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說,為什么一提蔣介石你就立正?是不是……”
我的話還未說完,那個國民黨軍隊的被俘連長,又“叭”一下子來了個立正,因為他聽到我提蔣介石了。
這可把我氣壞了,若不是解放軍的紀律管著,早就給他一撇子了。
“你算反動到底啦!”
“長官,我也想改,可不知為什么,一說到那個人就禁不住這樣做……”
“我看你要為他殉葬啦!”我狠狠地說。
“不,長官,我要改造思想,我要重新做人哪!”那個俘虜連長很誠懇地說。
“就憑你對蔣介石這個迷信的態度,你還能……”
誰知我的話里一提蔣介石,他又“叭”一下子來了個立正。
這回我終于忍不住了,一杵子把他打了個趔趄,并且厲聲說:“你再立正,我就打斷你的腿!”
“長官,你打吧!過去我這也是被打出來的。那時我還是個排副,就因為說到那個人沒有立正,被團政訓處長知道了,把我弄去好一頓揍,揍完了對我進行‘單兵訓練’,他說一句那個人的名字,我就馬上來個立正,稍慢一點就挨打。有時他趁我不注意冷不防一提那個人的名字,我沒反應過來便又是一頓毒打……從那以后落下來這個毛病,不管在什么時間地點,一說到那個人或一聽到那個人的名字就立正,弄得像個神經病似的,可卻受到嘉獎,說這是對領袖的忠誠……長官,你打吧!你狠狠地打一頓也許能打好了呢。長官,你就打吧!打吧!”俘虜連長說著就痛苦地哭了,而且懇切求我打他
這真怪了!可聽得出來,他連蔣介石三個字都回避提,生怕引起自己的條件反射。不能懷疑他這些話的真誠。
他鬧得我也有些傻了,不知該怎么辦啦!
這是我一九四八年在管理某軍隊俘虜時,遇到了這么一件事。當時那個俘虜大隊里都是某軍隊連以下的軍官,是想把他們改造改造好使用,未曾想竟遇到了這么一個家伙。
“政委,咱們揍他一頓吧!也許能揍過來呢�!蔽蚁虼箨犝埵菊f。
“不得胡來,咱們還能用某軍隊的辦法嗎?你以為你揍他,就是揍——個人嗎?”
嗬!好家伙,政委把問題提得這么高。
“那么?”我問。
“你去讓軍醫給他看看�!�
當時醫護水平有限,自然看不出個究竟來,也沒有啥醫療辦法。以后集訓完了,其他俘虜作了安排,他因這個問題未解決,便被打發回了家。
事隔三十年“文化大革 命”后,我到河北一個縣里去參觀,意外地在街上遇到了他。他坐在一個輪椅上,隔老遠他就認出我來。
“教導員,教導員!”他挺有感情地扯著嗓子喊我。
他頭發花白,面容憔悴,顯得非常蒼老,而且兩條腿已經壞了。我問他腿怎么壞的,他說因為那毛病沒改掉,叫“紅衛兵”給打的,若不是有位關在“牛棚”的醫生給說一句話,差一點兒就要他的命啦!
我聽了毛骨悚然,生活竟是這樣一部史書!打斷了他兩條腿,當然就沒法立正了,這倒是一種徹底的改造辦法。這時,我情不自禁地說:
“你這輩子,算叫蔣介石給坑啦!”
天哪!我非常難過地注意到:在我說蔣介石三個字時,他那在輪椅中的上身,仍然向前一挺,做了個立正的姿勢。
(選自《小小說月刊》2009年第3期)
11.小說情節曲折有致,緊緊圍繞“立正”這個點,以連環式情節鏈貫穿全篇,不斷涌出奇妙的波瀾。請結合作品,以連長的“立正”為核心,按時間順序理出小說情節發展的基本脈絡。(5分)
12.“我”在小說中有什么樣的作用?請概述之。(6分)
13.這篇小說中的描寫很精彩,品味下面兩段話,簡析其描寫類型和表達作用。(6分)
(1)他頭發花白,面容憔悴,顯得非常蒼老,而且兩條腿已經壞了。(3分)
(2)我非常難過地注意到:在我說蔣介石三個字時,他那坐在輪椅中的上身,仍然向前一挺,作了個立正的姿勢。(3分)
14.關于小說的主旨,有人認為是控訴國民黨所謂的軍紀對人迫害和摧殘,有人認為是批判“文革”中極左路線和行為。你是怎樣理解的?它是否還有更深的內涵?請結合小說內容試加探究。(8分)
答案:
11.不立正——被迫立正——不想立正卻立正——因立正被打斷腿——輪椅上依舊立正。
12. 以“我”的見聞和感受為線索,使小說的故事情節連貫,線索清晰明了(或“可以使故事情節集中,內容簡要”之類的話語)。(2分)給讀者親切、真實可信的感覺,增強作品的說服力和感染力。(2分)“我”又是主人公命運的見證人和思考者,引領(啟發)著讀者對人物命運作更深入的思考。(2分)
13. (1)外貌描寫。(1分)表現歲月的滄桑和生活的艱辛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容貌,但無法改變一個人的性格,為結尾的描寫作鋪墊。(2分)(或表現了文革中受到的迫害,為結尾的描寫作鋪墊。給1分(2)細節描寫。(1分)此時的“立正”,仿佛電影中的特寫鏡頭,突現了人物性格,深化(升華)了小說的主題,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2分)(或“揭示了‘立正’的緣由不僅僅是‘本能的反應’了”、抑或“主人公‘立正’的條件反射病已深入骨髓”)(如描寫類型答“動作描寫”也可得1分,但理由的闡述要酌情扣分)
14. 示例一:題中所給的兩種理解都屬于小說主旨內涵,但只是一種淺層次的理解。(2分)國民黨被俘連長悲劇的根源是專制統治。(2分)“蔣介石”三個字只是專制統治的代名詞,是專制統治嚴重扭曲了這個小人物的靈魂,造就了他的悲劇,而文革時期“四人幫”之流的專制統治更加深了他的悲劇。(2分)這個形象告訴人們:只有徹底鏟除封建專制統治,以人為本,實行民主自由,才能避免這種悲劇的重演。(2
示例二:小說并非簡單地針砭國民黨及“文革”中的紅衛兵。(2分)“立正”,是主人公為生存環境所迫而所作的本能的生存選擇。其實,主人公身上并沒有鮮明的政治立場、思想意識或信仰問題,重要的是適應生存環境。(2)在瘋狂的病態的年代,人有時不得不通過改造自己,甚至扭曲自己,摧殘自己,以自污的行為來適應環境。(2分)個人的悲劇,正反映了國家、社會、民族的歷史及時代的悲劇。(2分)(如果從小說主人公的角度出發探討人性丑惡或奴性,即使言之成理給分也不應該超過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