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乙對楚宣王
《戰國策》
楚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①也,果誠何如?”群臣莫對。江乙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⒉恢F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而專屬②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注:①昭奚恤,楚國貴族,楚宜王的名將,在中原各諸侯國中有較大影響。②專屬,單獨地托付。)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群臣莫對: (2)虎求百獸 (3)天帝使我長百獸: (4)子以我為不信:
[答案與提示]華語網1.(1)沒有人(2)尋找(3)作主管者(4)言語真實
2.下列句中加點詞語,其用法與現代漢浯相同的一項是 ( )
A.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
B.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
C.今王之地方五千里
D.故北方之畏奚恤也,畏王之甲兵也
[答案與提示]2.B
3.比較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思,對其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
(1)虎求百獸而食之�。�2)天帝使我長百獸
(3)子無敢食我也 �。�4)虎不知獸畏已而走也
A.兩個“百獸”意思不同,“無”和“不”意思也不同。
B.兩個“百獸”意思不同,“無”和“不”意思相同。
C.兩個“百獸”意思相同,“無”和“不”意思也相同。
D.兩個“百獸”意思相同,“無”和“不”意思不同。
[答案與提示]華語網:3.B
4.對這段文字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
A.楚宣王問“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這個問題,表明楚宣王擔心昭奚恤影響太大,自己將會受到昭奚恤的威脅。
B.江乙在他所說的寓言故事中表達的含義是,北方是因為畏懼昭奚恤而畏懼楚宣王的。
C.“虎不知獸畏已而走也”這句話的潛臺詞是,“大王您不知道北方怕您,卻認為他們是怕昭奚恤”。
D.“猶百獸之畏虎也”是在委婉地告訴楚宣王,北方怕的是您,因而昭奚恤對您沒有威脅。
[答案與提示]4.B
5、簡要說說本文說理與《鄒忌諷齊王納諫》有什么相同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