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高三學生布置了一道材料作文題。材料的內容畫的是一組漫畫:一群人,每個人背著一個超過身高的碩大十字架在埋頭趕路。他們走得好辛苦啊。在這些人當中,有一個人開始動腦筋了。他趁人不備,用鋸子把十字架的末端鋸下去了一截。嘿,明顯輕松了許多。很快,他就走到隊伍的前面去了。在某方面嘗到了甜頭的人,會一次次地萌生以同樣方式追求甜頭的心思。這個人也不例外。他再次拿出鋸子,把十字架的末端又鋸去了一截。更加輕松了,他得意地哼起了小曲。突然,面前出現了一道深谷。背著十字架趕路的人們紛紛把長長的十字架搭在深谷的兩邊——彼時拖累人的十字架,此時化作了通向彼岸的橋梁。那么多人,輕松愉快地從自己的十字架上通過,如愿以償地走到深谷那邊去了。而那個取巧的人,卻因為變短的十字架無法架在深谷兩邊,而永遠被留在了深谷這邊……
與其說我給高三學生提供了一道材料作文題,不如說我給他們提供了一種人生借鑒。終于廢寢忘食地熬到了高三,背上十字架的分量陡然加重。百套卷、千道題、萬種法——你可生出了偷巧的心?鋸子在身內,鋸子在身外。鋸子的利齒,隨時樂意幫你鋸掉沉重十字架的末端。但是,深谷不遷就短處,殘缺的十字架只能編織殘缺的夢,因為它無法連接夢想的兩岸。
何止高三?人生時時處處不都是如此嗎?
“小聰明”不是“智慧”,但“小聰明”往往比“智慧”更容易博得當下的掌聲。當一個個十字架被聰明的手一次次地鋸斷鋸短,卸了重負的人在偷笑,愚鈍的裁判員看不出這個沖在最前面的運動員原是作弊者,激動萬分地宣布了一項新紀錄的誕生。深谷沒有出現在今天,深谷甚至也可能不會出現在明天。但是,深谷總是不動聲色地橫亙在我們必然經過的前方某處,等著在一個繞不開的時刻看我們的笑話。
飲鴆止渴、剜肉補瘡、聰明反被聰明誤,古人造出了這些詞,預備給后人恰當地使用。而我們,果然就用上了,并且用得恰當到讓人悲涼。是誰,天生一顆偷巧的心,鋸短十字架成了欲望的本能動作。殘缺的十字架,詛咒般地投影于你我他的生活——餐桌上有之、馬路上有之、空氣中有之……只有匯報材料的數據中沒有,但這是一種更大的取巧。
什么時候我們才能徹底明了:捷徑,其實是最遠的路;偷來的巧,其實是致命的拙。
1. 通讀全文,說說作者為什么認為“偷來的巧是致命的拙”。
2. 第三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3. 文中多次提到的“十字架”“深谷”有怎樣的含義?
4. 閱讀下面鏈接材料,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對“鋸短十字架”這種行為的看法。
材料一:一幼兒園園長講述很多小朋友在畫“藍天”的時候總是誤用灰色的彩筆。老師們抱怨孩子太笨,把天空畫成了耗子毛的顏色。殊不知,孩子們正是照著“藍天”在畫“藍天”。
材料二:記者實地調查了解,有著“風箏之鄉”“蔬菜之鄉”美譽的山東濰坊市,眾多中小企業鑿井排污在當地已非秘密。在當地,隨著需求逐年增多,打井灌污已形成一條初具規模的地下產業鏈。正因為如此,濰坊近年來地下水污染不斷加重,正從一般淺水層蔓延至150米以下的地下深水層。
參考答案
1.這種“偷來的巧”也許會獲得一時的快樂、幸福,但終因自己的短處而阻礙前進的道路,從而換來長時間的辛勞、痛苦,所以說是“致命的拙”。
2.內容上,它運用反問句,強調人生中的這種現象屢見不鮮;結構上,它承上啟下,由上文過渡到下文對人生中偷巧的論述。
3.“十字架”比喻人生的壓力、承擔的責任等,“深谷”比喻人生中遇到的困難、挫折等。
4.示例:藍天不再,在孩子們的筆下成為“灰天”;地下水污染加重,為了一時的經濟利益,不顧子孫后代,這種短視的行為正是“鋸短十字架”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表現。人的一生,該背的“十字架”就一定要背,該擔的責任就一定不能推脫。急功近利,投機取巧最終是靠不住的。
(11)郝金紅《多帶一雙備用鞋》初中散文閱讀及答案
