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旅伴
①他們來歷不同,但是同普通中國軍隊相比,是真正的“全國性”的軍隊,后者一般都按省份不同分別編制的。他們的籍貫和方言不一,但這似乎并不影響他們團結,只不過是時常作為開善意的玩笑的材料。我從來沒有見到過他們真的吵架。事實上,我在紅區旅行的全部時間中,我沒有看到紅軍戰士打過一次架,我認為這在年輕人中間是很突出的。
②雖然他們幾乎全體都遭遇過人生的悲劇,但是他們都沒有太悲傷,也許是因為年紀太輕的緣故。在我看來,他們相當快活,也許是我所看到過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國無產者。在中國,消極的滿足是普遍的現象,但是快活這種比較高一級的感情,卻的確是罕見的,這意味著對于生存有著一種自信的感覺。
③他們在路上幾乎整天都唱歌,能唱的歌無窮無盡。他們唱歌沒有人指揮,都是自發的,唱得很好。只要有一個人什么時候勁兒來了,或者想到了一個合適的歌,他就突然唱起來,指揮員和戰士們就都跟著唱。他們在夜里也唱,從農民那里學新的民歌,這時農民就拿出來陜西琵琶。
④他們有的那點紀律,似乎都是自覺遵守的。我們走過山上的一叢野杏樹時,他們忽然四散開來去摘野杏,個個裝滿了口袋,總是有人給我帶回來一把。臨走時他們好像一陣大風卷過一般又排列成行,趕緊上路,把耽誤了的時間補回來。但是在我們走過私人果園時,卻沒有人去碰一碰里面的果子,我們在村子里吃的糧食和蔬菜也是照價付錢的。
⑤就拿我所見到的來說,農民們對我的紅軍旅伴并無不滿的流露。有些農民似乎還十分友善,非常向著他們——這同最近分配土地和取消苛捐雜稅大概不無關系。他們很自愿地把他們的一點點吃的東西賣給我們,毫不猶豫地收下了蘇區的錢。我們在中午或傍晚到達一個村子時,當地蘇維埃的主席就立即給我們安排住處,指定爐灶給我們使用。我常常見到農村婦女或她們的女兒自動給我們拉風箱生火,同紅軍戰士說說笑笑——對中國婦女來說,特別是對陜西婦女來說,這是非常開通的一種現象。
⑥在路上的最后一天,我們在一個青翠的山谷中間的一個村子里歇腳吃中飯,所有的孩子們都來看他們頭一次看到的洋鬼子。我決定考他們一下。
⑦“什么叫共產黨員?”我問道。“共產黨員是幫助紅軍打白匪和國民黨的人,”一個十歲左右的孩子開腔道。“還有呢?”“他幫助我們打地主和資本家!”“那什么叫資本家呢?”這個問題可難住了一個孩子,可是另外一個孩子回答說:“資本家自己不干活,卻讓別人給他干活。”這個答復也許過分簡單化了,不過我繼續問:“這里有地主和資本家嗎?”“沒有!”他們都齊聲叫道,“他們都逃跑了!”“逃跑了?怕什么?”“怕我們的紅軍!”
⑧“我們的”軍隊,一個農村孩子說“他的”軍隊?顯然,這不是中國,但是,如果不是中國,又是什么國家呢?
(節選自埃德加·斯諾《紅星照耀中國》)
1.第①段中“普通中國軍隊”和“真正的‘全國性’的軍隊”分別指的是什么?
2.第②段從一個側面揭示了紅軍不斷發展壯大的原因,你認為這個原因是什么?
3.在作者看來,這些“紅軍旅伴”具有怎樣的特點?
4.談談你對第⑧段中畫線句子的理解。
參考答案:
1.國民黨軍隊 共產黨所領導的工農紅軍
2.紅軍戰士樂觀積極,對革命最終能取得勝利抱有堅定的信念。
3.團結友愛 樂觀向上 紀律嚴明 軍民關系融洽
4.根據地的人民,哪怕是一個農村孩子,都把紅軍當作是自己的軍隊,這與作者所知的國民黨統治的中國完全不同。這里不是作者以前看到的中國,而是“紅色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