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字當“因為”講,“所以”相當于“……的原因”、“……的緣故”,用來表示原因。
如:
1.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前出師表》)————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先漢興盛發達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后漢衰敗滅亡的原因。
2.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強暴的秦國不敢出兵侵犯趙國的緣故,僅僅是因為有我們兩個在呀。
3.此世所以不傳也。(《石鐘山記》)————這就是世上不能流傳(石鐘山命名)的緣故。
“以”字當“拿”、“用”或“憑借”講,“所以”相當于“……的辦法”或“用來……的”,用來表示手段、方法、根據、工具等。
如:
1.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墨子·公輸》)————我知道怎樣抵御你的辦法了,我不說。
2.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前出師表》)——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盡忠陛下的職責和本分啊。
3.先王之所以為法者,民也。(《呂氏春秋·察今》)————先王制定法律的根據,是老百姓。
4.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師說》)————教師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釋疑難問題的人。
小結:在文言文里,“所以”是兩個詞。
“所”是特殊指示代詞,作介詞“以”的前置賓語,表示動作行為的手段、方式、工具或產生的原因。
由于介詞“以”具有表原因、憑借等功能,因此,“所以”這個凝固結構大致有兩種情形。
返回:文言文知識講座——固定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