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明《為什么人們寧愿相信謠言》高三議論文閱讀題及答案
人們在生活中總會遇到一些沒有根據的謠言。這個時候,如何讓人相信正確的事實?如果你認為,只需要把事實告訴那些誤信了謠言的人,他們就會改變自己的信念,那你就太天真了。
1998年,英國醫生安德魯在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發表文章,聲稱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風疹三聯疫苗與自閉癥存在相關性。西方社會的許多家長由此不敢給孩子打三聯疫苗。然而,安德魯的報告后來被證實是錯誤的,作者也因為存在學術不端而被吊銷了行醫資格。世界衛生組織等權威機構都對此作出了專門的說明。
然而,2014年,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的政治科學研究者布倫登?奈恩及同事隨機選擇了1700多名父母,這些父母的孩子都在17歲以下。針對三聯疫苗的傳言,這些父母接受了呈現事實的各種不同的干預方式,結果無一有效。不僅如此,這些辟謠措施還可能適得其反。這種現象奈恩在2013年的一項研究中也曾發現。當時他考察了媒體對政治家說法的糾正會產生什么作用。結果他發現,政治家的支持者看到糾正信息之后,會更加支持政治家的說法。這種現象被稱為“逆火效應”。
心理學家對此有一套解釋。在日常的溝通中,人們有一個“隱性的規范”,即默認對方跟你說的話是真誠的、重要的、清晰的,除非有顯著的反面證據讓你對此產生懷疑。根據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心理學家史蒂芬解釋說,盡管人們可以對一個信念產生懷疑,但這需要較高程度的注意力、信息高度可疑,或是在接收信息時就存在高度不信任。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是傾向于接受信息而不是拒絕它的,因為并沒有突出的標志物提醒聽者對它產生懷疑。甚至,一部分學者還提出,一個人如果要理解一個說法,那么他必須至少暫時性地接受這個說法為“真”。換句話說,“相信”是人類理解一件事情的必要前提。心理學家過去二十多年的研究已經反復證明,即便一個錯誤說法被修正,它在人腦中的影響也可以是持續性的。對于已經接受了錯誤信息的人來說,讓他們回復到從未接觸過的狀態,是極為困難的事情。
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跟人的自我防御的心理機制有關。心理學家提出了“自我肯定理理論”它指的是,人們有動力去維護自我的完整性�;谶@種理論,奈恩正在嘗試一種不同尋常的方式去糾正錯誤信念:不是著眼于告訴人們正確的事實,而是把著力點放在人們對自我的信念上。比如說,他已經發現,如果先讓人們回憶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刻,再讓他們去接觸那些意見分歧很大的話題,比如氣候變化,那么人們就會在接受不同觀點上變得更加開放。然而,不可能每次在糾正人們錯誤認知的時候先讓他們寫一篇文章回憶自己感覺良好的時刻。對此,奈恩給出的是另一種解決方案。比如圍繞埃博拉病毒,非洲出現了許多謠言。有人認為這種病毒并不存在,有人認為它是政府的陰謀,也有人認為它是西方人士帶入的。面對這種情況,僅僅通過世界衛生組織和疾控中心提供科學事實是不足以改變人們的信念的。他提出一種相對耗時但也許會更有效的方法:跟當地被人們信任的社區領袖合作,一個一個村子做工作。但愿這是一種良法。
5.在下列各項中,不屬于“逆火效應”的一項是( )
A.2008年,“廣元的橘子在剝了皮后的白須上發現小蛆狀的病蟲”的傳言在短信圈大量轉發,四川省農業廳發布辟謠公告,卻導致全國范圍內柑橘滯銷。
B.2010年2月,山西一些地區要發生地震的消息通過短信、網絡等渠道瘋狂傳播,盡管有部分人不相信,但還是有數百萬群眾走上街頭“躲避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