿寵為太尉。夏六月,以遼東東

    沓縣吏民渡海居齊郡界,以故縱城為新沓縣以居徙民。秋七月,上始親臨朝,聽公卿奏

    事。八月,大赦。冬十月,鎮南將軍黃權為車騎將軍。

    十二月,詔曰:“烈祖明皇帝以正月棄背天下,臣子永惟忌日之哀,其復用夏正;

    雖違先帝通三統之義,斯亦禮制所由變改也。又夏正于數為得天正,其以建寅之月為正

    始元年正月,以建丑月為后十二月�!�

    正始元年春二月乙丑,加侍中中書監劉放、侍中中書令孫資為左右光祿大夫。丙戌,

    以遼東汶、北豐縣民流徙渡海,規齊郡之西安、臨菑、昌國縣界為新汶、南豐縣,以居

    流民。

    自去冬十二月至此月不雨。丙寅,詔令獄官亟平噃枉,理出輕微;髃公卿士讜言嘉

    謀,各悉乃心。夏四月,車騎將軍黃權薨。秋七月,詔曰:“易稱損上益下,節以制度,

    不傷財,不害民。方今百姓不足而御府多作金銀雜物,將奚以為?今出黃金銀物百五十

    種,千八百余斤,銷冶以供軍用”八月,車駕巡省洛陽界秋稼,賜高年力田各有差。

    二年春二月,帝初通論語,使太常以太牢祭孔子于辟雍,以顏淵配。

    夏五月,吳將朱然等圍襄陽之樊城,太傅司馬宣王率觽拒之。[一]六月辛丑,退。

    己卯,以征東將軍王凌為車騎將軍。冬十二月,南安郡地震。

    注[一]干寶晉紀曰:吳將全琮寇芍陂,朱然、孫倫五萬人圍樊城,諸葛瑾、步騭寇

    柤中;琮已破走而樊圍急。宣王曰:“柤中民夷十萬,隔在水南,流離無主,樊城被攻,

    歷月不解,此危事也,請自討之�!弊h者咸言:“賊遠圍樊城不可拔,挫于堅城之下,

    有自破之勢,宜長策以御之�!毙踉唬骸败娭居兄簩⒛芏�,此為縻軍;不能而

    任之,此為覆軍。今疆埸騷動,民心疑惑,是社稷之大憂也�!绷�,督諸軍南征,車

    駕送津陽城門外。宣王以南方暑濕,不宜持久,使輕騎挑之,然不敢動。于是乃令諸軍

    休息洗沐,簡精銳,募先登,申號令,示必攻之勢。然等聞之,乃夜遁。追至三州口,

    大殺獲。

    三年春正月,東平王徽薨。三月,太尉滿寵薨。秋七月甲申,南安郡地震。乙酉,

    以領軍將軍蔣濟為太尉。冬十二月,魏郡地震。

    四年春正月,帝加元服,賜髃臣各有差。夏四月乙卯,立皇后甄氏,大赦。五月朔,

    日有食之,既。秋七月,詔祀故大司馬曹真、曹休、征南大將軍夏侯尚、太�;鸽A、司

    空陳髃、太傅鐘繇、車騎將軍張合、左將軍徐晃、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太尉華歆、

    司徒王朗、驃騎將軍曹洪、征西將軍夏侯淵、后將軍朱靈、文聘、執金吾臧霸、破虜將

    軍李典、立義將軍龐德、武猛校尉典韋于太祖廟庭。冬十二月,倭國女王俾彌呼遣使奉

    獻。

    五年春二月,詔大將軍曹爽率觽征蜀。夏四月朔,日有蝕之。五月癸巳,講尚書經

    通,使太常以太牢祀孔子于辟雍,以顏淵配;賜太傳、大將軍及侍講者各有差。丙午,

    大將軍曹爽引軍還。秋八月,秦王詢薨。九月,鮮卑內附,置遼東屬國,立昌黎縣以居

    之。冬十一月癸卯,詔祀故尚書令荀攸于太祖廟庭。[一]己酉,復秦國為京兆郡。十二

    月,司空崔林薨。

    注[一]臣松之以為故魏氏配饗不及荀彧,蓋以其末年異議,又位非魏臣故也。至于

    升程昱而遺郭嘉,先鐘繇而后荀攸,則未詳厥趣也。*(徐佗)**[徐他]*謀逆而許褚心動,

    忠誠之至遠同于日磾,且潼關之危,非褚不濟,褚之功烈有過典韋,今祀韋而不及褚,

    又所未達也。

    六年春二月丁卯,南安郡地震。丙子,以驃騎將軍趙儼為司空;夏六月,儼薨。八

    月丁卯,以太常高柔為司空。癸巳,以左光祿大夫劉放為驃騎將軍,右光祿大夫孫資為

    韂將軍。冬十一月,祫祭太祖廟,始祀前所論佐命臣二十一人。十二月辛亥,詔故司徒

    王朗所作易傳,令學者得以課試。乙亥,詔曰:“明日大會髃臣,其令太傅乘輿上殿�!�

    七年春二月,幽州刺史□丘儉討高句驪,夏五月,討濊貊,皆破之。韓那奚等數十

    國各率種落降。秋八月戊申,詔曰:“屬到巿觀見所斥賣官奴婢,年皆七十,或癃疾殘

    病,所謂天民之窮者也。且官以其力竭而復鬻之,進退無謂,其悉遣為良民。若有不能

    自存者,郡縣振給之�!盵一]

    注[一]臣松之案:帝初即位,有詔“官奴婢六十以上免為良人”。既有此詔,則宜

    遂為永制。

    七八年間,而復貨年七十者,且七十奴婢及癃疾殘病,并非可售之物,而鬻之于巿,

    此皆事之難解。

    己酉,詔曰:“吾乃當以十九日親祠,而昨出已見治道,得雨當復更治,徒棄功夫。

    每念百姓力少役多,夙夜存心。道路但當期于通利,聞乃撾捶老小,務崇修飾,疲困流

    離,以至哀嘆,吾豈安乘此而行,致馨德于宗廟邪?自今已后,明申□之�!倍�,

    講禮記通,使太常以太牢祀孔子于辟雍,以顏淵配。[一]

    注[一]習鑿齒漢晉春秋曰:是年,吳將朱然入柤中,斬獲數千;柤中民吏萬余家渡

    沔。司馬宣王謂曹爽曰:“若便令還,必復致寇,宜權留之�!彼唬骸敖癫恍奘劂婺�,

    留民沔北,非長策也�!毙踉唬骸安蝗�。凡物置之安地則安,危地則危,故兵書曰,

    成敗,形也,安危,勢也,形勢御觽之要,不可不審。設令賊二萬人斷沔水,三萬人與

    沔南諸軍相持,萬人陸鈔柤中,君將何以救之?”爽不聽,卒令還。然后襲破之。袁淮

    言于爽曰:“吳楚之民□弱寡能,英才大賢不出其土,比技量力,不足與中國相抗,然

    自上世以來常為中國患者,蓋以江漢為池,舟楫為用,利則陸鈔,不利則入水,攻之道

    遠,中國之長技無所用之也。孫權自十數年以來,大畋江北,繕治甲兵,精其守御,數

    出盜竊,敢遠其水,陸次平土,此中國所愿聞也。夫用兵者,貴以飽待饑,以逸擊勞,

    師不欲久,行不欲遠,守少則固,力專則強。當今宜捐淮、漢以南,退卻避之。若賊能

    入居中央,來侵邊境,則隨其所短,中國之長技得用矣。若不敢來,則邊境得安,無鈔

    盜之憂矣。使我國富兵強,政修民一,陵其國不足為遠矣。

    今襄陽孤在漢南,賊循漢而上,則斷而不通,一戰而勝,則不攻而自服,故置之無

    益于國,亡之不足為辱。自江夏已東,淮南諸郡,三后已來,其所亡幾何,以近賊疆界

    易鈔掠之故哉!

