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鄉偶書》的故事
華語網小學語文欄目組 簡單
賀知章生于公元六五九年,死于公元七四四年,活了八十五歲。
這首詩寫了唐朝詩人賀知章晚年的一段生活經歷。相傳在他十歲的時候,就和父親離開了家鄉越州永興(現在浙江蕭山),到長安(現在陜西西安)去求學。背井離鄉,和父親兩人相依為命,生活十分艱苦。有的時候吃不上一口飯;有的是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賀知章哪怕挨餓受凍,也要讀書。
賀知章的書讀得非常好,但是因為他不愿意向權貴阿諛奉承,所以每次科舉考試總考不中。生性耿直的賀知章并不因此自暴自棄,還是以頑強的毅力刻苦學習。直到他三十七歲的時候才考中了進士。后來在長安做秘書監等無足輕重的小官,他一直未受到重視,在政治上很不得志,常常飲酒作詩,來消除心中的不快。
賀知章和愛喝酒的李白是好朋友,兩人在一起飲酒、贈詩,相處得十分融洽。賀知章還擅長書法,尤其擅長寫草書和隸書。
天寶初年(約742年)八十三歲的賀知章,在外面度過了七十多個寒暑,終于邁著蹣跚的步子,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鄉。人老了,頭發早已花白了,但因為他多年和父親生活在一起,家鄉的口音沒有改變。當他踏上闊別了七十年的故土時,正碰上在村口玩耍的一群小孩,看著眼前這位老人,孩子們當然不認識他了,他們湊成一堆,迎上前去,很有禮貌地笑著向他打問:“老伯伯,您是從哪里來?”聽了孩子們的問話,賀知章感慨萬分,看著眼前這些活潑可愛的孩子,往事一一映入眼簾,寫下了這首《回鄉偶書》。
更多本課資料:古詩兩首 回鄉偶書 贈汪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