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優登仕 攝職從政——千字文翻譯與詳細解析
一、注音:學優登仕 (xué yōu dēng shì), 攝職從政 (shè zhí cóng zhèng)。
二、翻譯:書讀好了就能做官,可以行使職權參加國政。
三、詳細解析:(整理資料,僅供參考)
“學優登仕”是引用《論語?子張篇》里“學而優則仕”一句話,但這僅僅是子夏說的半句話。完整的句子應該是“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我們與他人討論問題,一定要允許別人把話說完,只聽了半句話就大放厥詞,批評孔子宣揚“讀書做官論”,不是無知又是什么呢?后世對此句話的理解,幾乎都是“學習成績優秀的人作官”。但是書讀得好的人,十之八九是書呆子,這樣的人怎么能做官呢?子夏是孔子的學生,所謂的“七十二賢”之一,不會連這么淺顯的道理也不明白。那么,子夏為什么說“學而優則仕”呢?
中國上古時期,選拔人才的方法是取士,在十個青年中選一個優秀的出來,就叫作“士”。士字不是上十下一嗎?被挑選出來的士,由國家出錢進行再培訓,學禮法、學政策、學法規等政事。培訓完成以后,再挑選優秀的士子出來為人群服務。這時的士加個亻旁,叫作“出仕”,也就是放出去做管理工作。哪里是學習成績優秀就可以做官,如此簡單呢?作官政績好的人,又被選拔出來再培訓、再提升,就是“仕而優則學”。
我們讀歷史了解到,在科舉制度盛行的封建社會,即使是狀元、榜眼也不過是進翰林院任職而已,至于做官行政,則要先從最基層的知縣開始做起,一點點積累經驗。就是這七品芝麻官也要經過候選、后補多道手續才能撈著,終身不得官做的人多得很。
“攝職”是先給一個代理官職,攝是輔助、佐助的意思。從政是參與政事的討論與處理。這里的意思很明確,即使是學優登仕的優秀人才,也還是要從見習、代理等職位開始做起。誰敢把天下的治權,交給一個沒有經驗的毛頭小子呢?
四、說明:
《千字文》語句平白如話,易誦易記,是我國影響很大的兒童啟蒙讀物�,F在國學之風漸起,很多孩子在朗誦,但年代久遠,很多意思我們已經不易弄明白,故華語網[thn21.com]精心整理了《千字文》相關解析資料,內容參考多方面資料,不能確保絕對準確,僅供參考。
[1] [2]
更多有關千字文 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