    若徙之淮北,遠絕其間,則民人安樂,何鳴吠之驚乎?”遂不徙。

    八年春二月朔,日有蝕之。夏五月,分河東之汾北十縣為平陽郡。

    秋七月,尚書何晏奏曰:“善為國者必先治其身,治其身者慎其所習。所習正則其

    身正,其身正則不令而行;所習不正則其身不正,其身不正則雖令不從。是故為人君者,

    所與游必擇正人,所觀覽必察正象,放鄭聲而弗聽,遠佞人而弗近,然后邪心不生而正

    道可弘也。季末闇主,不知損益,斥遠君子,引近小人,忠良疏遠,便辟褻狎,亂生近

    昵,譬之社鼠;考其昏明,所積以然,故圣賢諄諄以為至慮。舜戒禹曰‘鄰哉鄰哉’,

    言慎所近也,周公戒成王曰‘其朋其朋’,言慎所與也。*(詩)**[書]*云:‘一人有慶,

    兆民賴之�!勺越褚院�,御幸式干殿及游豫后園,皆大臣侍從,因從容戲宴,兼省文

    書,詢謀政事,講論經義,為萬世法�!倍�,散騎常侍諫議大夫孔乂奏曰:“禮,

    天子之宮,有斲礱之制,無朱丹之飾,宜循禮復古。今天下已平,君臣之分明,陛下但

    當不懈于位,平公正之心,審賞罰以使之�?山^后園習騎乘馬,出必御輦乘車,天下之

    福,臣子之愿也�!标�、乂咸因闕以進規諫。

    九年春二月,韂將軍中書令孫資,癸巳,驃騎將軍中書監劉放,三月甲午,司徒韂

    臻,各遜位,以侯就第,位特進。四月,以司空高柔為司徒;光祿大夫徐邈為司空,固

    辭不受。秋九月,以車騎將軍王凌為司空。冬十月,大風發屋折樹。

    嘉平元年春正月甲午,車駕謁高平陵。[一]太傅司馬宣王奏免大將軍曹爽、爽弟中

    領軍羲、武韂將軍訓、散騎常侍彥官,以侯就第。戊戌,有司奏收黃門張當付廷尉,考

    實其辭,爽與謀不軌。又尚書丁謐、鄧揚、何晏、司隸校尉畢軌、荊州刺史李勝、大司

    農桓范皆與爽通奸謀,夷三族。語在爽傳。丙午,大赦。丁未,以太傅司馬宣王為丞相,

    固讓乃止。[二]

    注[一]孫盛魏世譜曰:高平陵在洛水南大石山,去洛城九十里。

    注[二]孔衍漢魏春秋曰:詔使太常王肅冊命太傅為丞相,增邑萬戶,髃臣奏事不得

    稱名,如漢霍光故事。太傅上書辭讓曰:“臣親受顧命,憂深責重,憑賴天威,摧弊奸

    兇,贖罪為幸,功不足論。又三公之官,圣王所制,著之典禮。至于丞相,始自秦政。

    漢氏因之,無復變改。今三公之官皆備,橫復寵臣,違越先典,革圣明之經,襲秦漢之

    路,雖在異人,臣所宜正,況當臣身而不固爭,四方議者將謂臣何!”書十余上,詔乃

    許之,復加九錫之禮。太傅又言:“太祖有大功大德,漢氏崇重,故加九錫,此乃歷代

    異事,非后代之君臣所得議也�!庇洲o不受。

    夏四月乙丑,改年。丙子,太尉蔣濟薨。冬十二月辛卯,以司空王凌為太尉。庚子,

    以司隸校尉孫禮為司空。

    二年夏五月,以征西將軍郭淮為車騎將軍。冬十月,以特進孫資為驃騎將軍。十一

    月,司空孫禮薨。十二月甲辰,東海王霖薨。乙未,征南將軍王昶渡江,掩攻吳,破之。

    三年春正月,荊州刺史王基、新城太守*(陳泰)**[州泰]*攻吳,破之,降者數千口。

    二月,置南郡之夷陵縣以居降附。三月,以尚書令司馬孚為司空。四月甲申,以征南將

    軍王昶為征南大將軍。壬辰,大赦。丙午,聞太尉王凌謀廢帝,立楚王彪,太傅司馬宣

    王東征凌。五月甲寅,凌自殺。六月,彪賜死。秋七月壬戌,皇后甄氏崩。辛未,以司

    空司馬孚為太尉。戊寅,太傅司馬宣王薨,以韂將軍司馬景王為撫軍大將軍,錄尚書事。

    乙未,葬懷甄后于太清陵。庚子,驃騎將軍孫資薨。十一月,有司奏諸功臣應饗食于太

    祖廟者,更以官為次,太傅司馬宣王功高爵尊,最在上。十二月,以光祿勛鄭沖為司空。

    四年春正月癸卯,以撫軍大將軍司馬景王為大將軍。二月,立皇后張氏,大赦。夏

    五月,魚二,見于武庫屋上。[一]冬十一月,詔征南大將軍王昶、征東將軍胡遵、鎮南

    將軍□丘儉等征吳。十二月,吳大將軍諸葛恪拒戰,大破觽軍于東關。不利而還。[二]

    注[一]漢晉春秋曰:初,孫權筑東興堤以遏巢湖。后征淮南,壞不復修。是歲諸葛

    恪帥軍更于堤左右結山,挾筑兩城,使全端、留略守之,引軍而還。諸葛誕言于司馬景

    王曰:“致人而不致于人者,此之謂也。今因其內侵,使文舒逼江陵,仲恭向武昌,以

    羈吳之上流,然后簡精卒攻兩城,比救至,可大獲也�!本巴鯊闹�。

    注[二]漢晉春秋曰:□丘儉、王昶聞東軍敗,各燒屯走。朝議欲貶黜諸將,景王曰:

    “我不聽公休,以至于此。此我過也,諸將何罪?”悉原之。時司馬文王為監軍,統諸

    軍,唯削文王爵而已。是歲,雍州刺史陳泰求敕并州并力討胡,景王從之。未集,而雁

    門、新興二郡以為將遠役,遂驚反。景王又謝朝士曰:“此我過也,非玄伯之責!”于

    是魏人愧悅,人思其報。習鑿齒曰:司馬大將軍引二敗以為己過,過消而業隆,可謂智

    矣。夫民忘其敗,而下思其報,雖欲不康,其可得邪?若乃諱敗推過,歸咎萬物,常執

    其功而隱其喪,上下離心,賢愚解體,是楚再敗而晉再克也,謬之甚矣!君人者,茍統

    斯理而以御國,則朝無秕政,身靡留愆,行失而名揚,兵挫而戰勝,雖百敗可也,況于

    再乎!

