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eeuec"></button>
  •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table id="eeuec"><td id="eeuec"></td></table>
  • <table id="eeuec"><li id="eeuec"></li></table>
  •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 <td id="eeuec"></td><table id="eeuec"></table><table id="eeuec"></table><td id="eeuec"></td>
  • <td id="eeuec"></td>
  • 闁告艾绉烽幉鏌ユ⒓閸涢偊鍤� 缂佹劖顨夌粩鐔兼儍閸曨偆姣堥悹鐐叉閻挳宕烽妸褍娈犻梻鍐ㄦ嚀椤曪拷 闁靛棗锕よぐ鍓佹媼閼割兘鍋撶€n亝韬紒鎯ф健濡插嫮鎷犵拋宕囩憿缂傚牊妲掗惁锟� 闁奸妞掑Ч澶嬬▔鎼淬垺宕抽柛锔哄妿閸ゅ酣姊奸崨閭﹀殺 濞戞搩鍙€閳ь剙鍟弳搴ㄥ棘閸ヮ剚顫夐悹鍥ь煼椤d粙姊块崱鏇犵憮閺夌儑鎷� 濞戞搩鍙€閳ь剙鍟抽銏ゅ棘閸ヮ亞妲搁柛妤勬腹缁楀懏娼敓锟�
    闁靛棗锕ュ﹢鐐烘嚍閸楃儐妯呴柟铚傚嫎閳ь剙顑呭﹢顏嗙棯閸ф顫夐悹鍥锋嫹 婵炴潙鍢茬花铏▔閵堝嫮顏婚梺鎻掕嫰濠€顏嗙棯閸ф顫夐悹鍥锋嫹 闁靛棗锕禍鎯ь嚗妞嬪海鐥呴柕鍡楊儏濠€顏嗙棯閸ф顫夐悹鍥锋嫹 闁哄牐绮鹃崵婊冦€掗崨顔芥疇闁哄倸娲▔锟� 2024濞戞搩鍙€閳ь剙鍟╃€靛本锛愬鈧Σ鍕嫚閿燂拷41闁告帪鎷� 濞戞搩鍙€閳ь剙鍟抽銏ゅ棘閸パ冪€荤紒顐ょ帛閻湱绱撻弽锔剧憮閺夌儑鎷�
     華語網 > 文言專題 > 文言文經典名著 > 正文

    春秋谷梁傳注疏·卷十九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會員上傳 請你點此糾錯或發表評論

    卷十九

      ◎定公起元年盡十五年

    [疏]《魯世家》:定公名宋,襄公之子,昭公之弟,以周敬王十一年即位�!吨u法》:“安民大慮曰定�!�

    元年,春,王。不言正月,定無正也。定之無正,何也?昭公之終,非正終也。死在外故。

    [疏]注“死在外故”。
      ○釋曰:非正終,案桓公之薨于齊,與乾侯不異,莊公不即位,而書正月何?解,以十八年如齊,至即薨,薨而當歲即入,入而莊公繼位,行既殯逾年之禮,但以先君殺而后立,不忍行即位之禮。今昭公前年薨,今年喪入,定公既殯,不居正月之前,欲行即位,非逾年之始,非始非正,故未得即位,不得比之莊公。

    定之始,非正始也。昭無正終,故定無正始。不言即位,喪在外也。

    三月,晉人執宋仲幾于京師。晉執人於尊者之側,而不以歸京師,故但言其執,不書所歸。徐邈曰:“案傳定元年不書正月,言‘定無正也’。然則改元即位在于此年,故不可以不書王。書王,必有月以承之,故因其執月以表年首爾,不以謹仲幾也�!�

    [疏]注“晉執”至“幾也”。
      ○釋曰:薄氏駮云:“仲幾之罪,自委之王吏,非晉人所執,故傳云‘不正其執人於尊者之所也’,譏執,不譏無所歸。晉執曹、衛,他處并可言歸,若晉人執仲幾于京師,復何得言歸于京師?若如此論,何以通乎解?”范答云:“晉城成周,宋不即役,晉為監功之主,因而執之,此自晉人之事,安得委之王吏?傳當以執人於尊者之所,而不以歸於王之有司,非言其不可以執。晉文公執曹、衛之君,各於其國,而并不書國者,以其歸于京師故也。今執仲幾,不書所歸,唯舉其地者,此晉自治之效。若使歸于京師,與執諸侯同,君臣無別也。今直執在京師,不可言歸。此義猶自未通,有義而然。上言城成周,序仲幾于會,於歸言于京師,其言足誤天王居于狄泉,在畿內而別處。若上言城成周,下稱晉人執宋仲幾歸于京師,具見執之異處而歸天子。今晉人於尊者之側,而執人以歸,自治於國,故《春秋》不與其專執地於京師。下文言“此大夫,其曰人何?微之也”。何以知大夫?有義而然。周之稱名,大夫相執無稱名之例,因此見義,明大夫相執不書,書則微之,見伯討失所,故云云,非謂大夫相執得見於經。經書晉人執衛侯,歸之于京師,與伯執稱人不異,異則言侯,故曰以晉侯而斥執曹伯,惡晉侯也。是君臣之別也�!�

    此大夫,其曰人,何也?微之也。何為微之?不正其執人於尊者之所也,不與大夫之伯討也。

    夏,六月,癸亥,公之喪至自乾侯。

    戊辰,公即位。殯然后即位也。周人殯于西階之上。

    [疏]注“周人”至“之上”。
      ○釋曰:“嫌何以言?解喪自外至,雖正棺於兩楹之間,兼不亦言,故言西階。鄭注《禮記》以為殯亦兩楹之間也。

    定無正,見無以正也。逾年不言即位,是有故公也。謂昭公在外故。
      ○見,賢遍反。言即位,是無故公也。即位,授受之道也。先君見授,后君乃受,故須棺在殯,乃言即位。先君無正終,則后君無正始也。先君有正終,則后君有正始也。戊辰,公即位,謹之也。定之即位,不可不察也。公即位,何以日也?據未有日者。

