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經常觀察小孩子玩游戲嗎?如果有你就會發現,小孩子玩游戲的時候,總是喜歡變更規則、界線、角色和游戲方式。他們花在翻新游戲的時間,甚至比實際游戲的時間還多。大多數小孩不喜歡受人限制,不喜歡千篇一律,喜歡不停地創新,再創新。
研究行銷管理的專家們曾經提出過一個觀點:競爭會造成限制。這個意思是說,傳統上一般人習慣用“硬碰硬”的方式與人正面競爭,但是這種短兵相接的方式并不見得是最有效的制勝之道,反而會限制成功。因為當你正面去競爭的時候,等于你完全認同這個游戲,并愿意遵守某些固定的規則與觀念,你的思想就會受制于某一個框框,反而阻礙你發揮自己的創造力。
絕大多數人寧愿相信,遵守既定規則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否則,如果人人都想要打破規矩,豈不是天下大亂?然而,管理專家強調,這只是一種鼓勵突破思考的方法,讓你更準確、有效地達到目標。換句話說,“要打破的是規則,而不是法律�!�
通常情況下,具有突破性思考特征的人,他們和舊式的行業規則格格不入,對每件事都產生質疑,不喜歡墨守成規,偏愛自由游蕩。這也是為什么說“最具突破思考力的是小孩子”的最好理由。
專門從事運動心理學研究的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羅伯特·克利杰在他的著作《改變游戲規則》中指出:“在運動場上,很多運動選手創造的佳績,都是因為打破了傳統的比賽方法�!苯艹龅倪\動選手普遍具有這種“改變游戲規則”的特征。
根據羅伯特·克利杰的結論:突破思考是一種心態,可以鼓勵人不斷學習,不停地創造,所以,如果你想改變習慣,嘗試新的挑戰,那就突破規則,改變游戲方法吧!
所謂改變游戲規則,就是要掌握主控權。要改變規則不難,關鍵在于有沒有求變的決心。一般人遇到沒有把握的狀況常常會猶豫,所以說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通常情況下,你決定“變”還是“不變”的標準是,如果你從前的經驗中找不到任何成功的例子,你就做最壞的打算--可以賠多少?只要賠得起你就做,更何況它可能會贏。
是否求變,還有一個規則:愈多人說不,就愈該改變。在1993年美國大選中,克林頓曾經說過一句話:“我們要改變游戲規則……”而布什總統卻說:“我有豐富的經驗!”也許布什落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輸在“往后看”,而不是“向前看”。
很多人總是在遭遇很大危機的時候,才想到要改變,但到了這一步已經太晚了,應該未雨綢繆,在最好的時候,發展最快、最得意的時候,就要考慮改變。一般人最可怕的心態是,習慣于某一種固定的模式,他們認為:“我過去做得很好��!為什么要改變?”他們絲毫沒有察覺,其實,失敗往往就從現在開始。
你應該相信一件事,當愈多的人說“不”的時候,就是必須改變的時候。因為,絕大多數的人并沒有預見未來,他們只相信現在看到的,認為現在已經做得很好了。而過去的成就只是留下腳印,而不是讓你感到自滿。如果你想改變,卻遇到阻力,別人不相信你,最好的方法就是做給他看!
有句話說,最大的風險是不敢冒險,最大的錯誤是不敢犯錯。大多數的人之所以不敢冒險,也不敢犯錯,因為他們只相信看得見的事。那些他們還沒見到的事,他們習慣用經驗去分析,而經驗告訴他們的答案往往令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但對那些成功的人就不一樣了。成功的人通常具有一種特征:喜歡做夢,而且不怕嘗試錯誤。他們相信,心中的夢是支撐他們勇往直前的力量,而不怕犯錯,才能積累成功的資本。因為有了夢想,所以他們對失敗與風險比較能持樂觀的看法。而且,這些成功的人,通常是成功了兩次--他們在潛意識里相信自己已經成功,然后他們真的就成功了!
人的潛力,很多是被后天的環境框死的。這話怎么說呢?我們知道很多的游戲規則是我們自己訂的,結果這些規則反而束縛了我們的創造力。
因此,做任何事沒有規則不行,但過于因循守舊、墨守成規也不行。適當之時,要善于改變眾人所循的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