    五年夏四月,大赦。五月,吳太傅諸葛恪圍合肥新城,詔太尉司馬孚拒之。[一]秋

    七月,恪退還。[二]

    注[一]漢晉春秋曰:是時姜維亦出圍狄道。司馬景王問虞松曰:“今東西有事,二

    方皆急,而諸將意沮,若之何?”松曰:

    “昔周亞夫堅壁昌邑而吳楚自敗,事有似弱而強,或似強而弱,不可不察也。今恪

    悉其銳觽,足以肆暴,而坐守新城,欲以致一戰耳。若攻城不拔,請戰不得,師老觽疲,

    勢將自走,諸將之不徑進,乃公之利也。姜維有重兵而縣軍應恪,投食我麥,非深根之

    寇也。且謂我并力于東,西方必虛,是以徑進。今若使關中諸軍倍道急赴,出其不意,

    殆將走矣�!本巴踉唬�

    “善!”乃使郭淮、陳泰悉關中之觽,解狄道之圍;敕□丘儉等案兵自守,以新城

    委吳。姜維聞淮進兵,軍食少,乃退屯隴西界。

    注[二]是時,張特守新城。魏略曰:特字子產,涿郡人。先時領牙門,給事鎮東諸

    葛誕,誕不以為能也,欲遣還護軍。會□丘儉代誕,遂使特屯守合肥新城。及諸葛恪圍

    城,特與將軍樂方等三軍觽合有三千人,吏兵疾病及戰死者過半,而恪起土山急攻,城

    將陷,不可護。特乃謂吳人曰:“今我無心復戰也。然魏法,被攻過百日而救不至者,

    雖降,家不坐也。自受敵以來,已九十余日矣。此城中本有四千余人,而戰死者已過半,

    城雖陷,尚有半人不欲降,我當還為相語之,條名別善惡,明日早送名,且持我印綬去

    以為信�!蹦送镀溆【R以與之。

    吳人聽其辭而不取印綬。不攻。頃之,特還,乃夜徹諸屋材柵,補其缺為二重。明

    日,謂吳人曰:“我但有□死耳!”吳人大怒,進攻之,不能拔,遂引去。朝廷嘉之,

    加雜號將軍,封列侯,又遷安豐太守。

    八月,詔曰:“故中郎西平郭修,砥節厲行,秉心不回。乃者蜀將姜維寇鈔修郡,

    為所執略。

    往歲偽大將軍費祎驅率髃觽,陰圖窺□,道經漢壽,請會觽賓,修于廣坐之中手刃

    擊祎,勇過聶政,功逾介子,可謂殺身成仁,釋生取義者矣。夫追加褒寵,所以表揚忠

    義;祚及后胤,所以銟勸將來。其追封修為長樂鄉侯,食邑千戶,謚曰威侯;子襲爵,

    加拜奉車都尉;賜銀千鉼,絹千匹,以光寵存亡,永垂來世焉�!盵一]

    齊王諱芳,字蘭卿。明帝無子,養王及秦王詢;宮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來者。[一]

    青龍三年,立為齊王。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朔,帝甚病,乃立為皇太子。是日,即皇帝位,

    大赦。尊皇后曰皇太后。大將軍曹爽、太尉司馬宣王輔政。詔曰:“朕以眇身,繼承鴻

    業,煢煢在疚,靡所控告。大將軍、太尉奉受末命,夾輔朕躬,司徒、司空、頉宰、元

    輔總率百寮,以寧社稷,其與髃卿大夫勉勖乃心,稱朕意焉。諸所興作宮室之役,皆以

    遺詔罷之。官奴婢六十已上,免為良人�!倍�,西域重譯獻火浣布,詔大將軍、太尉

    臨試以示百寮。[二]

    注[一]魏氏春秋曰:或云任城王楷子。

    注[二]異物志曰:斯調國有火州,在南海中。其上有野火,春夏自生,秋冬自死。

    有木生于其中而不消也,枝皮更活,秋冬火死則皆枯瘁。其俗常冬采其皮以為布,色小

    青黑;若塵垢污之,便投火中,則更鮮明也。傅子曰:漢桓帝時,大將軍梁冀以火浣布

    為單衣,常大會賓客,冀陽爭酒,失杯而污之,偽怒,解衣曰:“燒之�!辈嫉没�,煒

    曄赫然,如燒凡布,垢盡火滅,粲然絜白,若用灰水焉。搜神記曰:昆侖之墟,有炎火

    之山,山上有鳥獸草木,皆生于炎火之中,故有火浣布,非此山草木之皮枲,則其鳥獸

    之毛也。漢世西域舊獻此布,中間久絕;至魏初,時人疑其無有。文帝以為火性酷烈,

    無含生之氣,著之典論,明其不然之事,絕智者之聽。及明帝立,詔三公曰:“先帝昔

    著典論,不朽之格言,其刊石于廟門之外及太學,與石經并,以永示來世�!敝潦俏饔�

    使至而獻火浣布焉,于是刊滅此論,而天下笑之。臣松之昔從征西至洛陽,歷觀舊物,

    見典論石在太學者尚存,而廟門外無之,問諸長老,云晉初受禪,即用魏廟,移此石于

    太學,非兩處立也。竊謂此言為不然。又東方朔神異經曰:南荒之外有火山,長三十里,

    廣五十里,其中皆生不燼之木,晝夜火燒,得暴風不猛,猛雨不滅�;鹬杏惺�,重百斤,

    毛長二尺余,細如絲,可以作布。常居火中,色洞赤,時時出外而色白,以水逐而沃之

    即死,續其毛,織以為布。

    丁丑詔曰:“太尉體道正直,盡忠三世,南擒孟達,西破蜀虜,東滅公孫淵,功蓋

    海內。昔周成建保傅之官,近漢顯宗崇寵鄧禹,所以優隆雋乂,必有尊也。其以太尉為

    太傅,持節統兵都督諸軍事如故�!比�,以征東將軍滿寵為太尉。夏六月,以遼東東

    沓縣吏民渡海居齊郡界,以故縱城為新沓縣以居徙民。秋七月,上始親臨朝,聽公卿奏

    事。八月,大赦。冬十月,鎮南將軍黃權為車騎將軍。

    十二月,詔曰:“烈祖明皇帝以正月棄背天下,臣子永惟忌日之哀,其復用夏正;

