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2024年河南中考語文試卷)閱讀下面兩個文本,完成1-3題。(共11分)
【文本一】
科學與藝術
①早在100多年前,赫胥黎在一次題為《科學與藝術》的講演中說,科學與藝術就是自然這塊獎章的正面和反面,它的一面以思想表達事物的永恒秩序,另一面則以感情表達事物的永恒秩序�?茖W與藝術是人類文明的兩大支柱,它們有什么共性呢?
②第一,科學與藝術都追求普遍性和永恒性,追求真和美。關于普遍性和永恒性是不言而喻的,科學求真和藝術求美也無須贅言�?茖W追求的美主要是和諧之美和簡潔之美。至于藝術求真,是藝術家通過自己的感悟把事物的本質揭示出來,這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藝術創作原則。
③第二,科學與藝術有共同的評判標準,其中創新性是最主要的。只不過在藝術那里把創新性叫作“藝術風格”。例如,李白的詩“豪邁奔放,飄逸若仙”,是浪漫主義風格;杜甫的詩則“深沉蘊蓄,抑揚曲折”,是現實主義風格。
④科學研究如何才能創新?首先,要有長期的知識積累。任何偉大的科學成果都不是憑空起高樓的,都需要有豐厚的知識作基礎。其次,要有豐富的想象力。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他認為,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僅僅是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從新的角度看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
⑤科學與藝術在人類早期是統一的,后來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才逐步分化。福樓拜早在19世紀中葉就預言:“越往前走,藝術越要科學化,同時科學也要藝術化。兩者在山麓分手,回頭又在山頂會合。”科學與藝術的相互交融已經成為當今世界科學文化發展的特征之一。
⑥藝術的科學化已經逐步成為現實,很多藝術創作,離不開科學技術。而科學要藝術化,我的理解有兩點:第一,科普要藝術化,要通過藝術化的手法,把一些科學和技術的知識普及給大眾,要通俗風趣,讓大眾易于接受,最好還能彰顯藝術之美,這樣才能夠吸引更多人。第二,科幻小說和科幻影視作品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科學的藝術化。一部好的科幻作品不僅要對現有科學或技術的神奇富有想象,而且要大膽設想和預測科學技術未來可能的走向,這樣的科幻作品才能夠激發青少年的想象力。
(摘編自嚴加安《科學與藝術》)
【文本二】
①科學研究的過程險阻重重,為什么杰出人才能夠克服諸多困難、不斷創新?有人認為是因為他們擁有堅強的意志。這確實是原因的一個方面。但是,杰出人才對于自己去追求創新有著更為高遠的想法。邱成桐院士認為,數學的美和藝術的美是相通的,真和美總是聯系在一起的,對美的探究和追求是讓數學家不停鉆研的動力。
②對美的探究和追求,不僅讓科學家愿意克服現實中的種種困難,以獲得最高的美的精神享受,而且也使他們更注重在創造活動中的精神追求,而不是各種功利的獲取。在這種狀態下產生出的科研成果,通常具有典范的價值。
(摘編自沈致隆《科學與藝術的聯系和交融》)
1. 文本一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3分)
2. 科學研究怎樣才能創新?請結合文本一第④段和文本二簡要概括。(4分)
3. 下面的材料,能作為文本一第⑥段的佐證材料嗎?請簡要說明理由。(4分)
《磁流體藝術:綻放》是2024年“第六屆藝術與科學國際作品展”中展出的作品,它以視頻形式呈現了納米級的磁性顆粒形成的磁流體,在磁力、重力和張力的共同作用下自由流淌所產生的優美造型。視頻畫面呈現的造型如同綻放的花蕾,又似翩翩起舞的精靈。
【參考答案】
1. 引用赫胥黎的話,讓讀者了解科學與藝術之間的緊密關系,提出二者“有什么共性”的問題,引出下文對二者共性的闡釋。(意思對即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