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雨后曉行獨至愚溪北池》原詩、注釋、翻譯、賞析、閱讀訓練附答案
【原文】:
雨后曉行獨至愚溪北池
柳宗元
宿云散洲渚, 曉日明村塢。
高樹臨清池, 風驚夜來雨。
予心適無事, 偶此成賓主。
【注釋】:
①此詩作于柳宗元被貶永州期間。愚溪北池在永州愚溪鈷鉧潭北。
②洲渚(zhǔ):水中的小塊陸地。《爾雅釋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边@里指水邊山地。
③村塢(wù):村落。
④偶此:與以上景物相對。
【翻譯】:
昨夜的落云閑散地飄浮在水中的小洲,初升的太陽照亮了山村的茅廬。
清清的池塘邊高樹挺立,微風吹落了夜雨帶來的滿樹珍珠。
我的心中正好平靜無事,與美景相對恰如賓客與主人相處。
【賞析】:
這首五言古詩作于元和五年(810)。題中“愚溪北池”,在零陵西南愚溪之北約六十步。此篇著重描寫愚池雨后早晨的景色。
起首兩句,從形象地描寫雨后愚池的景物入手,來點明“雨后曉行”。夜雨初晴,隔宿的縷縷殘云,從洲渚上飄散開去;初升的陽光,照射進了附近村落。這景色,給人一種明快的感覺,使人開朗,舒暢。三、四句進一步寫愚池景物,構思比較奇特,是歷來被傳誦的名句�!案邩渑R清池”,不說池旁有高樹,而說高樹下臨愚池,是突出高樹,這與下句“風驚夜來雨”有密切聯系,因為“風驚夜來雨”是從高樹而來。這“風驚夜來雨”句中的“驚”字,后人贊其用得好,宋人吳可就認為“‘驚’字甚奇”(《藏海詩話》)。夜雨乍晴,沾滿在樹葉上的雨點,經風一吹,仿佛因受驚而灑落,奇妙生動,真是把小雨點也寫活了。末二句,詩人把自己也融化入景,成為景中的人物。佳景當前,正好遇上詩人今天心情舒暢,獨步無侶,景物與我,彼此投合,有如賓主相得。這里用的雖是一般的敘述句,卻是詩人主觀感情的流露,更加烘托出景色的幽雅宜人。有了它,使前面四句詩的景物描寫更增加了活力。這兩句中,詩人用一個“適”字,又用一個“偶”字,富有深意。它說明詩人也并非總是那么閑適和舒暢的。
我們讀這首詩,就宛如欣賞一幅池旁山村高樹、雨后云散日出的圖畫,畫面開闊,色彩明朗和諧,而且既有靜景,也有動景,充滿著生機和活力。詩中所抒發的情,與詩人所描寫的景和諧而統一,在藝術處理上是成功的。
【閱讀訓練】:
1.宋人吳可認為“風驚夜來雨”中“‘驚’字甚奇”,請作具體分析。
2.結合全詩,談談你對“偶此成賓主”一句的理解。
3.第一句中的“散”,第二句中的“明”寫出了雨后景色的什么特點?
4.“風驚夜來雨”中的“驚”構思奇特,與杜甫的“恨別鳥驚心”有異曲同工之妙,請就此作比較賞析。
5.這首詩的開頭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2分)
6.“高樹臨清池,風驚夜來雨”是歷來傳誦的名句,句中有兩個字用得很好,試選一字簡析。(4分)
7.結合全詩,談談你對“偶此成賓主”一句的理解。(4分)
【參考答案】:
1.“驚”字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地描寫了高樹宿雨,經曉風一吹,仿佛受驚而灑落的情景,真是把小雨點寫活了;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心境的寧靜愉悅;情趣盎然,堪稱奇妙。
2.雨后北池如好客主人,向清晨獨步造訪的詩人捧出清新明麗之景,使他獲得心靈的慰藉。詩人的清閑與北池的清境彼此投合,有如賓主相得;詩人把自己也融化入景,成為景中的人物。詩句正是詩人主觀感情的流露,更加烘托出景色的幽雅宜人。有了它,使前面四句詩的景物描寫更增加了活力。(意對即可)
3.描寫了雨過天晴、殘云飄散、陽光燦爛的景色。
4.兩首詩都運用擬人和借景抒情。柳詩描寫了樹葉上的雨點被風吹落,生動活潑,賦予了雨滴生機和活力,表達了詩人明朗舒暢的心情;杜詩有感于國家分裂、國事艱難,表達了詩人感時傷世之情。
5.描繪了一幅清新明麗的畫面。(概述畫面特點1分)夜雨初晴,隔宿的縷縷殘云從江渚上飄散開去,初升的陽光明媚地照著村莊,一 片祥和景象。(具體敘述1分)(意思對即可)
6.“臨”(1分)字化靜為動,(1分)生動地寫出了夜雨之后,池水上漲水面愈加開闊,高樹下臨愚池的景象,(1分)突出了高樹,與下句聯系更加密切;(1分)
“驚”(1分)字運用比擬手法,(1分)生動地描寫了高樹宿雨,經曉風一吹,仿佛受驚而灑落 的情景;(1分)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心境的寧靜愉悅。情趣盎然,堪稱奇妙。(1分)
7.雨后北池如好客主人,向清晨獨步造訪的詩人捧出清新明麗之景,使他獲得心靈的慰藉。詩人的清閑與北池的清境彼此投合,有如賓主相得。(2分)“偶”字還表明詩人被貶后少有如此閑適,從而抒發了難得的暫忘煩憂、縱情自然的喜悅之情。(2分)(意思對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