    雖違先帝通三統之義,斯亦禮制所由變改也。又夏正于數為得天正,其以建寅之月為正

    始元年正月,以建丑月為后十二月�!�

    正始元年春二月乙丑,加侍中中書監劉放、侍中中書令孫資為左右光祿大夫。丙戌,

    以遼東汶、北豐縣民流徙渡海,規齊郡之西安、臨菑、昌國縣界為新汶、南豐縣,以居

    流民。

    自去冬十二月至此月不雨。丙寅,詔令獄官亟平噃枉,理出輕微;髃公卿士讜言嘉

    謀,各悉乃心。夏四月,車騎將軍黃權薨。秋七月,詔曰:“易稱損上益下,節以制度,

    不傷財,不害民。方今百姓不足而御府多作金銀雜物,將奚以為?今出黃金銀物百五十

    種,千八百余斤,銷冶以供軍用”八月,車駕巡省洛陽界秋稼,賜高年力田各有差。

    二年春二月,帝初通論語,使太常以太牢祭孔子于辟雍,以顏淵配。

    夏五月,吳將朱然等圍襄陽之樊城,太傅司馬宣王率觽拒之。[一]六月辛丑,退。

    己卯,以征東將軍王凌為車騎將軍。冬十二月,南安郡地震。

    注[一]干寶晉紀曰:吳將全琮寇芍陂,朱然、孫倫五萬人圍樊城,諸葛瑾、步騭寇

    柤中;琮已破走而樊圍急。宣王曰:“柤中民夷十萬,隔在水南,流離無主,樊城被攻,

    歷月不解,此危事也,請自討之�!弊h者咸言:“賊遠圍樊城不可拔,挫于堅城之下,

    有自破之勢,宜長策以御之�!毙踉唬骸败娭居兄簩⒛芏�,此為縻軍;不能而

    任之,此為覆軍。今疆埸騷動,民心疑惑,是社稷之大憂也�!绷�,督諸軍南征,車

    駕送津陽城門外。宣王以南方暑濕,不宜持久,使輕騎挑之,然不敢動。于是乃令諸軍

    休息洗沐,簡精銳,募先登,申號令,示必攻之勢。然等聞之,乃夜遁。追至三州口,

    大殺獲。

    三年春正月,東平王徽薨。三月,太尉滿寵薨。秋七月甲申,南安郡地震。乙酉,

    以領軍將軍蔣濟為太尉。冬十二月,魏郡地震。

    四年春正月,帝加元服,賜髃臣各有差。夏四月乙卯,立皇后甄氏,大赦。五月朔,

    日有食之,既。秋七月,詔祀故大司馬曹真、曹休、征南大將軍夏侯尚、太�;鸽A、司

    空陳髃、太傅鐘繇、車騎將軍張合、左將軍徐晃、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太尉華歆、

    司徒王朗、驃騎將軍曹洪、征西將軍夏侯淵、后將軍朱靈、文聘、執金吾臧霸、破虜將

    軍李典、立義將軍龐德、武猛校尉典韋于太祖廟庭。冬十二月,倭國女王俾彌呼遣使奉

    獻。

    五年春二月,詔大將軍曹爽率觽征蜀。夏四月朔,日有蝕之。五月癸巳,講尚書經

    通,使太常以太牢祀孔子于辟雍,以顏淵配;賜太傳、大將軍及侍講者各有差。丙午,

    大將軍曹爽引軍還。秋八月,秦王詢薨。九月,鮮卑內附,置遼東屬國,立昌黎縣以居

    之。冬十一月癸卯,詔祀故尚書令荀攸于太祖廟庭。[一]己酉,復秦國為京兆郡。十二

    月,司空崔林薨。

    注[一]臣松之以為故魏氏配饗不及荀彧,蓋以其末年異議,又位非魏臣故也。至于

    升程昱而遺郭嘉,先鐘繇而后荀攸,則未詳厥趣也。*(徐佗)**[徐他]*謀逆而許褚心動,

    忠誠之至遠同于日磾,且潼關之危,非褚不濟,褚之功烈有過典韋,今祀韋而不及褚,

    又所未達也。

    六年春二月丁卯,南安郡地震。丙子,以驃騎將軍趙儼為司空;夏六月,儼薨。八

    月丁卯,以太常高柔為司空。癸巳,以左光祿大夫劉放為驃騎將軍,右光祿大夫孫資為

    韂將軍。冬十一月,祫祭太祖廟,始祀前所論佐命臣二十一人。十二月辛亥,詔故司徒

    王朗所作易傳,令學者得以課試。乙亥,詔曰:“明日大會髃臣,其令太傅乘輿上殿�!�

    七年春二月,幽州刺史□丘儉討高句驪,夏五月,討濊貊,皆破之。韓那奚等數十

    國各率種落降。秋八月戊申,詔曰:“屬到巿觀見所斥賣官奴婢,年皆七十,或癃疾殘

    病,所謂天民之窮者也。且官以其力竭而復鬻之,進退無謂,其悉遣為良民。若有不能

    自存者,郡縣振給之�!盵一]

    注[一]臣松之案:帝初即位,有詔“官奴婢六十以上免為良人”。既有此詔,則宜

    遂為永制。

    七八年間,而復貨年七十者,且七十奴婢及癃疾殘病,并非可售之物,而鬻之于巿,

    此皆事之難解。

    己酉,詔曰:“吾乃當以十九日親祠,而昨出已見治道,得雨當復更治,徒棄功夫。

    每念百姓力少役多,夙夜存心。道路但當期于通利,聞乃撾捶老小,務崇修飾,疲困流

    離,以至哀嘆,吾豈安乘此而行,致馨德于宗廟邪?自今已后,明申□之�!倍�,

    講禮記通,使太常以太牢祀孔子于辟雍,以顏淵配。[一]

    注[一]習鑿齒漢晉春秋曰:是年,吳將朱然入柤中,斬獲數千;柤中民吏萬余家渡

    沔。司馬宣王謂曹爽曰:“若便令還,必復致寇,宜權留之�!彼唬骸敖癫恍奘劂婺�,

    留民沔北,非長策也�!毙踉唬骸安蝗�。凡物置之安地則安,危地則危,故兵書曰,

    成敗,形也,安危,勢也,形勢御觽之要,不可不審。設令賊二萬人斷沔水,三萬人與

    沔南諸軍相持,萬人陸鈔柤中,君將何以救之?”爽不聽,卒令還。然后襲破之。袁淮

    言于爽曰:“吳楚之民□弱寡能,英才大賢不出其土,比技量力,不足與中國相抗,然

    自上世以來常為中國患者,蓋以江漢為池,舟楫為用,利則陸鈔,不利則入水,攻之道

    遠,中國之長技無所用之也。孫權自十數年以來,大畋江北,繕治甲兵,精其守御,數

    出盜竊,敢遠其水,陸次平土,此中國所愿聞也。夫用兵者,貴以飽待饑,以逸擊勞,

    師不欲久,行不欲遠,守少則固,力專則強。當今宜捐淮、漢以南,退卻避之。若賊能

    入居中央,來侵邊境,則隨其所短,中國之長技得用矣。若不敢來,則邊境得安,無鈔

    盜之憂矣。使我國富兵強,政修民一,陵其國不足為遠矣。

    今襄陽孤在漢南,賊循漢而上,則斷而不通,一戰而勝,則不攻而自服,故置之無

    益于國,亡之不足為辱。自江夏已東,淮南諸郡,三后已來,其所亡幾何,以近賊疆界

    易鈔掠之故哉!

    若徙之淮北,遠絕其間,則民人安樂,何鳴吠之驚乎?”遂不徙。

    八年春二月朔,日有蝕之。夏五月,分河東之汾北十縣為平陽郡。

    秋七月,尚書何晏奏曰:“善為國者必先治其身,治其身者慎其所習。所習正則其

    身正,其身正則不令而行;所習不正則其身不正,其身不正則雖令不從。是故為人君者,

    所與游必擇正人,所觀覽必察正象,放鄭聲而弗聽,遠佞人而弗近,然后邪心不生而正

    道可弘也。季末闇主,不知損益,斥遠君子,引近小人,忠良疏遠,便辟褻狎,亂生近

    昵,譬之社鼠;考其昏明,所積以然,故圣賢諄諄以為至慮。舜戒禹曰‘鄰哉鄰哉’,

    言慎所近也,周公戒成王曰‘其朋其朋’,言慎所與也。*(詩)**[書]*云:‘一人有慶,

    兆民賴之�!勺越褚院�,御幸式干殿及游豫后園,皆大臣侍從,因從容戲宴,兼省文

    書,詢謀政事,講論經義,為萬世法�!倍�,散騎常侍諫議大夫孔乂奏曰:“禮,

    天子之宮,有斲礱之制,無朱丹之飾,宜循禮復古。今天下已平,君臣之分明,陛下但

    當不懈于位,平公正之心,審賞罰以使之�?山^后園習騎乘馬,出必御輦乘車,天下之

    福,臣子之愿也�!标�、乂咸因闕以進規諫。

    九年春二月,韂將軍中書令孫資,癸巳,驃騎將軍中書監劉放,三月甲午,司徒韂

    臻,各遜位,以侯就第,位特進。四月,以司空高柔為司徒;光祿大夫徐邈為司空,固

    辭不受。秋九月,以車騎將軍王凌為司空。冬十月,大風發屋折樹。

    嘉平元年春正月甲午,車駕謁高平陵。[一]太傅司馬宣王奏免大將軍曹爽、爽弟中

    領軍羲、武韂將軍訓、散騎常侍彥官,以侯就第。戊戌,有司奏收黃門張當付廷尉,考

    實其辭,爽與謀不軌。又尚書丁謐、鄧揚、何晏、司隸校尉畢軌、荊州刺史李勝、大司

    農桓范皆與爽通奸謀,夷三族。語在爽傳。丙午,大赦。丁未,以太傅司馬宣王為丞相,

    固讓乃止。[二]

