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新科學家》報道,為盡可能減少颶風帶來的損失,科學家提出了五花八門的消除颶風或降低颶風強度的方法。
有人提出,用核武器摧毀熱帶氣旋。專家認為,這種方法不會有什么效果。核爆炸物會產生沖擊波或者高壓脈沖,這種沖擊波從爆炸現場以快于聲速的速度傳播開來。在震動通過后,這種活動不會提高大氣壓力。正常的大氣壓力,相當于每平方米的表面上承受10噸的空氣。在最強大的颶風中,只有9噸空氣。如果要把5級颶風變成2級颶風的話,必須在風眼(強烈的熱帶氣旋最中心是下沉的空氣,將形成一個風眼)里為每平方米增加半噸空氣,或者說在半徑20公里的風眼里增加總共5億噸空氣,移動這么多的空氣是難以想像的。
還有一種設想是,在微弱的熱帶海浪和低氣壓形成颶風前對其進行摧毀。但科學家認為這也是不可能的。在大西洋附近,每年約有80個大氣擾動產生,但每年只有5個這樣的擾動最后成為颶風。在形成颶風前,無法預測哪一個會發展成颶風,盲目干預只會付出毫無意義的代價。
數十年來,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曾利用飛機在颶風內部最高、最冷處投撒碘化銀,試圖減少颶風的威力。碘化銀能夠產生過冷水(保持在凝結點以下溫度的液態水)來冷卻內部云層,促使其釋放潛在的熱量,并使得外部降雨云增多,從而削弱了風眼墻(包圍風眼的是圓桶狀的風眼墻,風眼墻內對流非常強烈,也是熱帶氣旋風力最強的地方)的強度。但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要有足夠的過冷水氣。觀測結果顯示,由于種種原因,大多數颶風沒有獲得足夠的過冷水氣。
另一種策略是,在颶風到來之前將薄薄的一層魚油覆蓋在海洋表面,阻止海水與空氣的“交流”,減少海水蒸發,從根本上減緩颶風的生成。但麻省理工學院颶風專家凱利·伊曼紐爾2004年進行的實驗表明,強風會令魚油層分散,使它無法發揮作用。他說,最好的辦法可能就是利用氣候系統的混亂特征去改變颶風行進的路線,令其遠離人口眾多的城市,這也是美國“大氣與環境研究”研發公司的研究人員羅斯·霍夫曼所提出的主意。這一想法建立在“蝴蝶效應”理論之上:對諸如颶風等混亂的氣候系統進行輕微的改變,最終產生足以改變其行進路線的巨大影響。
1根據文意,下列與颶風形成的原因沒有關系的一項是
A.在颶風中,每平方米的大氣壓力不正常。
B.微弱的熱帶海浪和低氣壓會對颶風形成產生影響。
C.海水蒸發而形成的海水與空氣的“交流”會給颶風生成帶來作用。
D.大氣擾動的產生孕育了颶風。
2根據文意,下列屬于颶風活動特征的一項是 ( )
A.颶風帶來了、同時也體現了一種氣候系統的混亂。
B.人們無法增加大氣壓力,所以導致颶風產生了特有的風眼和風眼墻。
C.每年只有5個大氣擾動最后成為颶風,但人們無法預測哪一個會發展成颶風。
D.颶風的行進路線會在輕微外力的作用下發生巨大的變化。
3根據文意,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
A.擁有巨大破壞力的核武器奈何不了颶風的生成和發展,人類的力量永遠不可能影響大自然。
B.“蝴蝶效應”理論僅適用于為科學家們研究颶風這種自然現象提供某種依據。
C.颶風的威力巨大,必然會給人類社會帶來損失,對發達國家而言損失會更大。
D.面對颶風可能造成的災難,人類完全有可能運用科學手段來保護自己。
參考答案:
1.A (本項因果倒置�!懊科椒矫椎拇髿鈮毫Σ徽!睂儆陲Z風帶來的結果。)…點此進入高中說明文閱讀訓練參考答案100則查看完整參考答案(本文答案在第10頁)…3.D (A項“人類的力量永遠不可能影響大自然”的說法過于絕對。從文章末尾看,人類的力量還是有可能對颶風產生某種影響的。B項“最……”的說法過于絕對。C項表述不嚴密且脫離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