    [疏]“定之”至“察也”。
      ○釋曰:解定公即位,特異常文者,欲言繼弒,公好卒;欲言好卒,卒非正終。不即入,逾年乃至,至正月當即位,而皆失時。時不得同於常禮,禮宜異文,文書之在夏,是有故與無故兩文并見。即位雖同,而時義有別,理有所見,見必有意,故曰“不可不察也”。

    戊辰之日,然后即位也。癸亥,公之喪至自乾侯,何為戊辰之日。然后即位也?癸亥去戊辰六日,怪不即位。正君乎國,然后即位也。諸侯五日而殯,今以君始死之禮治之,故須殯而后言即位。沈子曰:“正棺乎兩楹之間,然后即位也�!眱砷褐g,南面之君聽治之處。
      ○之處,昌慮反。內之大事,日。即位,君之大事也,其不日何也?以年決者,不以日決也。此則其日,何也?著之也。欲有所見。何著焉?逾年即位,厲也。厲,危也。公喪在外,逾年六月,乃得即位,危,故日之。於厲之中,又有義焉。先君未殯,則后君不得即位。未殯,雖有天子之命猶不敢,況臨諸臣乎?以輕喻重也。雖為天子所召,不敢背殯而往,況君喪未殯,而行即位之禮,以臨諸臣乎?周人有喪,魯人有喪。周人吊,魯人不吊。周人曰:“固吾臣也,使人可也�!濒斎嗽唬骸拔峋�,親之者也,使大夫則不可也�!惫手苋说�,魯人不吊,以其下成、康為未久也。周道尚明,無愧于不往。

    [疏]注“周道”至“不往”。
      ○釋曰:今定公之世,天子之存,唯祭與號,安得云尚明?解,此傳以重況輕,陳上世之事,非專今日,下成康為未久。定公未殯,不得即位,以臨群臣,輕于王命。王命猶不得背殯,指謂王與魯并有喪,周人吊魯,魯人不吊,既殯君,乃奔喪�!秵史�,天子之斬,哭泣申父重之情。先殯其父,后奔天子之喪,亦是不奪人之親。門外之治義斷恩,門內之治恩掩義。至如伯禽,越紼赴金革之重,不拘此例。

    君,至尊也,去父之殯而往吊猶不敢,況未殯而臨諸臣乎?

    秋,七月,癸巳,葬我君昭公。

    九月,大雩。雩月,雩之正也。秋,大雩,非正也。冬,大雩,非正也。秋,大雩,雩之為非正,何也?冬,禾稼既成,猶雩,則非禮可。知秋禾嫁始苗,嫌當須雨,故問也。毛澤未盡,人力未竭,未可以雩也。邵曰:“凡地之所生謂之毛�!豆騻鳌吩弧a之不毛之地’是也。言秋百穀之潤澤未盡也�!比肆ξ幢M,謂耕耘之功未畢。
      ○耘,本又作蕓,音云。

    [疏]“凡地”至“是也”。
      ○釋曰:言非必百穀至,而雩祀之設,本為求雨,求雨之意。指為祈穀,故《周頌·噫嘻》之篇,歌春夏而同名。至於脩雩祀不異,故此傳言“毛澤未窮,人力未竭”,言人力之功施於種植,種植之義在于禾黍。未聞凡品裛稱曰毛,將何所據?解,圣人之於四海,不偏一物,愛人之情,特深懷抱。百姓所恃,莫急於食。食雖民天,天不降雨,嘉品不育;時澤之來,普汎無私,雖非百穀,亦治有洪之潤,公田巳流,遂及之惠彌遠。故裛凡品為毛,明天德之道廣。列子言山川之毛指謂草木�!豆颉匪�,非專禾麥。寒涼之地,本不種苗;鄒衍吹律,乃始名生物謂之黍。若以此言之,《公羊》所言不毛,鄒衍之前,當鄭伯與楚語時也。又上傳云“冬,大雩,非正也”,秋亦曰“非正也”,非正是同,而問不異。及答之,直釋月雩為正,則四月龍見,常失正故也。解成七年“冬,大雩”,傳云“冬無為雩也”,言用禱禮,明禾稼成不須雩,失時不二,故問同而答異。注“當須雨”,其解也,圣人重謝請,請必為民,民之本務在於春夏,春夏祈穀,先嚴其犧牲,具其器物,謹脩其禮,冀精神有感,故一時盡力,專心求請。求請不得失時,時謂孟夏之節。是月有雨,先種得成茂實,后種更生,故重其二時。時過以往,至於八月、九月。脩雩之節,不言四月,非正也,故曰“是月不雩,則無及矣”,謂八月求雨,雩而得之則書雩,明有所及故也。是月雩不必有雨,而曰無及者,人情之意,欲其有益,故以兩月請�!笆悄瓴话�,則無食”,指謂九月之雩,雩而得雨,是年有食;雩不得雨,則書旱,旱則一歲無食,故曰是年。傳於仲秋言月,季秋言年,年月之情以表遠近深淺之辭也。

    雩月,雩之正也。月之為雩之正,何也?其時窮,人力盡,然后雩。雩之正也,何謂其時窮人力盡?是月不雨,則無及矣;是年不艾,則無食矣:是謂其時窮人力盡也。雩之必待其時窮人力盡何也?雩者,為旱求者也。求者,請也。古之人重請。何重乎請?人之所以為人者,讓也,請道去讓也,則是舍其所以為人也,是以重之。焉請哉?請乎應上公。古之神人有應上公者,通乎陰陽,君親帥諸大夫道之而以請焉。道之,為君必為先也。其禱辭曰:“方今大旱,野無生稼,寡人當死,百姓何謗?不敢煩民請命,原撫萬民,以身塞無狀�!倍\亦請也,此即請辭也。
      ○艾,魚廢反。去讓,羌呂反。是舍音舍。焉請,於虔反。應上,時掌反。道之音導。夫請者,非可詒讬而往也,必親之者也,是以重之。詒托猶假寄。
      ○詒,以之反。