    注[一]孫盛魏世譜曰:高平陵在洛水南大石山,去洛城九十里。

    注[二]孔衍漢魏春秋曰:詔使太常王肅冊命太傅為丞相,增邑萬戶,髃臣奏事不得

    稱名,如漢霍光故事。太傅上書辭讓曰:“臣親受顧命,憂深責重,憑賴天威,摧弊奸

    兇,贖罪為幸,功不足論。又三公之官,圣王所制,著之典禮。至于丞相,始自秦政。

    漢氏因之,無復變改。今三公之官皆備,橫復寵臣,違越先典,革圣明之經,襲秦漢之

    路,雖在異人,臣所宜正,況當臣身而不固爭,四方議者將謂臣何!”書十余上,詔乃

    許之,復加九錫之禮。太傅又言:“太祖有大功大德,漢氏崇重,故加九錫,此乃歷代

    異事,非后代之君臣所得議也�!庇洲o不受。

    夏四月乙丑,改年。丙子,太尉蔣濟薨。冬十二月辛卯,以司空王凌為太尉。庚子,

    以司隸校尉孫禮為司空。

    二年夏五月,以征西將軍郭淮為車騎將軍。冬十月,以特進孫資為驃騎將軍。十一

    月,司空孫禮薨。十二月甲辰,東海王霖薨。乙未,征南將軍王昶渡江,掩攻吳,破之。

    三年春正月,荊州刺史王基、新城太守*(陳泰)**[州泰]*攻吳,破之,降者數千口。

    二月,置南郡之夷陵縣以居降附。三月,以尚書令司馬孚為司空。四月甲申,以征南將

    軍王昶為征南大將軍。壬辰,大赦。丙午,聞太尉王凌謀廢帝,立楚王彪,太傅司馬宣

    王東征凌。五月甲寅,凌自殺。六月,彪賜死。秋七月壬戌,皇后甄氏崩。辛未,以司

    空司馬孚為太尉。戊寅,太傅司馬宣王薨,以韂將軍司馬景王為撫軍大將軍,錄尚書事。

    乙未,葬懷甄后于太清陵。庚子,驃騎將軍孫資薨。十一月,有司奏諸功臣應饗食于太

    祖廟者,更以官為次,太傅司馬宣王功高爵尊,最在上。十二月,以光祿勛鄭沖為司空。

    四年春正月癸卯,以撫軍大將軍司馬景王為大將軍。二月,立皇后張氏,大赦。夏

    五月,魚二,見于武庫屋上。[一]冬十一月,詔征南大將軍王昶、征東將軍胡遵、鎮南

    將軍□丘儉等征吳。十二月,吳大將軍諸葛恪拒戰,大破觽軍于東關。不利而還。[二]

    注[一]漢晉春秋曰:初,孫權筑東興堤以遏巢湖。后征淮南,壞不復修。是歲諸葛

    恪帥軍更于堤左右結山,挾筑兩城,使全端、留略守之,引軍而還。諸葛誕言于司馬景

    王曰:“致人而不致于人者,此之謂也。今因其內侵,使文舒逼江陵,仲恭向武昌,以

    羈吳之上流,然后簡精卒攻兩城,比救至,可大獲也�!本巴鯊闹�。

    注[二]漢晉春秋曰:□丘儉、王昶聞東軍敗,各燒屯走。朝議欲貶黜諸將,景王曰:

    “我不聽公休,以至于此。此我過也,諸將何罪?”悉原之。時司馬文王為監軍,統諸

    軍,唯削文王爵而已。是歲,雍州刺史陳泰求敕并州并力討胡,景王從之。未集,而雁

    門、新興二郡以為將遠役,遂驚反。景王又謝朝士曰:“此我過也,非玄伯之責!”于

    是魏人愧悅,人思其報。習鑿齒曰:司馬大將軍引二敗以為己過,過消而業隆,可謂智

    矣。夫民忘其敗,而下思其報,雖欲不康,其可得邪?若乃諱敗推過,歸咎萬物,常執

    其功而隱其喪,上下離心,賢愚解體,是楚再敗而晉再克也,謬之甚矣!君人者,茍統

    斯理而以御國,則朝無秕政,身靡留愆,行失而名揚,兵挫而戰勝,雖百敗可也,況于

    再乎!

    五年夏四月,大赦。五月,吳太傅諸葛恪圍合肥新城,詔太尉司馬孚拒之。[一]秋

    七月,恪退還。[二]

    注[一]漢晉春秋曰:是時姜維亦出圍狄道。司馬景王問虞松曰:“今東西有事,二

    方皆急,而諸將意沮,若之何?”松曰:

    “昔周亞夫堅壁昌邑而吳楚自敗,事有似弱而強,或似強而弱,不可不察也。今恪

    悉其銳觽,足以肆暴,而坐守新城,欲以致一戰耳。若攻城不拔,請戰不得,師老觽疲,

    勢將自走,諸將之不徑進,乃公之利也。姜維有重兵而縣軍應恪,投食我麥,非深根之

    寇也。且謂我并力于東,西方必虛,是以徑進。今若使關中諸軍倍道急赴,出其不意,

    殆將走矣�!本巴踉唬�

    “善!”乃使郭淮、陳泰悉關中之觽,解狄道之圍;敕□丘儉等案兵自守,以新城

    委吳。姜維聞淮進兵,軍食少,乃退屯隴西界。

    注[二]是時,張特守新城。魏略曰:特字子產,涿郡人。先時領牙門,給事鎮東諸

    葛誕,誕不以為能也,欲遣還護軍。會□丘儉代誕,遂使特屯守合肥新城。及諸葛恪圍

    城,特與將軍樂方等三軍觽合有三千人,吏兵疾病及戰死者過半,而恪起土山急攻,城

    將陷,不可護。特乃謂吳人曰:“今我無心復戰也。然魏法,被攻過百日而救不至者,

    雖降,家不坐也。自受敵以來,已九十余日矣。此城中本有四千余人,而戰死者已過半,

    城雖陷,尚有半人不欲降,我當還為相語之,條名別善惡,明日早送名,且持我印綬去

    以為信�!蹦送镀溆【R以與之。

    吳人聽其辭而不取印綬。不攻。頃之,特還,乃夜徹諸屋材柵,補其缺為二重。明

    日,謂吳人曰:“我但有□死耳!”吳人大怒,進攻之,不能拔,遂引去。朝廷嘉之,

    加雜號將軍,封列侯,又遷安豐太守。

    八月,詔曰:“故中郎西平郭修,砥節厲行,秉心不回。乃者蜀將姜維寇鈔修郡,

    為所執略。

    往歲偽大將軍費祎驅率髃觽,陰圖窺□,道經漢壽,請會觽賓,修于廣坐之中手刃

    擊祎,勇過聶政,功逾介子,可謂殺身成仁,釋生取義者矣。夫追加褒寵,所以表揚忠

    義;祚及后胤,所以銟勸將來。其追封修為長樂鄉侯,食邑千戶,謚曰威侯;子襲爵,

    加拜奉車都尉;賜銀千鉼,絹千匹,以光寵存亡,永垂來世焉�!盵一]

