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題湖上注》《錢塘湖石記》中考古詩文閱讀訓練附答案
古詩文閱讀(24分)
【甲】春題湖上注
白居易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此詩作于長慶四年(824),作者杭州刺史任期屆滿之時。
【乙】錢塘湖石記
錢塘湖事,刺史要知者四條,具列如下:
錢塘湖北有石函
①,南有筧
②。凡放水溉田,每減一寸,可溉十五余頃;每一復時
③,可溉五十余頃。先須別選軍吏二人,與本所由
④田戶,據頃畝,定日時,量尺寸,節限而放之。
若歲旱,百姓請水,須令經州陳狀,刺史自便押帖
⑤,即日與水。若待狀入司,符下縣,縣帖鄉,鄉差所由,動經旬日,雖得水,而旱田苗無所及也。大抵此州春多雨,秋多旱,
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時,即瀕湖千余頃田無兇年矣。
自錢塘至鹽官界,應溉夾官河
⑥田,須放湖入河,從河入田。準鹽鐵使舊法又須先量河水淺深待溉田畢卻還本水尺寸。往往旱甚,即湖水不充。今年修筑湖堤,高加數尺,水亦隨加,即不啻足矣。脫或水不足,即更決臨平湖,添注官河,又有余矣。
予在郡三年,仍①歲逢早,湖之利害,盡究其由�?謥碚咭�,故書于石。長慶四年三月十日,杭州刺史白居易記。
(選自《白氏長慶集》,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刪節)
【注】①石函:石函橋、石函閘。②筧:筧決湖。③復時:一晝夜,即二十四小時。④所由:官名,唐代一般指胥吏及差役。⑤押帖:書面說明。⑥官河:文中指運河。⑦仍:連續。
14.朗誦甲詩頷聯,你認為要重讀的字(或詞)是:上句 ,下句 。(限各寫一個)原因是: 。(3分)
15.請發揮想象,用生動的文字描繪甲詩頸聯所展現的畫面。(3分)
16.后人評論甲詩“言外正有余情”,請用簡潔的語言分析作者表達的感情。(4分)
17.請用“/”為乙文中畫線句子斷句。(限三處)
準鹽鐵使舊法又須先量河水淺深待溉田畢卻還本水尺寸
18.請參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釋乙文中加點的字。(3分)
方法指引 |
文中語句 |
字詞解釋 |
【課內遷移】具答之(《桃花源記》) |
具列如下 |
具:(1) |
【成語推斷】望塵莫及 |
而旱田苗無所及也 |
及:(2) |
【借助字形】“決”小篆字形為 �!墩f文·水部》:“決,行流也。從水,從夬。”夬,分決也,有所破壞決裂。 |
即更決臨平湖 |
決:(3) |
19.翻譯乙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
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時,即瀕湖千余頃田無兇年矣。
20.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嘗求古仁人之心”。根據上面的詩文,聯系下列材料,探究白居易有著怎樣的“古仁人之心”。(4分)
(1)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疏浚錢塘湖,筑堤修閘,灌溉良田千頃;疏浚六井,保障居民生活用水。
(2)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參考答案】
14. ①. 排 ②. 點 ③. “排”和“點”兩字都運用了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青松生機盎然,皓月高懸遠空的優美情態。
……【
點此查看完整答案】(答案頁第一頁第四則,No.4)
20. 白居易關注現實、關注百姓疾苦;切實為民著想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