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 窗边的小豆豆在线阅读 | 《史记》在线阅读与翻译 | 老人与海在线阅读 | 中考散文阅读题集下载 | 中考语文试卷下载 |
《朝花夕拾》在线阅读 | 海底两万里在线阅读 | 《道德经》在线阅读 | 朱自清散文集 | 2024中考主题阅读41则 |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下载 |
還沒有像往年一樣為主人犁完五畝地,老黃牛的一條腿斷了。
折腿的事就發生在昨天。①昨天的天氣很好,風和日麗。這是個今年開春以來少有的好日子,農夫們不用互相招呼就紛紛踏上仍有些峭寒的田壟,一年的農事在鞭子的抽打聲和吆喝聲中開始了。老黃牛是一頭經驗豐富的耕牛,忠心耿耿,勤奮勞作。他像往年一樣賣力耕田,但他在時光的打磨中已經很衰老了,拉著一駕犁好像拉著一座大山在走,異常沉重。主人斥責他,他羞愧難當,嘆了一口氣,一咬牙一使勁,他聽到了發自身體內部的一聲響,一條腿斷了,他知道這意味著什么,這是生命戛然而止的聲音。
②暮靄落盡,黑夜升滿。老黃牛獨自蜷伏在牛欄里,想著自己的心事。他抬起疲憊的頭顱,凝視著星空下那片肥沃的黑土,心中充滿眷念和回憶。他把自己的愛與恨、樂與苦、血與汗以及生命中的一切都交給了這片土地。日月作證,鮮嫩的青草作證,金黃的果實作證,還有孩子作證。
那是主人家的孩子,胖嘟嘟紅撲撲的樣子,一個很陽光的男孩。那天中午,小男孩跑到牛欄前,向老黃牛宣讀了他的一篇獲獎作文:“……我家的這頭老黃牛,又高又大,渾身的皮毛是灰褐色的。嘴巴像個簸箕口,眼睛圓鼓鼓的很有神,一對牛角像拉滿的弓箭,威武有力。它干起活兒來勁頭大,也舍得賣力氣。有一天中午,天氣熱極了,太陽像個火球似的掛在頭頂,簡直讓人喘不過氣來,我以為老黃牛一定不干活兒了,就跑到田間去看,它仍然還在拉犁耕田。它身上粘著一塊塊干泥巴,喘著粗氣,雙腿踏進沒膝深的爛泥中,一步一步拉著犁,沒有一點要停下來的樣子�!崩宵S牛記得,那天小男孩給了它一把嫩青草和一個敬禮。
昨天下午,村里的獸醫被請來。獸醫一邊查傷情一邊搖頭,只是對傷口作了簡單的象征性包扎。獸醫當著老黃牛的面對主人說:“一頭廢牛,這種牛還能拉犁,真是怪事。主人吶,現在你只有一件事要做,宰掉它,然后賣錢�!敝魅送宵S牛,目光變得閃爍不定,但老黃牛知道,那里面暗藏著可怕的殺戮兇光。
③夜已三更,天空的星星被風吹得了無蹤影,整個村子沉浸在死一般的寂靜和黑暗中。倏然間,主人家正屋的燈亮了,磨刀的聲音和屠夫特有的渾濁笑聲敲碎了夜的寂寥。老黃牛知道大限將至。閉了眼任所有的淚水流盡。老黃牛最后大吼一聲,用自己的方式結果了自己。
聽到一聲悶響,主人急忙領著提了刀的屠夫趕到牛欄。他們看到的只是扭斷了脖子撲倒在地的老黃牛和一面粘滿了老黃牛鮮血的土墻。
屠夫氣憤地罵道,畜生,我這把刀白磨了。
主人卻笑了,這畜生倒是挺體貼我呢,要我少花錢。
7.下列對小說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兩項是(5分)( ) ( )
A.從構思看,小說采取了倒敘的方式。第一段就交待了事件的起因,設置了必要的懸念以吸引讀者,也附帶交待了老黃�!耙酝钡男羷�。
B.小男孩宣讀獲獎作文一節屬于插敘,不僅從側面照應了老黃牛把“生命中的一切都交給了這片土地”,也與下文主人的態度形成了對比。
C.“老黃�!庇兄平馊艘�、無私奉獻和自尊剛強的品質,更有著對主人無私的忠誠。正是這樣的忠誠使它為了不拖累主人而選擇了自盡。
D.用“獸醫”、“屠夫”和“主人”對老黃牛的態度和行為,來表明人類是個冷漠、自私、忘恩負義甚至殘忍的群體,這正是作者的創作動因。
E.小說敘事平淡而沉靜,但讀者分明能感受到一絲沉痛,靈魂會隨著老黃牛的一頭撞死而顫栗,更會因主人慶幸少花錢的高興嘴臉而悲哀。
8.文中畫線處的景物描寫分別有怎樣的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9.小說結尾處主人對老黃牛的態度在上文中有多處伏筆,請把它們找出來并作簡要說明。(6分)
10.有人認為小說的結局過于消極,并設計了另一種結局——老黃牛在小男孩的保護下得以在 主人家盡享天年。你更認可哪一種?請從立意的角度,談談你的看法。(8分)
參考答案:
7.CD
8.①描繪(勾勒)出春天風和日麗的景象,推動了后面農夫們春耕和老黃牛腿斷等情節的發展。②表現(勾勒)出了黑夜的寂靜和沉重,渲染了孤獨和凄涼的氣氛,為后面老黃牛的眷念和回憶作了鋪墊。③表現出深夜里整個村子的黑暗和陰森,不僅渲染了不安和恐怖的氣氛,還推動了后面主人和屠夫合謀殺牛、老黃牛自盡等情節的發展。
9.①“鞭子的抽打聲和吆喝聲”和“主人斥責他”體現了自私的主人對賣力耕田的老黃牛毫不憐惜的冷漠;②“主人望著老黃牛,目光變得閃爍不定”表現出主人在獸醫的建議下盤算殺牛賣錢的殘忍心理;③“倏然間,主人家正屋的燈亮了”,從側面表現出主人雇用屠夫要實施殺牛賣錢的冷酷。(必須是表現“主人對老黃牛無情”的伏筆)。
10.觀點一:贊同另一種結局。從立意看,另一種結局能夠表現出小男孩的純真和善良,讓老黃牛善有善報,有利于表現作者對人性中“真、善、美”的期盼和追求。觀點二:不同意改結局太完美的結局不利于表現立意的批判性,更改結局,就缺少了對自私、冷漠、忘恩負義的人的批判,并會削弱小說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