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假條的哭訴
因為某種正當或者不正當的原因,不想參與某項事情或活動,就得請假。
朋友間的一個托詞、違約時的一句謊言,本不應屬于請假條的范圍,但時下卻具備了與請假條相似的功能。
請假條本是請求準假不參加某項工作、學習、活動的文書,但現在更多的卻成了一種托詞和公然欺騙的工具。一種雙方擺脫責任的條陳。
試看一二:
鏡頭一:
學校中,老師在課堂上要求,不想聽課的,寫假條,可以走人。為什么呢?規章制度規定教學期間出了事情老師要負責任,寫個假條,好像生死文書,外出有某種差錯老師沒了責任。學生呢?只顧自由自在,誰想那么多?
鏡頭二:
工作中,領導考勤夾內,假條一大堆,理由眾多,或頭昏、或腳痛、或出差、或開會,其實或許是相約釣魚、或許是研究麻將之術、或許是到某洗腳城休養身心。責任的缺失,請假條也身價倍跌。
可憐的請假條,你居然成了騙子,是誰——把你變成了騙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