    [疏]“請乎應上公”。
      ○釋曰:案《月令》“大雩帝”,此經言“大雩”,文與《月令》同,同祀上帝。帝,天也,而曰上公,義更何��?且雩與禱本自不同,而引禱辭以證雩何?解天子雩上帝,諸侯雩上公,與魯天子同雩上帝,上帝既雩,及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即此傳所謂古之神人,通乎陰陽,使為民請雨,故言“焉請哉?請應乎上公”。天尊,不敢指斥,故請其屬神�!犊籍愢]》說僖公三時不雨,禱于山川,以六過自責,又曰:“方今大旱,野無生稼�!贝俗⑺破涠\辭,或亦用之,故引以明之耳。

    立煬宮。煬宮,伯禽子廟,毀巳久。
      ○煬宮,馀亮反,煬公之廟也。煬公,伯禽子。立者,不宜立者也。

    [疏]“立者”至“者也”。
      ○釋曰:重發傳何?解不日,與武宮異,故發傳。范例云:“宮廟有三者,三者文有詳略。詳略見功有輕重:丹楹功少,故書時;刻桷功重,故錄月�!狈洞鸨∈显疲骸翱紝m書月,比丹楹為重�!笔瞧淙�。武宮書日,范云“始筑之事然”。煬,案《周書·謚法》“肆行勞神曰煬”。煬宮不日,比武宮為輕。輕重之例,各以類舉,此謂范例之數以宮言之;立廟之例,以立言之,在不宜之中。一事而兩屬,義有所附,故例有因,亦得數此,同在不宜之中。

    冬,十月,隕霜殺菽。建酉之月,隕霜殺菽,非常之災。未可以殺而殺,舉重。舉殺豆,則殺草可知�?蓺⒍粴�,舉輕。不殺草,則不殺菽亦顯,僖三十三年“隕霜不殺草”是也。其曰菽,舉重也。

    [疏]“未可”至“舉輕”。
      ○釋曰:隕霜二文不同書,故范特為一例。傳嫌獨殺菽,不害馀物,故以輕重別之。菽易長而難殺,故以殺之為重。重者殺,則輕者死矣。輕而不死,重者不殺,居然可知。

    二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壬辰,雉門及兩觀災。雉門,公宮之南門。兩觀,闕也。
      ○兩觀,工喚反,注及下文同。其不曰雉門災及兩觀,何也?據先書雉門,則應言雉門災及兩觀。鄭嗣曰:“據災實從雉門起,應言雉門災及兩觀�!睘淖詢捎^始也,不以尊者親災也。始災者,兩觀也。鄭嗣曰:“今以災在兩觀下,使若兩觀始災者,不以雉門親災。先言雉門,尊尊也。欲言兩觀災及雉門,則卑不可以及尊,災不從雉門起,故不得言雉門災及兩觀。兩觀始災,故災在兩觀下也。鄭嗣曰:“欲以兩觀親災,則經宜言兩觀災及雉門,雉門尊,兩觀卑,卑不可以及尊,故不得不先言雉門,而后言兩觀。欲令兩觀始災,故災在兩觀下矣�!�
      ○令,力呈反。

    [疏]“雉門”至“觀災”。
      ○釋曰:解,劉向云:“雉門,天子之門。而今過魯制,故致天災也�!�

    秋,楚人伐吳。

    冬,十月,新作雉門及兩觀。言新,有舊也。作,為也,有加其度也。此不正,其以尊者親之,何也?不正,謂更廣大之,不合法度也。據當諱,而以雉門親新作之下。雖不正也,於美猶可也。改舊雖不合正,脩飾美好之事,差可以雉門親之。
      ○差,初賣反。

    [疏]“作為”至“度也”。
      ○釋曰:重發傳何?解此災而更脩,嫌與作南門異,故發傳以同之。災惡,故尊雉門,推災而遠之。今新作美好之事,雉門雖不正,尊雉門可以親之。

    三年,春,王正月,公如晉,至河乃復。

    [疏]“公如晉”。
      ○釋曰:書月何?解昭公四如晉,兼有疾為五,皆不月。公不入晉,則無危。十三年、二十三年乃復,皆不月,是其例,乃復文承月下,不蒙可知。昭公即位二年,而脩朝禮無闕,而為季氏所譖,使不得入,公無危懼之意,猶數數修朝於晉。晉雖不受朝,公無危懼之理。定立今三年,始朝於晉,晉責其緩慢,不受其朝,公懼而反,非必季氏所譖。公有負於晉,而心內畏懼,故危錄之。

    三月,辛卯,邾子穿卒。穿音川。

    夏,四月。

    秋,葬邾莊公。冬,仲孫何忌及邾子盟于拔。拔,地名。
      ○拔,皮八反。

    四年,春,王二月,癸巳,陳侯吳卒。

    三月,公會劉子、晉侯、宋公、蔡侯、衛侯、陳子、鄭伯、許男、曹伯、莒子、邾子、頓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國夏于召陵,侵楚。夏,戶雅反。召,詩照反。

    夏,四月,庚辰,蔡公孫姓帥師滅沈,以沈子嘉歸,殺之。公孫姓音生,又如字。

    五月,公及諸侯盟于皋鼬。召陵會劉子、諸侯,總言之也。皋鼬,地名。
      ○鼬,由又反。
      ○一事而再會,公志於后會也。后,志疑也。公畏強楚,疑於侵之,故復者,更謀也。不日者,后楚伐蔡,不能救故。
      ○復,扶又反。