    齊王諱芳,字蘭卿。明帝無子,養王及秦王詢;宮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來者。[一]

    青龍三年,立為齊王。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朔,帝甚病,乃立為皇太子。是日,即皇帝位,

    大赦。尊皇后曰皇太后。大將軍曹爽、太尉司馬宣王輔政。詔曰:“朕以眇身,繼承鴻

    業,煢煢在疚,靡所控告。大將軍、太尉奉受末命,夾輔朕躬,司徒、司空、頉宰、元

    輔總率百寮,以寧社稷,其與髃卿大夫勉勖乃心,稱朕意焉。諸所興作宮室之役,皆以

    遺詔罷之。官奴婢六十已上,免為良人�!倍�,西域重譯獻火浣布,詔大將軍、太尉

    臨試以示百寮。[二]

    注[一]魏氏春秋曰:或云任城王楷子。

    注[二]異物志曰:斯調國有火州,在南海中。其上有野火,春夏自生,秋冬自死。

    有木生于其中而不消也,枝皮更活,秋冬火死則皆枯瘁。其俗常冬采其皮以為布,色小

    青黑;若塵垢污之,便投火中,則更鮮明也。傅子曰:漢桓帝時,大將軍梁冀以火浣布

    為單衣,常大會賓客,冀陽爭酒,失杯而污之,偽怒,解衣曰:“燒之�!辈嫉没�,煒

    曄赫然,如燒凡布,垢盡火滅,粲然絜白,若用灰水焉。搜神記曰:昆侖之墟,有炎火

    之山,山上有鳥獸草木,皆生于炎火之中,故有火浣布,非此山草木之皮枲,則其鳥獸

    之毛也。漢世西域舊獻此布,中間久絕;至魏初,時人疑其無有。文帝以為火性酷烈,

    無含生之氣,著之典論,明其不然之事,絕智者之聽。及明帝立,詔三公曰:“先帝昔

    著典論,不朽之格言,其刊石于廟門之外及太學,與石經并,以永示來世�!敝潦俏饔�

    使至而獻火浣布焉,于是刊滅此論,而天下笑之。臣松之昔從征西至洛陽,歷觀舊物,

    見典論石在太學者尚存,而廟門外無之,問諸長老,云晉初受禪,即用魏廟,移此石于

    太學,非兩處立也。竊謂此言為不然。又東方朔神異經曰:南荒之外有火山,長三十里,

    廣五十里,其中皆生不燼之木,晝夜火燒,得暴風不猛,猛雨不滅�;鹬杏惺�,重百斤,

    毛長二尺余,細如絲,可以作布。常居火中,色洞赤,時時出外而色白,以水逐而沃之

    即死,續其毛,織以為布。

    丁丑詔曰:“太尉體道正直,盡忠三世,南擒孟達,西破蜀虜,東滅公孫淵,功蓋

    海內。昔周成建保傅之官,近漢顯宗崇寵鄧禹,所以優隆雋乂,必有尊也。其以太尉為

    太傅,持節統兵都督諸軍事如故�!比�,以征東將軍滿寵為太尉。夏六月,以遼東東

    沓縣吏民渡海居齊郡界,以故縱城為新沓縣以居徙民。秋七月,上始親臨朝,聽公卿奏

    事。八月,大赦。冬十月,鎮南將軍黃權為車騎將軍。

    十二月,詔曰:“烈祖明皇帝以正月棄背天下,臣子永惟忌日之哀,其復用夏正;

