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霈《文學文本細讀講演錄·開頭的話》高中論述類文本閱讀題及答案
文學文本可以有許多種不同的載體。我國現代著名學者章太炎曾經給文學下過一個定義,叫做“文字之著于竹帛者”。這個定義實在是太過寬泛了,但卻指明了中國古代文學文本的載體曾經是“竹”和“帛”。竹是指竹簡,帛是指帛書。古代曾經把文字寫在竹簡或白絹上。除此之外,還有鑄在鐘鼎上的、刻在石碑上的�,F在,又有電子文本這樣一種全新的載體。不管是什么載體,都只是文學文本存在的物質外殼,不是文學文本本身。換一個說法,各種各樣記錄了文學符碼的載體,可以做第一文本;而第一文本被接受者掌握的內容,也就是閱讀中的意義整體,相應地可以做第二文本。第二文本才是我們要研究的真正的文學文本。德國現代哲學家海德格爾在他的著作《林中路》里說,貝多芬的四重奏的樂譜放在出版社的倉庫里,和地窖里的土豆沒有兩樣。的確,一箱箱《莎士比亞戲劇集》從印刷廠搬出來放在貨運車箱里,和其他貨物有什么區別呢?所以,對于文學文本的載體,對于第一文本,我們在文學理論批評研究中是不需要太多關注的。
那么,文學文本自身、它的本體究竟指什么呢?為了說清“文學文本”這個概念。我們先要了解文本的概念。文本在英語里是cexl,在詞源上與編織物(fexlile)有關系;文本也可以說是一種編織體。文本學已經成為一門學科,作為術語的文本,指的是具有層次結構的能指系統;它由構成文本的實體將特定意義傳達給讀者。這里所說的“能指”、“實體”有許多種。比如說建筑、舞蹈、音樂、繪畫,各自的文本是由彼此完全不同的能指、完全不同的實體構成的。文學文本用語言文字作為能指。但用語言文字作為能指的文本,也不一定都是文學文本,哲學、經濟學、物理學的著作也是以語言文字或者主要以語言文字作為能指。文學文本,是具有層次結構的語言組合體,它用語言文字傳達具有審美意味的情感,塑造具有審美意味的形象。層次性在這里是很關鍵的。理解文學文本,解讀文學文本,一定要注意到它的立體性、多層次性,不能是平面的、單一的。所謂“層次結構”,包括了表層和深層,構成文學文本的具體層次主要有語音、字形、詞義、句式、篇章結構、整體形象、意蘊與意味。
文學文本有口語文本和文字文本之分。人類最早的文學是口頭文學。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據說是采詩官從民間采集起來加工整理的,其中的作品原先是以口頭文本的形式存在的。古希臘的荷馬史詩原先也是口頭傳唱的�!�水滸傳》、《三國演義》的故事都曾經長期以口頭形式傳播�?谡Z文本在流傳中常常會發生許多變異�?谡Z的文學文本至今沒有完全消失,近年常見的人們在酒席間講的笑話,有些就屬于口語文學。在旅游的時候,導游有時也會給游客講唱富有當地特色的口語文學。
(選自王先霈《文學文本細讀講演錄·開頭的話》,有刪改)
4.從原文看,下列對“文學文本”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文學文本有著多樣化的載體,并且隨著時代的進程不斷變化發展。
B.文學文本是具有層次結構的能指系統,可將特定意義傳達給讀者。
C.文學文本是以用語言文字塑造審美形象為主要目的的語言組合體。
D.文學文本由至今仍在特定環境中流傳的口語的文學文本發展而來。
解析 C項主次顛倒。其對應的內容在第二段,原文的表述是“文學文本,是具有層次結構的語言組合體,它用語言文字傳達具有審美意味的情感,塑造具有審美意味的形象”,而選項中僅把“塑造審美形象為主要目的”,而忽略了它的另一個重要目的“傳達具有審美意味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