    [疏]傳“一事”至“疑也”。
      ○釋曰:案傳例地而伐,疑辭。今經言會于召陵侵楚,則疑於前會,不關於后。而云“志於后會也”者,后志疑何?解,楚當時為之所困,削弱矣,諸侯侵之,易可得志。今一會之中,十有九國,眾力之強,足以服楚,不敢深入,淺侵郊竟,則責諸侯之疑,居然可曉。公疑於楚強,謂無勇,故會盟二文,并見魯公,外內之疑兩顯。

    杞伯成卒于會。

    六月,葬陳惠公。

    許遷于容城。

    秋,七月,公至自會。

    劉卷卒。劉,采地。
      ○劉卷,音權。采,七代反。此不卒而卒者,賢之也。寰內諸侯也,非列土諸侯,此何以卒也?天子畿內大夫有采地者,謂之寰內諸侯,非列士之諸侯,雖賢,猶不當卒。
      ○寰內音環。天王崩,為諸侯主也。昭二十二年景王崩,嘗以賓主之禮相接,能為諸侯主,所以為賢。

    [疏]“此不卒”至“賢之也”。
      ○釋曰:又云“非列土諸侯,此何以卒也?天王崩,為諸侯主也”。書卒不闕其賢,而范例云“寰內諸侯,非列土諸侯。非列土諸侯而書之者,賢之也”。賢之一文,而義當兩用,解上言不卒而得書卒之意,釋下言賢之猶賢不當卒。卒之者,以其為諸侯主,明賢之義,故得書卒。反覆二事皆是為賢,故例復云賢之不用葬。葬之者,明亦為賢之,而采地比之畿外諸侯,故書葬。

    葬杞悼公。

    楚人圍蔡。

    晉士鞅、衛孔圉帥師伐鮮虞。

    葬劉文公。

    冬,十有一月,庚午,蔡侯以吳子及楚人戰于伯舉,楚師敗績。吳其稱子,何也?以蔡侯之以之,舉其貴者也。貴謂子也。蔡侯之以之,則其舉貴者,何也?吳信中國而攘夷狄,吳進矣。其信中國而攘夷狄奈何?子胥父誅于楚也,子胥父,伍奢也。為楚平王所殺。
      ○信音申。攘,如羊反,卻也。挾弓持矢而干闔廬。見不以禮曰干,欲因闔廬復父之讎。
      ○挾,戶牒反,又子協反。闔,戶臘反。廬,力居反。見,賢遍反。闔廬曰:“大之甚!勇之甚!”子胥匹夫,乃欲復讎於國君,其孝甚大,其心甚勇。

    [疏]注“其孝”至“甚勇”。
      ○釋曰:子胥之復讎,違君臣之禮,失事王之道,以匹夫之弱,敵千乘之強,非心至孝,莫能然也。得事父之孝,非敬長之道,故曰“其孝甚大”。若夫子胥父欲被誅,竄身外奔,布衣之士,而求干列國之君,吐弓矢之志,無疑難之心,故曰“其心甚勇”。

    為是欲興師而伐楚。子胥諫曰:“臣聞之,君不為匹夫興師。

    [疏]“君不”至“興師”。
      ○釋曰:然則成湯之誅葛伯,為殺其餉者;武王之殺殷紂,稱靳朝涉之脛,何以萬乘之主,為匹夫復讎?解,湯征葛伯,本為不祀之罪,罪巳灼然。然湯聽其順辭,使其亳民為耕,葛伯殺其餉者,此由不祀而致禍。其如殷紂之罪,被所不盡,斬以所不書,故武王致天之罪,稱斮朝涉之脛,剖賢人之心,亦不為匹夫興師。吳子有因諸侯之怒,直申子胥之情,故言“不為匹夫興師”,得其實論也。傳稱子胥云“虧君之義,復父之讎”,傳文曲直,子胥是非,《穀梁》之意,善惡若為?解,《公羊》、《左氏》論難紛然,賈逵、服虔共相教授,戴宏、何休亦有唇齒。其於此傳開端,似同《公羊》,及其結絢不言子胥之善。夫資父事君,尊之非異,重服之情,理宜共均。既以天性之重,降於義合之輕,故令忠臣出自孝子,孝子不稱忠臣。今子胥稱一體之重,忽元首之分,以父被誅,而痛纏骨髓,得耿介之孝,失忠義之臣,而忠孝不得并存。傳不善子胥者,兩端之間,忠臣傷孝子之恩,論孝子則失忠臣之義�!洞呵铩房屏恐晾�,尊君卑臣,子胥有罪明矣。君者臣之天,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子胥以藉吳之兵,戮楚王之尸,可謂失矣。雖得壯士之偏節,失純臣之具道,傳舉見其非,不言其義,蓋吳子為蔡討楚,申中國之心,屈夷狄之意,其在可知。

    且事君猶事父也,虧君之義,復父之讎,臣弗為也�!膘妒侵�。蔡昭公朝於楚,有美裘,正是日,囊瓦求之。正是日,謂昭公始朝楚之日。
      ○為是,于偽反,“不為”及下“為是”皆同。朝於,直遙反,注同。囊,乃郎反。昭公不與,為是拘昭公於南郢。南郢,楚郡。
      ○郢,以井反,又以正反。數年然后得歸,歸乃用事乎漢。用事者,禱漢水神。
      ○數,所主反。曰:“茍諸侯有欲伐楚者,寡人請為前列焉�!背寺勚�,為是興師而伐蔡。蔡請救于吳,子胥曰:“蔡非有罪,楚無道也。君若有憂中國之心,則若此時可矣�!睘槭桥d師而伐楚。何以不言救也?據實救蔡。救大也。夷狄漸進,未同於中國。