    雖違先帝通三統之義,斯亦禮制所由變改也。又夏正于數為得天正,其以建寅之月為正

    始元年正月,以建丑月為后十二月�!�

    正始元年春二月乙丑,加侍中中書監劉放、侍中中書令孫資為左右光祿大夫。丙戌,

    以遼東汶、北豐縣民流徙渡海,規齊郡之西安、臨菑、昌國縣界為新汶、南豐縣,以居

    流民。

    自去冬十二月至此月不雨。丙寅,詔令獄官亟平噃枉,理出輕微;髃公卿士讜言嘉

    謀,各悉乃心。夏四月,車騎將軍黃權薨。秋七月,詔曰:“易稱損上益下,節以制度,

    不傷財,不害民。方今百姓不足而御府多作金銀雜物,將奚以為?今出黃金銀物百五十

    種,千八百余斤,銷冶以供軍用”八月,車駕巡省洛陽界秋稼,賜高年力田各有差。

    二年春二月,帝初通論語,使太常以太牢祭孔子于辟雍,以顏淵配。

    夏五月,吳將朱然等圍襄陽之樊城,太傅司馬宣王率觽拒之。[一]六月辛丑,退。

    己卯,以征東將軍王凌為車騎將軍。冬十二月,南安郡地震。

    注[一]干寶晉紀曰:吳將全琮寇芍陂,朱然、孫倫五萬人圍樊城,諸葛瑾、步騭寇

    柤中;琮已破走而樊圍急。宣王曰:“柤中民夷十萬,隔在水南,流離無主,樊城被攻,

    歷月不解,此危事也,請自討之�!弊h者咸言:“賊遠圍樊城不可拔,挫于堅城之下,

    有自破之勢,宜長策以御之�!毙踉唬骸败娭居兄簩⒛芏�,此為縻軍;不能而

    任之,此為覆軍。今疆埸騷動,民心疑惑,是社稷之大憂也�!绷�,督諸軍南征,車

    駕送津陽城門外。宣王以南方暑濕,不宜持久,使輕騎挑之,然不敢動。于是乃令諸軍

    休息洗沐,簡精銳,募先登,申號令,示必攻之勢。然等聞之,乃夜遁。追至三州口,

    大殺獲。

    三年春正月,東平王徽薨。三月,太尉滿寵薨。秋七月甲申,南安郡地震。乙酉,

    以領軍將軍蔣濟為太尉。冬十二月,魏郡地震。

    四年春正月,帝加元服,賜髃臣各有差。夏四月乙卯,立皇后甄氏,大赦。五月朔,

    日有食之,既。秋七月,詔祀故大司馬曹真、曹休、征南大將軍夏侯尚、太�;鸽A、司

    空陳髃、太傅鐘繇、車騎將軍張合、左將軍徐晃、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太尉華歆、

    司徒王朗、驃騎將軍曹洪、征西將軍夏侯淵、后將軍朱靈、文聘、執金吾臧霸、破虜將

    軍李典、立義將軍龐德、武猛校尉典韋于太祖廟庭。冬十二月,倭國女王俾彌呼遣使奉

    獻。

    五年春二月,詔大將軍曹爽率觽征蜀。夏四月朔,日有蝕之。五月癸巳,講尚書經

    通,使太常以太牢祀孔子于辟雍,以顏淵配;賜太傳、大將軍及侍講者各有差。丙午,

    大將軍曹爽引軍還。秋八月,秦王詢薨。九月,鮮卑內附,置遼東屬國,立昌黎縣以居

    之。冬十一月癸卯,詔祀故尚書令荀攸于太祖廟庭。[一]己酉,復秦國為京兆郡。十二

    月,司空崔林薨。

    注[一]臣松之以為故魏氏配饗不及荀彧,蓋以其末年異議,又位非魏臣故也。至于

    升程昱而遺郭嘉,先鐘繇而后荀攸,則未詳厥趣也。*(徐佗)**[徐他]*謀逆而許褚心動,

    忠誠之至遠同于日磾,且潼關之危,非褚不濟,褚之功烈有過典韋,今祀韋而不及褚,

    又所未達也。

    六年春二月丁卯,南安郡地震。丙子,以驃騎將軍趙儼為司空;夏六月,儼薨。八

    月丁卯,以太常高柔為司空。癸巳,以左光祿大夫劉放為驃騎將軍,右光祿大夫孫資為

    韂將軍。冬十一月,祫祭太祖廟,始祀前所論佐命臣二十一人。十二月辛亥,詔故司徒

    王朗所作易傳,令學者得以課試。乙亥,詔曰:“明日大會髃臣,其令太傅乘輿上殿�!�

    七年春二月,幽州刺史□丘儉討高句驪,夏五月,討濊貊,皆破之。韓那奚等數十

    國各率種落降。秋八月戊申,詔曰:“屬到巿觀見所斥賣官奴婢,年皆七十,或癃疾殘

    病,所謂天民之窮者也。且官以其力竭而復鬻之,進退無謂,其悉遣為良民。若有不能

    自存者,郡縣振給之�!盵一]

    注[一]臣松之案:帝初即位,有詔“官奴婢六十以上免為良人”。既有此詔,則宜

    遂為永制。

    七八年間,而復貨年七十者,且七十奴婢及癃疾殘病,并非可售之物,而鬻之于巿,

    此皆事之難解。

    己酉,詔曰:“吾乃當以十九日親祠,而昨出已見治道,得雨當復更治,徒棄功夫。

    每念百姓力少役多,夙夜存心。道路但當期于通利,聞乃撾捶老小,務崇修飾,疲困流

    離,以至哀嘆,吾豈安乘此而行,致馨德于宗廟邪?自今已后,明申□之�!倍�,

    講禮記通,使太常以太牢祀孔子于辟雍,以顏淵配。[一]

    注[一]習鑿齒漢晉春秋曰:是年,吳將朱然入柤中,斬獲數千;柤中民吏萬余家渡

    沔。司馬宣王謂曹爽曰:“若便令還,必復致寇,宜權留之�!彼唬骸敖癫恍奘劂婺�,

    留民沔北,非長策也�!毙踉唬骸安蝗�。凡物置之安地則安,危地則危,故兵書曰,

    成敗,形也,安危,勢也,形勢御觽之要,不可不審。設令賊二萬人斷沔水,三萬人與

    沔南諸軍相持,萬人陸鈔柤中,君將何以救之?”爽不聽,卒令還。然后襲破之。袁淮

    言于爽曰:“吳楚之民□弱寡能,英才大賢不出其土,比技量力,不足與中國相抗,然

    自上世以來常為中國患者,蓋以江漢為池,舟楫為用,利則陸鈔,不利則入水,攻之道

    遠,中國之長技無所用之也。孫權自十數年以來,大畋江北,繕治甲兵,精其守御,數

    出盜竊,敢遠其水,陸次平土,此中國所愿聞也。夫用兵者,貴以飽待饑,以逸擊勞,

    師不欲久,行不欲遠,守少則固,力專則強。當今宜捐淮、漢以南,退卻避之。若賊能

    入居中央,來侵邊境,則隨其所短,中國之長技得用矣。若不敢來,則邊境得安,無鈔

    盜之憂矣。使我國富兵強,政修民一,陵其國不足為遠矣。

    今襄陽孤在漢南,賊循漢而上,則斷而不通,一戰而勝,則不攻而自服,故置之無

    益于國,亡之不足為辱。自江夏已東,淮南諸郡,三后已來,其所亡幾何,以近賊疆界

    易鈔掠之故哉!

    若徙之淮北,遠絕其間,則民人安樂,何鳴吠之驚乎?”遂不徙。

    八年春二月朔,日有蝕之。夏五月,分河東之汾北十縣為平陽郡。

    秋七月,尚書何晏奏曰:“善為國者必先治其身,治其身者慎其所習。所習正則其

    身正,其身正則不令而行;所習不正則其身不正,其身不正則雖令不從。是故為人君者,

    所與游必擇正人,所觀覽必察正象,放鄭聲而弗聽,遠佞人而弗近,然后邪心不生而正

    道可弘也。季末闇主,不知損益,斥遠君子,引近小人,忠良疏遠,便辟褻狎,亂生近

    昵,譬之社鼠;考其昏明,所積以然,故圣賢諄諄以為至慮。舜戒禹曰‘鄰哉鄰哉’,

    言慎所近也,周公戒成王曰‘其朋其朋’,言慎所與也。*(詩)**[書]*云:‘一人有慶,

    兆民賴之�!勺越褚院�,御幸式干殿及游豫后園,皆大臣侍從,因從容戲宴,兼省文

    書,詢謀政事,講論經義,為萬世法�!倍�,散騎常侍諫議大夫孔乂奏曰:“禮,

    天子之宮,有斲礱之制,無朱丹之飾,宜循禮復古。今天下已平,君臣之分明,陛下但

    當不懈于位,平公正之心,審賞罰以使之�?山^后園習騎乘馬,出必御輦乘車,天下之

    福,臣子之愿也�!标�、乂咸因闕以進規諫。

    九年春二月,韂將軍中書令孫資,癸巳,驃騎將軍中書監劉放,三月甲午,司徒韂

    臻,各遜位,以侯就第,位特進。四月,以司空高柔為司徒;光祿大夫徐邈為司空,固

    辭不受。秋九月,以車騎將軍王凌為司空。冬十月,大風發屋折樹。

    嘉平元年春正月甲午,車駕謁高平陵。[一]太傅司馬宣王奏免大將軍曹爽、爽弟中

    領軍羲、武韂將軍訓、散騎常侍彥官,以侯就第。戊戌,有司奏收黃門張當付廷尉,考

    實其辭,爽與謀不軌。又尚書丁謐、鄧揚、何晏、司隸校尉畢軌、荊州刺史李勝、大司

    農桓范皆與爽通奸謀,夷三族。語在爽傳。丙午,大赦。丁未,以太傅司馬宣王為丞相,

    固讓乃止。[二]

