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定制:最欣賞的設計師是大自然
記者:此前“無用”工作室有承接高級定制嗎?您為彭麗媛女士定制服裝的過程是怎樣的?
馬可:這次為彭麗媛女士提供的部分服裝是我首次嘗試為專人設計,我對專人設計的理解是——符合設計師個人審美、價值觀的前提下為特定對象所提供的適合其需求的服裝服飾。
記者:您怎樣看待這次“一夜成名”?
馬可:我會一如既往地生活。所有聲名財富都是鏡花水月。
記者:您最欣賞的設計師是誰?
馬可:我最欣賞的設計師是大自然,它設計的70億人中沒有兩個完全相同。
記者:您怎樣理解“世界的,中國的”?
馬可:世界就像一個人的身體,不同的國家就像身體的各個部分。關鍵的不是哪個國家是心臟、哪個國家是大腦或是皮毛,而是每個國家對世界都有不同的價值。包容差異才能產生和諧,而包容的前提就是不以自我為中心。
談“中國范兒”:穿起來像中國人的服裝
記者:有人說,這次彭麗媛女士著裝為本土高端品牌帶來了難得的發展良機,也可能使中國消費者盲目追求國外奢侈品牌成為過去式。您怎樣看待這次引發的中國本土設計的發展機會?
馬可:好事!中國人可以正視鏡子里的自己了。不久前有一個人問我:什么是“中國”時裝?
回答:穿起來像個中國人的服裝。
記者:在當下中國,一面是價廉低質的成衣到處飛,一面是富人對國外奢侈時裝的狂熱。作為設計師,您覺得有什么責任?
馬可:今天的時代中真正的時尚不再是潮流推動的空洞漂亮的包裝,而應該是回歸平凡中再見到的非凡,我相信真正的奢華不在價格,而應在其代表的精神。我理解的設計師的責任包括三類,對于過去文化的傳承責任,對于當下的道德責任以及對于未來的生態責任。道德責任是指設計師不過分地刺激人們的感官欲望而企圖引發更多的盲目消費,以期更大的商業利益。
談“無用”:非品牌非時裝的公益組織
記者:從“例外”到“無用”,從高級成衣到高級定制,17年中,您個人經歷的最大困難是什么?
馬可:30歲以前是想明白“我”到底是誰,30歲以后是如何讓這個“我”消失。
記者:您如何描繪作為設計師的自己?
馬可:這個世界不缺乏能夠設計出時尚的、優雅的、性感的、漂亮的時裝的設計師,但非常缺乏真正的服裝設計師。在我的字典里,“時裝”和“服裝”這兩個詞的含義有天壤之別。
記者:此前您曾強調“無用”是一個公益組織而非品牌,也非時裝。這是為什么?
馬可:“無用”既無經營策略和商品企劃,也沒有目標市場定位和營業目標,更沒有響應各種流行趨勢,創建7年還沒有開過一家專賣店,怎么看都不像是時裝或是一個品牌。
談廣東:一個比故鄉更為熟悉的異鄉
記者:如果時光倒流17年,您會做怎樣的選擇?作為東北人,您對廣東有什么感覺?
馬可:有些人來到人世是注定要去完成某種使命的,無論境遇如何,長期對信念的堅持和踐行總會吸引機遇。廣東對我意味著生活了14年的廣州和7年的珠海和老火靚湯,占據了我一半的生命歷程。是一個比故鄉更為熟悉的異鄉。
記者:目前微博上眾說紛紜,“例外”與“無用”的關系。有人說“例外”搭了“無用”的順風車,這兩個品牌關系如何?您在其中擔任什么樣的角色?
馬可:“例外”為我和毛繼鴻于1996年在廣州創立的中國第一個設計師品牌,我在1996年一一2006年擔任例外設計總監,現任其藝術指導。我于2006年在珠海創建“無用”設計工作室,“無用”,是一個致力于傳統民間手工藝的傳承與創新的公益性團體,其目標在于通過手工精心制作的出品向世人倡導:過自由簡樸的生活,追求心靈的成長與自由。
13.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馬可認為“世界的,中國的”,即各個國家的設計都有各自的特點,彼此雖然有差異,但都不可以自我為中心,應互相包容,才能產生和諧。
B.面對記者的發問,馬可理解的設計師的責任,指的是傳承過去文化的責任,擔當對當下的道德責任,擔當對未來的生態責任等三類。
C.“30歲以前是想明白‘我’到底是誰,30歲以后是如何讓這個‘我’消失”指的是30歲以前響應各種流行趨勢,30歲之后消彌自我,不張揚自我個性。
D.文章由四個話題串成,在一問一答中推動訪談的進行,從不同角度展示了一個淡泊名利、勇于擔當、理念獨到、精神充盈的有血有肉的形象。
E.馬可的回答機敏智慧、措辭得體,對自己的經歷娓娓道來,言語細膩委婉。全文敘述、議論、抒情有機結合,富有哲理,啟人遐思。
14.“談廣東”一節,記者的訪談提問有什么特點和作用?(4分)
15.請結合文本談談你怎樣理解“真正的奢華在精神”?(6分)
參考答案:
13.(5分)CE(C應為:馬可認為,自己30歲以前像其他設計師一樣,響應各種流行趨勢,做一個時裝設計師,而希望30歲以后能夠成為一名真正的服裝設計師。E應為:自己親歷并非馬可敘說重點,文本言語直白,沒有抒情。)…點此查看本文完整答案(答案頁第1頁)…15.(6分)(1)奢華一般就物質而論,但在馬可看來,聲名財富和品牌時尚都是鏡花水月;(2)要回歸平凡,過自由簡樸的生活,追求心靈的成長與自由;(3)努力做公益事業,承擔社會責任。(每點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