    [疏]“救大也”。
      ○釋曰:“夷狄漸進,未同於中國”,狄何以言救齊?解,救齊是善事。今吳夷狄而憂中國,故進稱子,然未同諸夏,故不言救。雖書救齊而未稱人,許夷狄不使頓備故也。令吳既進稱子,復書曰救,便與中國齊蹤,華夷等跡,故不與救。若書救,當言吳子救蔡;“蔡侯以吳子及楚人戰于伯舉”,不直舉救蔡,而言吳入楚。

    楚囊瓦出奔鄭。知見伐由已,故懼而出奔。

    庚辰,吳入楚。日入,易無楚也。易無楚者,壞宗廟,徙陳器,撻平王之墓。鄭嗣曰:“陳器,樂縣也。禮:諸侯軒縣�!毖詤侨藟某趶R,徙其樂器,鞭其君之尸,楚無能抗御之者,若曰無人也。
      ○易,以豉反。壞音怪。撻,士達反�?h音玄�?�,苦浪反。何以不言滅也?據宗廟既毀,樂器巳徙,則是滅也。欲存楚也。其欲存楚奈何?昭王之軍敗而逃,父老送之,曰:“寡人不肖,亡先君之邑。父老反矣,何憂無君?寡人且用此入海矣�!备咐显唬骸坝芯绱似滟t也,以眾不如吳,以必死不如楚�!庇涸唬骸皡莿俣�,楚敗而奮�!�
      ○肖音笑。奮,方問反。相與擊之,一夜而三敗吳人,復立。楚復立也。
      ○敗,必邁反。復,扶又反。何以謂之吳也?據戰稱子。狄之也。何謂狄之也?君居其君之寢而妻其君之妻,大夫居其大夫之寢而妻其大夫之妻,蓋有欲妻楚王之毌者,不正。乘敗人之績,而深為利,居人之國,故反其狄道也。

    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夏,歸粟于蔡。蔡侯比年在楚,又為楚所伐,饑,故諸侯歸之粟。諸侯無粟,諸侯相歸粟,正也。孰歸之?諸侯也。不言歸之者,專辭也。不言歸之者,主名若獨是魯也。義邇也。言此是邇近之事,故不足具列諸侯。

    於越入吳。舊說於越,夷言也�!洞呵铩芳雌渌宰苑Q者書之,見其不能慕中國,故以本俗名自通。見,賢遍反。

    六月,丙申,季孫意如卒。傳例曰:“大夫不日卒,惡也�!币馊缰鹫压�,而日卒者,明定之得立由乎意如,《春秋》因定之不惡,而書日以示譏,亦猶公子翚非桓之罪人,故於桓不貶。
      ○惡,烏路反。翚,許韋反。

    秋,七月,壬子、叔孫不敢卒。

    冬,晉士鞅帥師圍鮮虞。

    六年,春,王正月,癸亥,鄭游帥師滅許,以許男斯歸。

    二月,公侵鄭。

    公至自侵鄭。

    夏,季孫斯、仲孫何忌如晉。仲孫忌,而曰仲孫何忌,甯所未詳�!豆騻鳌吩唬骸白I二名�!�

    秋,晉人執宋行人樂祁?。

    冬,城中城。城中城者,三家張也。大夫稱家,三家:仲孫、叔孫、季孫也。三家侈張,故公懼而脩內城,譏公不務德政,恃城以自固。
      ○張,如字,一音下亮反,注同。

    [疏]“三家張也”。
      ○釋曰:釋之異辭,何也?凡城之志,皆譏。傳於“冬,城諸及防”,解“可城”,言間隙無事,理實有譏。今不釋,恐同彼傳,言志城之中雖得間隙,復有畏張侈之患,還與皆譏之義同,或是義與可城同也。

    或曰,非外民也。

    季孫斯、仲孫忌帥師圍鄆。

    七年,春,王正月。

    夏,四月。

    秋,齊侯、鄭伯盟于咸。咸音咸。

    齊人執衛行人北宮結,以侵衛。以,重辭也。衛人重北宮結。齊以衛重結,故執以侵之,若楚執宋公以伐宋。凡言以,皆非所宜以。

    [疏]“以重辭也”。
      ○釋曰:前注云“以有二義”,今注即云“凡言以,皆非所宜以”,是一義,而曰二何?解,楚執宋公,兩君相執,傳以言重,辭別於凡以。今此君而執臣,明以國重,不言與二君共例,故發例同之。二義巳見,故注更言“凡以而起義,解以者,不以者,不止釋此文�!�

    齊侯、衛侯盟于沙。沙,地。

    大雩。

    齊國夏帥師伐我西鄙�!【旁�,大雩。

    冬,十月。

    八年,春,王正月,公侵齊。

    公至自侵齊。

    二月,公侵齊。未得志故。

    三月,公至自侵齊。公如,往時致月,危致也。往月致時,危往也。往月致月,惡之也。惡,烏路反。

    [疏]“公如”至“致也”。
      ○釋曰:復發傳何?解莊二十三年起例,公行有危而書月。今公伐齊有危,危而書月,一時之間,再興兵革危懼之理,義例所詳,故重說以明之。

    曹伯露卒。

    夏,齊國夏帥師伐我西鄙。

    公會晉師于瓦。瓦,衛地也。

    公至自瓦。

    秋,七月,戊辰,陳侯柳卒。柳,良久反。

    晉士鞅帥師侵鄭,遂侵衛。

    葬曹靖公。

    九月,葬陳懷公。

    季孫斯、仲孫何忌帥師侵衛。

    冬,衛侯、鄭伯盟于曲濮。曲濮、衛地。
      ○濮音卜,。

    從祀先公。貴復正也。文公逆祀,今還順。

    盜竊寶玉大弓。寶玉者,封圭也。始封之圭。大弓者,武王之戎弓也。是武王征伐之弓。周公受賜,藏之魯。周公受賜於周,藏之魯者,欲世世子孫無忘周德也。非其所以與人而與人,謂之亡。亡,失也。非其所取而取之,謂之盜。

