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2024年新疆中考語文試卷)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題。
【材料一】
①中國的傳統醫學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兩漢時期已發展到較高的水平,診斷和治療的手段更加先進,并建立起中醫學的基礎理論。
②張仲景是東漢末年的名醫,他虛心向名醫求教,四處奔走,廣泛收集民間藥方,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臨床實踐,寫成了《傷寒雜病論》一書。這部著作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總結了各種疾病的癥候,提出在診斷上要辨證分析病情,然后對癥治療。他還發展了“治未病”的思想,提倡預防疾病。張仲景是中醫臨床理論體系的開創者,為中醫藥學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他醫術精湛,醫德高尚,被后世稱為“醫圣”。
③東漢末年的另一位名醫華佗,不僅擅長用針灸、湯藥為人治病,而且能實施外科手術。他發明了“麻沸散”,讓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覺,然后進行各種手術。華佗還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活動姿態,創編出了“五禽戲”,幫助人們強身健體。
——(選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
【材料二】
①早在2000多年前,中醫藥就沿著古絲綢之路傳向世界。如今,中醫館開到越來越多國家、藥企加速國際化布局、海外教育開展順利……多年來,中國不斷加大中醫藥服務出口力度,貢獻具有中國特色的健康方案,中醫藥海外接受度越來越高。
②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統計,中醫藥已經傳播至世界196個國家和地區。中醫藥內容納入16個自由貿易協定,建設31個國家中醫藥服務出口基地。中醫針灸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醫典籍《黃帝內經》和《本草綱目》被列入“世界記憶名錄”,中醫藥的國際認可度和影響力持續提升。
③在匈牙利,每年的中醫大型義診活動現場就診者排起長隊;在南非,針灸成了約翰內斯堡大學最受歡迎、最難申請的專業之一;在柬埔寨,中國醫療隊用中醫藥醫療服務幫助當地提高了醫療水平,贏得各界普遍贊譽……
④中醫藥“走出去”步伐堅實,深化了世界各國對中華文明的了解,已成為促進全球衛生健康事業、增進人民健康福祉、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力量。
(選自《人民日報》2024年3月29日,有刪改)
【材料三】
①中醫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亦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藥非遺傳承保護,必須堅持“守正創新”的發展方向。具體分為五個方面:第一,保持中醫藥優勢與特色,堅持中醫藥主體發展,是“守正創新”的核心。第二,應堅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注重發掘中醫古籍文獻精華,不斷豐富中醫理論與實踐,是“守正創新”的關鍵。第三,發揮中醫藥養生保健、防病治病作用,有效實現民眾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的目的,是“守正創新”的不竭動力。第四,堅持中西醫優勢互補、協同創新,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發掘中醫藥寶庫財富,是“守正創新”的有效途徑。第五,致力營造珍惜、熱愛、享受與發展中醫藥的社會氛圍,有效服務民眾健康,是“守正創新”的根基。
②中醫藥非遺承載的優秀傳統文化對當今世界和平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推動中醫藥非遺服務人類健康,才利于海外民眾深入體驗中醫藥智慧與實踐魅力,也是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途經。
(選自《光明日報》2024年4月30日,有刪改)
1. 下列對材料信息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 張仲景被當世稱為“醫圣”,是因為他收集民間藥方,結合臨床實踐,寫成《傷寒雜病論》。
B. 2000多年前,中醫藥就沿著古絲綢之路傳向世界,時至今日,已經傳播至世界196個國家。
C. 中醫藥不斷地“走出去”,在國外廣受贊譽,已成為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重要力量。
D. 中醫藥非遺傳承保護,必須“守正創新”。只有堅持中西醫優勢互補,才能達到創新目的。
2. 下列對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材料一列舉張仲景開創中醫臨床理論體系、提出預防疾病并實施外科手術等事例,證明兩漢時期中醫診斷和治療手段更加先進。
B. 材料二通過數據統計和列舉中醫藥國外發展情況,表明中醫藥傳播廣泛和國際認可度的提升,體現出中醫藥在國外的影響力。
C. 材料三論述了推進中醫藥非遺傳承保護必須堅持“守正創新”的發展方向。條分縷析,層次分明,語言嚴謹,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D. 中醫歷史悠久,中醫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更好地服務人類健康。
3. 學校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圍繞“如何傳承中醫藥文化”,你可以提出哪些建議?
【參考答案】
1. C
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