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 窗边的小豆豆在线阅读 | 《史记》在线阅读与翻译 | 老人与海在线阅读 | 中考散文阅读题集下载 | 中考语文试卷下载 |
《朝花夕拾》在线阅读 | 海底两万里在线阅读 | 《道德经》在线阅读 | 朱自清散文集 | 2024中考主题阅读41则 |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下载 |
中國的傳統歲時節日與商業貿易有著密切的關系。所謂廟會就是舊時在寺廟里或附近在節日或規定的日子里舉行的集市。中國的傳統歲節促進了社會的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而社會的商品生產又促使傳統節日的內容更豐富,規模更大,從而促使傳統節日的穩定發展。傳統年節和商業貿易相輔相成,其相互容納、相互滲透的作用推動傳統節日和商貿的共同繁榮。
古代的中國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社會,商品經濟不很發達。但人們之間的商品交換是必不可少的。日常生活中需要商品交換來滿足基本生活需要和生產需要。而在節日期間,商品交換尤為突出。即使平時自給自足的小農家庭,到節日時也往往用自己的一些生產物作為商品來交換自己需要的其他商品,從而在整體上擴大了商品的種類和數量。投放節日市場的商品量較之平時有較大的增加,節日期間需要進行交換的群眾又很普遍。因此,節日期間往往是購銷兩旺,商品成交額遠遠高于平時。對于中國封建社會以自然經濟為主導的經濟來說,民間的歲節活動無疑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從民間節日期間流行的生產物品來看,時令產品是其主體——為消災祈福提供了必要的祭祀用品。端午節的艾蒿和菖蒲,這兩種具有藥用價值的節日物品,是舊時瑞午節不可缺少的東西。茱萸對重陽節也具有重要意義,佩茱萸成為重陽節祈福消災和親人間相互祝福的重要手段。同時,一定的時令產品為節日食品提供了原料,而節日食品又往往成為特定節日的重要標志。對于一般人來講,節日食品是對日常膳食的一種調劑。節日來到時,人們利用時鮮產品精心加工,其制作和進食過程,何嘗不是歡度節日不可或缺的內容?但另一方面,或由于不能自給自足,或出于交換其他生活用品的需要,人們在節日期間都要到集市去交換這些時令商品和節日食品,以及節日中的日常用品,從而進一步促使節日的興盛。
從相關的歷史記載看,我國歷史上的商品交換大都是通過廟會、集市、趕圩等社群集會來進行的。中國的傳統歲節,不僅為社群成員提供了聚會的場所和時間,也為商品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機遇。由于傳統節日都是一年一循環,日期也是固定不變的,因此,節日期間的商品貿易具有穩定性和周期性,有些節日的內容可以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不變,相關的商貿活動也就保持著特殊的穩定性,盡管商品的花色、品種總是不斷變化的。每當節日過去后,那些與節日相關的商貿活動也隨之中止。
6.下列對“廟會”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A.廟會是中國的傳統歲時節日,在此期間舉行集市商貿活動。
B.廟會是古代中國百姓滿足基本生活需要和生產需要的商貿活動。
C.廟會是舊時由寺廟或附近地方作為舉辦方舉行酌集市商貿活動。
D.廟會是舊時在節日或規定的日子里在寺廟里或寺廟附近舉行的集市。
7.下列表述不屬于中國傳統節日和商貿活動之間關系的一項是( )
A.中國的傳統歲節,為商品交換和商品繁榮提供了機遇。
B.古代中國人民之間的商品交換在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
C.節日期間的商品交換進一步促使了節日的豐富和發展。
D.中國的傳統年節和商業貿易是相輔相成、相互容納的。
8.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A.中國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為主導的社會,所以商品經濟不很發達。
B.節日期間人們到集市去交換食品,節日食品往往成為特定節日的重要標志。
C.我國歷史上的商品交換都是通過廟會、集市、趕圩等社群集會來進行的。
D.傳統節日和商業貿易相互促進,每當節日過后,商貿活動也隨之中止。
參考答案:
6.D(A項.廟會是“在節日或規定的日子里”舉行的集市,不只是在節日期間舉行,所以錯誤。B項,文中沒有這種說法 …點此進入高中說明文閱讀訓練參考答案100則查看完整參考答案(本文答案在第2頁)…8.B(A項,應該是“古代的中國”;C項,由原文“我國歷史上的商品交換大都是通過廟會、集市、趕圩等社群集會來進行的”可知,該項的表述是錯在“都是”。D項,應是“與節日相關的”商貿活動也隨之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