    [疏]“非其”至“之亡”。
      ○釋曰:於經何例當之?解經言饑,止謂二穀不收。苞宣公之例,五穀不收止在當文,康、饉無例應之。今因盜而發亡例,經無應之�;蛘f非其所以與人謂之亡,是梁伯所行也。梁伯受國于天子,不能撫其民人而自失之。夫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權之可守,焉得虛假?君貪色好酒,耳目不能聰明,上無正長之治,大臣背叛而國外奔,因若自滅,故謂之亡,此可以應其義。

    九年,春,王正月。

    夏,四月,戊申,鄭伯蠆卒。蠆,田邁反。

    得寶玉大弓。杜預曰:“弓,王國之分器也。得之足以為榮,失之足以為辱,故重而書之�!�
      ○分器,扶問反。其不地何也?

    [疏]“其不地何也”。
      ○釋曰:據何文而責地?解,此據獲物言地,經言“戰于大棘,獲宋華元”,宜蒙上地,故據彼責此。

    寶玉大弓,在家則羞,不目,羞也。國之大寶,在家則羞也。況陪臣專之乎!恥甚而不目其地。

    [疏]注“況陪臣專之乎恥甚而不目其地”。釋曰:下“或曰,陽虎以解眾也”,還是陪臣,何以異之?解,上說不目羞,明失之為辱,得之為榮。榮而言地,地是陪臣之所居。魯能奪陪臣之得,可以明免恥,何為不地?夫以千乘之國,而受辱於陪臣,雖得為榮,書地則恥�;蛟恢x,得非魯力也。陽虎竊國重寶,非其所用,畏眾之討,送納歸君,故書而記之。

    惡得之?惡,於何也。
      ○惡音烏,注同。得之堤下,或曰,陽虎以解眾也。

    六月,葬鄭獻公。

    秋,齊侯、衛侯次于五氏。五氏,晉地。

    秦伯卒。

    冬,葬秦哀公。

    十年,春,王三月,及齊平。平前八年再侵齊之怨。

    夏,公會齊侯于頰谷。頰,古協反,《左傳》作“夾谷”。

    公至自頰谷。離會不致。雍曰:“二國會曰離,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比粍t所是之是未必是,所非之非未必非。未必非者,不能非人之真非;未必是者,不能是人之真是。是非紛錯,則未有是。是非不同,故曰離。離則善惡無在,善惡無在,則不足致之于宗廟。何為致也?危之也。危之則以地致何也?為危之也。其危奈何?曰,頰谷之會,孔子相焉。兩君就壇,兩相相揖。將欲行盟會之禮。
      ○為危,于偽反。相焉,息亮反,下“兩相”同。壇,徒丹反,封土曰壇。齊人鼓譟而起,欲以執魯君。群呼曰譟。
      ○鼓譟,素報反。呼,火故反�?鬃託v階而上,不盡一等,而視歸乎齊侯,階,會壇之階。曰:“兩君合好,夷狄之民,何為來為?”命司馬止之。兩君合會,以結親好,而齊人欲執魯君,此無禮之甚,故謂之夷狄之民。司馬,主兵之官,使御止之。
      ○合好,呼報反,注同。使御,魚呂反。齊侯逡巡而謝曰:“寡人之過也�!蓖硕鴮倨涠蠓蛟唬骸胺蛉寺势渚c之行古人之道,二三子獨率我而入夷狄之俗,何為?”屬,語也。夫人謂孔子也。齊人欲執魯君,是夷狄之行。
      ○逡,一旬反。屬,章欲反。夫人音扶。語,魚呂反。之行,下孟反。罷會,齊人使優施舞於魯君之幕下。優,俳。施,其名也。幕,帳。欲嗤笑魯君。
      ○幕音莫。俳,皮皆反。嗤,尺之反�?鬃釉唬骸靶咦锂斔��!笔顾抉R行法焉,首足異門而出。齊人來歸鄆、讙、龜陰之田者,蓋為此也。何休曰:“齊侯自頰谷歸,謂晏子曰:“寡人獲過於魯侯,如之何?’晏子曰:‘君子謝過以質,小人謝過以文。齊嘗侵魯四邑,請皆還之�!�
      ○讙,好官反。蓋為,于偽反。因是以見雖有文事,必有武備�?鬃屿额a谷之會見之矣。以見,賢遍反。

    [疏]一會之怒,三軍自降,若非孔子,必以白刃喪其膽核矣。敢直視齊侯,行法殺戮,故傳“於頰谷之會見之矣”。后世慕其風規,欽其意氣者,忽若如是毛遂之亢楚王、藺子之脅秦王,俱展一夫之勇,不憚千乘之威,亦善忠臣之鯁骨,是賢亞圣之義勇。

    晉趙鞅帥師圍衛。

    齊人來歸鄆、讙、龜陰之田。

    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帥師圍郈。郈,叔孫氏邑。郈音后。

    秋,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帥師圍郈。

    宋樂大心出奔曹。

    宋公子地出奔陳。

    冬,齊侯、衛侯、鄭游速會于安甫。安甫,地名。

    叔孫州仇如齊。

    宋公之弟辰暨宋仲佗、石彄出奔陳。辰為佗所強,故曰暨。
      ○暨,其器反。佗,大河反。彄,苦侯反。強,其丈反。

    十有一年,春,宋公之弟辰,未失其弟也。言辰未有失其為弟之道,故書弟以罪宋公。

    [疏]“未失其弟也”。
      ○釋曰:案辰以前年出奔,離骨肉之義;今歲入邑,有叛國之罪。失弟之道,彰於經文,而曰未失,何也?解公不能制御彊臣,以撫其弟,而使二卿脅以外奔,故著暨以表彊辭,稱弟以見罪,罪在仲石,亦可知矣。今而入國,兩子之情,非辰之意,書及而辨尊卑,言弟以顯無失。然則自陳之力,力由二卿,入蕭之叛,專歸仲石,故重發例以明無罪。