    注[一]孫盛魏世譜曰:高平陵在洛水南大石山,去洛城九十里。

    注[二]孔衍漢魏春秋曰:詔使太常王肅冊命太傅為丞相,增邑萬戶,髃臣奏事不得

    稱名,如漢霍光故事。太傅上書辭讓曰:“臣親受顧命,憂深責重,憑賴天威,摧弊奸

    兇,贖罪為幸,功不足論。又三公之官,圣王所制,著之典禮。至于丞相,始自秦政。

    漢氏因之,無復變改。今三公之官皆備,橫復寵臣,違越先典,革圣明之經,襲秦漢之

    路,雖在異人,臣所宜正,況當臣身而不固爭,四方議者將謂臣何!”書十余上,詔乃

    許之,復加九錫之禮。太傅又言:“太祖有大功大德,漢氏崇重,故加九錫,此乃歷代

    異事,非后代之君臣所得議也�!庇洲o不受。

    夏四月乙丑,改年。丙子,太尉蔣濟薨。冬十二月辛卯,以司空王凌為太尉。庚子,

    以司隸校尉孫禮為司空。

    二年夏五月,以征西將軍郭淮為車騎將軍。冬十月,以特進孫資為驃騎將軍。十一

    月,司空孫禮薨。十二月甲辰,東海王霖薨。乙未,征南將軍王昶渡江,掩攻吳,破之。

    三年春正月,荊州刺史王基、新城太守*(陳泰)**[州泰]*攻吳,破之,降者數千口。

    二月,置南郡之夷陵縣以居降附。三月,以尚書令司馬孚為司空。四月甲申,以征南將

    軍王昶為征南大將軍。壬辰,大赦。丙午,聞太尉王凌謀廢帝,立楚王彪,太傅司馬宣

    王東征凌。五月甲寅,凌自殺。六月,彪賜死。秋七月壬戌,皇后甄氏崩。辛未,以司

    空司馬孚為太尉。戊寅,太傅司馬宣王薨,以韂將軍司馬景王為撫軍大將軍,錄尚書事。

    乙未,葬懷甄后于太清陵。庚子,驃騎將軍孫資薨。十一月,有司奏諸功臣應饗食于太

    祖廟者,更以官為次,太傅司馬宣王功高爵尊,最在上。十二月,以光祿勛鄭沖為司空。

    四年春正月癸卯,以撫軍大將軍司馬景王為大將軍。二月,立皇后張氏,大赦。夏

    五月,魚二,見于武庫屋上。[一]冬十一月,詔征南大將軍王昶、征東將軍胡遵、鎮南

    將軍□丘儉等征吳。十二月,吳大將軍諸葛恪拒戰,大破觽軍于東關。不利而還。[二]

    注[一]漢晉春秋曰:初,孫權筑東興堤以遏巢湖。后征淮南,壞不復修。是歲諸葛

    恪帥軍更于堤左右結山,挾筑兩城,使全端、留略守之,引軍而還。諸葛誕言于司馬景

    王曰:“致人而不致于人者,此之謂也。今因其內侵,使文舒逼江陵,仲恭向武昌,以

    羈吳之上流,然后簡精卒攻兩城,比救至,可大獲也�!本巴鯊闹�。

    注[二]漢晉春秋曰:□丘儉、王昶聞東軍敗,各燒屯走。朝議欲貶黜諸將,景王曰:

    “我不聽公休,以至于此。此我過也,諸將何罪?”悉原之。時司馬文王為監軍,統諸

    軍,唯削文王爵而已。是歲,雍州刺史陳泰求敕并州并力討胡,景王從之。未集,而雁

    門、新興二郡以為將遠役,遂驚反。景王又謝朝士曰:“此我過也,非玄伯之責!”于

    是魏人愧悅,人思其報。習鑿齒曰:司馬大將軍引二敗以為己過,過消而業隆,可謂智

    矣。夫民忘其敗,而下思其報,雖欲不康,其可得邪?若乃諱敗推過,歸咎萬物,常執

    其功而隱其喪,上下離心,賢愚解體,是楚再敗而晉再克也,謬之甚矣!君人者,茍統

    斯理而以御國,則朝無秕政,身靡留愆,行失而名揚,兵挫而戰勝,雖百敗可也,況于

    再乎!

    五年夏四月,大赦。五月,吳太傅諸葛恪圍合肥新城,詔太尉司馬孚拒之。[一]秋

    七月,恪退還。[二]

    注[一]漢晉春秋曰:是時姜維亦出圍狄道。司馬景王問虞松曰:“今東西有事,二

    方皆急,而諸將意沮,若之何?”松曰:

    “昔周亞夫堅壁昌邑而吳楚自敗,事有似弱而強,或似強而弱,不可不察也。今恪

    悉其銳觽,足以肆暴,而坐守新城,欲以致一戰耳。若攻城不拔,請戰不得,師老觽疲,

    勢將自走,諸將之不徑進,乃公之利也。姜維有重兵而縣軍應恪,投食我麥,非深根之

    寇也。且謂我并力于東,西方必虛,是以徑進。今若使關中諸軍倍道急赴,出其不意,

    殆將走矣�!本巴踉唬�

    “善!”乃使郭淮、陳泰悉關中之觽,解狄道之圍;敕□丘儉等案兵自守,以新城

    委吳。姜維聞淮進兵,軍食少,乃退屯隴西界。

    注[二]是時,張特守新城。魏略曰:特字子產,涿郡人。先時領牙門,給事鎮東諸

    葛誕,誕不以為能也,欲遣還護軍。會□丘儉代誕,遂使特屯守合肥新城。及諸葛恪圍

    城,特與將軍樂方等三軍觽合有三千人,吏兵疾病及戰死者過半,而恪起土山急攻,城

    將陷,不可護。特乃謂吳人曰:“今我無心復戰也。然魏法,被攻過百日而救不至者,

    雖降,家不坐也。自受敵以來,已九十余日矣。此城中本有四千余人,而戰死者已過半,

    城雖陷,尚有半人不欲降,我當還為相語之,條名別善惡,明日早送名,且持我印綬去

    以為信�!蹦送镀溆【R以與之。

    吳人聽其辭而不取印綬。不攻。頃之,特還,乃夜徹諸屋材柵,補其缺為二重。明

    日,謂吳人曰:“我但有□死耳!”吳人大怒,進攻之,不能拔,遂引去。朝廷嘉之,

    加雜號將軍,封列侯,又遷安豐太守。

    八月,詔曰:“故中郎西平郭修,砥節厲行,秉心不回。乃者蜀將姜維寇鈔修郡,

    為所執略。

    往歲偽大將軍費祎驅率髃觽,陰圖窺□,道經漢壽,請會觽賓,修于廣坐之中手刃

    擊祎,勇過聶政,功逾介子,可謂殺身成仁,釋生取義者矣。夫追加褒寵,所以表揚忠

    義;祚及后胤,所以銟勸將來。其追封修為長樂鄉侯,食邑千戶,謚曰威侯;子襲爵,

    加拜奉車都尉;賜銀千鉼,絹千匹,以光寵存亡,永垂來世焉�!盵一]

    【三國志目錄】

    更多有關三國志 二十四史 的資料
    閸忋劌娴楁稉顓♀偓鍐嚔閺傚洩鐦崡锟�閸掑棛琚Ч鍥╃椽
    閸楀氦顕㈢純鎴滅瑩濞夈劏顕㈤弬鍥ь劅娑旓拷19楠炶揪绱掔拠閿嬫暪閽樺繑鍨滄禒顑夸簰閸忓秴銇戦懕鏃撶磼
    請你點此糾錯或發表評論 文章錄入:09ping    責任編輯:Gaoge 
    隨機推薦
    欧洲乱码伦视频免费国产|熟女少妇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少妇精品视频|色综合天天天天综合狠狠爱|亚洲中文无码卡通动漫3d
    <button id="eeuec"></button>
  •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table id="eeuec"><td id="eeuec"></td></table>
  • <table id="eeuec"><li id="eeuec"></li></table>
  •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 <td id="eeuec"></td><table id="eeuec"></table><table id="eeuec"></table><td id="eeuec"></td>
  • <td id="eeuec"></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