⑶“鬢已星星”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表現了詞人什么心情?(4分)
(4)這首詞按照____________順序,截取了詞人一生中三幅富有象征性的畫面,形象地概括了作者不同時期在環境、生活、__________各方面所發生的巨大變化。(2分)
(5)“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一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
【參考答案】
一、
⑴前者寓指偏安一隅的南宋尚能沉迷于逸樂中;后者寓指元軍南侵,作者處于逃難漂泊之中了。
⑵凄厲的西風里傳來幾聲“斷雁”孤獨的哀鳴。既與前面少年生活作比較,呈現出青春好夢的破碎;更為下文老年苦澀的境遇作鋪墊。
⑶比喻。表現詞人無可奈何、萬念俱灰的絕望心情。
(4)時間;心情(或感情)
(5)描繪了一幅在水天遼闊、烏云低垂的江面上,一只在風雨中失群孤飛的大雁,在凜冽的西風中悲鳴的畫面。表達了作者遠離家鄉、孤獨凄涼的愁苦之情。
二、
(1)請用現代漢語(詞語)表達作者在人生的三個不同階段的心情:
歌樓聽雨: 客舟聽雨: 僧廬聽雨:
(2)“壯年聽雨”中悲歡離合的情感是怎樣體現的?
(3)“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一句包含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4)簡析這首宋詞的映襯手法。(3分)
二、
(1)歡樂 失意 無奈(同義詞均可以);
(2)以“客舟”點明客居在外的“悲”和“離”,以“江闊”、“云低”、“斷雁”、“西風”等意象,映現出在風雨飄搖中顛沛流離的坎坷遭際和悲涼心境。
(3)心如止水,波瀾不起,但徹夜聽雨本身,卻表明他并沒有真正進入超脫沉靜的大徹大悟之境,只不過飽經憂患,已具有“欲說還休”的情感調節和心理控制能力。
(4)這首宋詞主要采用了“映襯手法”。第一個畫面的歡樂對第二、三個畫面的憂愁、凄涼起反襯作用;第二個畫面的滿腹愁思對第三個畫面的萬念俱灰起陪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