    及仲佗、石彄、公子地,以尊及卑也。自陳、陳有奉焉爾。入于蕭以叛。蕭,宋邑。入者,內弗受也。以者,不以也。叛,直叛也。

    夏,四月。

    秋,宋樂大心自曹入于蕭。入蕭從叛人,叛可知,故不書叛。

    冬,及鄭平。平六年侵鄭之怨。傳例曰:“盟不日者,渝盟惡之也�!比》蛟斅灾x,則平不日者,亦有惡矣。蓋不能相結以信。
      ○渝,羊朱反,變也。惡之,烏路反,下同。取夫音符。

    叔還如鄭蒞盟。還音旋。

    十有二年,春,薛伯定卒。

    夏,葬薛襄公。

    叔孫州仇帥師墮郈。墮猶取也。陪臣專強,違背公室,恃城為固,是以叔孫墮其城,若新得之,故云墮。墮猶取也。墮非訓取,言今但毀其城,則郈永屬巳,若更取邑於他然。
      ○墮,許規反,毀也。背音佩。

    [疏]注“墮非訓取”。
      ○釋曰:傳言“墮猶取也”,即其訓。而曰非者,何休難云:“當言取,不言墮。實壞耳,無取於訓詁,鄭君如此釋之,今經墮其為義�!�

    衛公孟彄帥師伐曹。

    季孫斯、仲孫何忌帥師墮費。費音祕。

    秋,大雩。

    冬,十月,癸亥,公會齊侯盟于黃。

    十有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公至自黃。

    十有二月,公圍成。非國不言圍,圍成,大公也。以公之重而伐小邑,則為恥深矣,故大公之事而言圍,使若成是國然。

    [疏]注“以公”至“小邑”。
      ○釋曰:案例國曰圍,今邑而言圍,則大都。大都則皆是國,而曰小邑何?解經書公,明成非小,是故言圍。公,一國之貴重;成,三家之大邑。邑比於國為細,擬公為小,比於凡邑則大矣,故書曰圍。

    公至自圍成。何以致?危之也。何危爾?邊乎齊也。邊謂相接。

    十有三年,春,齊侯次于垂葭。葭音加。

    夏,筑蛇淵囿。蛇淵,地名。
      ○囿音又。

    大蒐于比蒲。比音毗。

    衛公孟彄帥師伐曹。

    秋,晉趙鞅入于晉陽以叛。以者,不以者也。叛,直叛也。

    [疏]“叛直叛也”。
      ○釋曰:不解入而重發叛例何?解趙鞅自入巳邑,不從外入。入者,內弗受也,以其無君命,於義不受。同書入之,非專不受,故但釋其叛非實叛,故下書歸明之。非叛而書叛,書叛非真叛也,故復發也。

    冬,晉荀寅、士吉射入于朝歌以叛。射,食夜反,又食亦反。

    晉趙鞅歸于晉。此叛也,其以歸言之,何也?據叛惡而歸善。貴其以地反也。貴其以地反,則是大利也?非大利也,許悔過也。許悔過,則何以言叛也?以地正國也。地謂晉陽也。蓋以晉陽之兵,還正國也�!豆騻鳌吩唬骸爸鹁齻戎異喝��!币缘卣龂�,則何以言叛?據是善事。其入無君命也。覬曰:“專入晉陽以興兵甲,故不得不言叛,實以驅惡而安君,則釋兵不得不言歸�!洞呵铩飞茞罕刂x�!�

    薛弒其君比。比,必履反,又毗志反。

    [疏]“薛弒其君比”。
      ○釋曰:不日月者何?解,傳言剽不正其日,何則?庶子為君而被弒,則不日而月之。傳曰“諸侯時卒,惡之”,宜從此例。薛比書時,亦其惡也。

    十有四年,春,衛公叔戍來奔。

    晉趙陽出奔宋。晉趙陽,《左氏》作“衛趙陽”。

    二月,辛巳,楚公子結陳、公孫佗人帥師滅頓,以頓子牂歸。佗,徒河反,又如字。牂,作郎反。

    夏,衛北宮結來奔。

    五月,於越敗吳于槜李。槜李,吳地。
      ○敗,必邁反。槜李音醉。

    吳子光卒。

    公會齊侯、衛侯于牽。牽,地。
      ○牽,去賢反。

    公至自會。

    秋,齊侯、宋公會于洮。洮,他刀反。

    天王使石尚來歸脤。脤,祭肉。天子祭畢,以之賜同姓諸侯,親兄弟之國,與之共福。
      ○脤,市軫反。脤者,何也?俎實也,祭肉也。生曰脤,熟曰膰。其辭石尚,士也。辭猶書也。
      ○膰音煩,本人作煩。何以知其士也?天子之大夫不名,石尚欲書《春秋》,欲著名于《春秋》。諫曰:“久矣!周之不行禮於魯也。請行脤�!辟F復正也。

    [疏]“貴復正也”。
      ○釋曰:從祀先公,前有失正之文,於后言貴復正。今復正前失正之文,而曰貴復正何?解復正之文雖同,義須有異,天王不行禮於魯,失正矣。今由石尚而歸脤,美之,故曰“貴復正也”。

    衛世子蒯聵出奔宋。蒯聵,苦怪反;下五怪反。

    衛公孟彄出奔鄭。

    宋公之弟辰自蕭來奔。稱弟,猶未失為弟之行。
      ○行,下孟反。

    大蒐于比蒲。

    [疏]“大蒐于比蒲”。
      ○釋曰:文承秋,下注云“城莒父”,云無冬者,甯所未詳。然則大蒐在秋,秋則常事。常事不書,書之者何?解,昭八年“秋蒐于紅”,傳曰“正也”,正所以譏不正,后比蒲大蒐失禮,因此見正。今定公以十三年大蒐,秋事而於夏行之,失正,至此十四年大蒐,書正以明前不正也。