22歲那年,他從臺灣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后,應聘到一家電視臺當外線實習記者。
一個月后,采訪部主任交給他一個任務:一周后采訪臺灣赫赫有名的“怪才”李敖。他知道,李敖為人孤傲,以前就有很多記者采訪他時,遭遇過不少的尷尬。因此,為了完成第一次采訪,他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包括仔細研究李敖接受采訪的一些視頻短片、李敖的家世背景、李敖的個人喜好,甚至李敖的穿衣習慣、生活起居、愛吃什么菜等每一個細節,他都考慮進去了。
經過一周的緊張工作,一切準備就緒,就等著與李敖會面了。這天早上,他背起采訪包,正要走出家門,父親從后面喊住了他:“你準備得怎么樣?”“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他信心百倍地告訴父親�!芭�。 ”父親輕輕點頭,并沒有夸獎兒子。
沉思片刻,他走到兒子面前:“能讓我看看你的采訪包里面都裝了些什么嗎? ”“當然可以了。 ”他一直信任父親。他放下采訪包,拉開拉鏈讓父親檢查。
看著鼓鼓囊囊的采訪包,父親未置可否,而是將里面的話筒呀、資料呀等東西一樣一樣拿出來擺在地上。等到里面全拿空了,父親這才抬起頭來說:“我看你還少了一樣! ”他愕然:“不會吧,我準備了一個星期,而且昨晚我還仔仔細細地檢查了一遍,絕對不會少東西的。 ”
“是少了一樣! ”父親的語氣那么堅決�!笆鞘裁茨�?”他追問父親�!澳銘摓樽约憾鄿蕚湟浑p鞋,而且是一雙結實的鞋子!”父親目光深沉地看著他。他笑了:“鞋子?你看我的腳上不就穿著鞋子嗎?一次采訪,要兩雙鞋子干什么?”他對父親的要求感到好笑。然而,父親的表情很嚴肅,絲毫沒有開玩笑的樣子:“你與被采訪人約好了嗎? ”“一周前就約好了,沒問題!”他回答得干脆�!暗�,如果因為他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拒絕今天的采訪呢?”“這……”這個問題他事先的確沒有想到。
“所以,你必須要有最壞的打算,要勝利完成這次任務,必須準備跑更多的路,你要準備磨破腳下的鞋子。 ”
父親的一席話使他猛醒:是啊,我為什么就沒有預計到這些困難呢?從那以后,每次采訪前,他都要做最壞的打算,將準備工作做得更細。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我時刻記住父親的提醒,在自己的采訪包里,多準備一雙跑路的鞋子! ”
正是憑著這股 “多帶一雙備用鞋”的精神,他從一個跑新聞的小記者,逐漸成長為臺灣地區第一男主播。他就是曾經連續五年成為“臺灣最受歡迎的十大主播”之一、現鳳凰衛視“一虎一席談”主持人的知名主播胡一虎。
如果沒有對困難的充分預計,沒有比別人多跑一段路的認真準備,即使你有再宏偉的夢想,也可能夭折于那些突如其來的打擊。所以,在人生行囊里,不妨多帶一雙備用鞋,去迎接未來更為艱苦的磨礪和挑戰。
1. 請寫出題目“多帶一雙備用鞋”的含義。
2. 通讀全文,用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
3. 結合文章來看,胡一虎能成為“臺灣最受歡迎的十大主播”之一、鳳凰衛視的著名節目主持人,除了自身的努力外,還有什么原因?
4. 為了迎接未來更為艱苦的磨礪和挑戰,在人生行囊里,除了“多帶一雙備用鞋”,你認為還可以帶上什么?
參考答案
1.做事時,要考慮周全,盡可能多準備幾套備用方案,以防萬一;要認真勤奮,要有比別人付出更多汗水的心理準備。
2.胡一虎的父親在兒子采訪前,及時向他提出“多帶一雙備用鞋”的忠告。
3.還與他的父親教子有方密不可分,父親及時的提醒教導幫助兒子一步步邁向成功。
4.示例:帶上豐富的知識儲備。也許在遇上難關、無人可求助時,一份報紙、一本雜志、一本圖書可以幫助我們一解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