    邾子來會公。會公于比蒲。

    城莒父及霄。無冬,甯所未詳。

    [疏]注“無冬”至“未詳”。
      ○釋曰:桓七年注云“下無秋冬”,今不言下何?解,桓七年夏有人事,而秋冬二時不書,復無人事,故云下。今此上有秋,下有人事而無冬,故直云無冬。不言下,明冬宜在人事之上也。

    十有五年,春,王正月,邾子來朝。朝,直遙反。

    鼷鼠食郊牛,牛死,改小牛。不言所食,食非一處而至死。鼷音兮。處,昌慮反。不敬莫大焉。定公不敬最大,故天災最甚。

    [疏]“不敬莫大焉”。
      ○釋曰:凡鼠食牛,皆是不敬,而曰莫大何?解成七年“鼷鼠食郊牛角”,“過有司也”,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歸罪於君,皆道其所,傳明不敬之罪小。今牛體遍食,不敬之罪大也。

    二月,辛丑,楚子滅胡,以胡子豹歸。

    夏,五月,辛亥,郊。譏不時也。

    壬申,公薨于高寢。高寢,宮名。高寢,非正也。

    [疏]“高寢非正也”。
      ○釋曰:重發傳何?解,高者大名,嫌是路寢之流,故發傳明之。

    鄭罕達帥師伐宋。

    齊侯、衛侯次于渠蒢。渠蒢,地也。
      ○蒢,直居反。

    邾子來奔喪。喪急,故以奔言之。

    [疏]“喪急”至“言之”。
      ○釋曰:奔喪之制,日行百里,故傳言急,所以申匍匐之情也。

    秋,七月,壬申,弋氏卒。妾辭也。不言夫人薨。
      ○弋氏,羊職反,哀公之母,《左氏》作“姒氏也”。哀公之母也。

    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九月,滕子來會葬。邾、滕,魯之屬國,近則來奔喪,遠則來會葬。於長帥之喪,同之王者,書非禮。
      ○長,丁丈反。帥,所類反。

    [疏]注“邾滕”至“屬國”。
      ○釋曰:將何據也?解,范答薄氏云:“屬國,非私屬,五國為屬,屬有長,曹、滕、二邾、莒世屬服事我,故謂之屬�!�
      ○注“近則”至“非禮”。
      ○釋曰:若如此注意,以奔喪為禮,會葬為非。然則王者之喪,諸侯會,出何文證?若以會葬非禮,何以范例云會葬四?案經有三,范總云會葬禮何?解,傳言奔喪喪急,不言非禮可知。諸侯自相會葬,傳無釋文,但釋天子之會葬,云其志重天子之禮,又曰在鄙上,明其別於諸侯。傳曰“周人有喪,魯人有喪。周人吊,魯人不吊”,周人責魯人曰“吾君親之”,是以知王者之喪,諸侯親會之。范云四,四當為三,古者四三皆積畫,字有誤耳。會葬,禮也。據釋天子之大夫來會葬,言者重天子之禮,故范例舉之,不謂皆是禮也。

    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葬既有日,不為雨止,禮也。雨不克葬,喪不以制也。

    戊午,日下稷,乃克葬。稷,昃也。下昃謂脯時。
      ○為,于偽反。稷如字,《左氏》作“昃”。脯,布吳反。

    [疏]“葬既有日”。
      ○釋曰:重發傳何?解,頃熊夫人,今此人君嫌禮異,故發傳以明之。且彼言日中,此言日下稷;彼言而,此言乃,文并不同。釋既不異,義體相似。

    乃,急辭也,不足乎日之辭也。宣八年注詳矣。

    [疏]注“宣八”至“詳矣”。
      ○釋曰:范例云“克例有六”,則數何文以充之?解鄭伯克段一,不克納二,雨不克葬、日中而克葬各二,是謂四,通前二為六也。

    辛巳,葬定弋。定弋,《左氏》作定姒。

    冬,城漆。

    十三經注疏目錄】  【上一頁】  【谷梁傳注疏目錄】  【下一頁

    闂佺ǹ绻堥崝灞矫瑰Δ浣衡枖妞ゆ挴妾ч崑鎾诲礃椤撗冩闂佸搫鍊稿ú鈺呮儊椤栫偛纭€闁跨噦鎷�闂佸憡甯掑Λ娑氭偖椤愨懣褔宕堕埡鍐┿仢
    闂佸憡顨呭锕傤敋閵忋垻纾鹃柟瀛樼矌閻熲晜绻涙径鍫濆妞ゆ洏鍨藉顒勫炊瑜滈崝鍛槈閺冩挻瀚�19濡ょ姷鍋犻幓顏嗘閹烘梹瀚氶梺鍨儐閺嗩亪鏌﹀Ο铏圭闁搞劍绮嶇粋鎺楊敄婢跺摜闉嶉梺绋跨箰缁夋挳濡甸幋锔藉殏闁哄啯鎸剧壕锟�
    請你點此糾錯或發表評論 文章錄入:zyling714    責任編輯:Gaoge 
    隨機推薦
    欧洲乱码伦视频免费国产|熟女少妇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少妇精品视频|色综合天天天天综合狠狠爱|亚洲中文无码卡通动漫3d
    <button id="eeuec"></button>
  •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table id="eeuec"><td id="eeuec"></td></table>
  • <table id="eeuec"><li id="eeuec"></li></table>
  • <td id="eeuec"><button id="eeuec"></button></td>
  • <td id="eeuec"></td><table id="eeuec"></table><table id="eeuec"></table><td id="eeuec"></td>
  • <td id="eeuec"></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