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電話鈴響的時間,陳熙躺在床上看天花板。電話是吳麗嫦打來的。吳麗嫦約他到“利舞臺”去看五點半那一場的電影。他的情緒頓時振奮起來,以敏捷的動作剃須、梳頭、更換衣服。更換衣服時,噓噓地用口哨吹奏“勇敢的中國人”。換好衣服,站在衣柜前端詳鏡子里的自己,覺得有必要買一件名牌的運動衫了。他愛麗嫦,麗嫦也愛他。只要找到工作,就可以到婚姻注冊處去登記。他剛從美國回來,雖已拿到學位,但找工作,仍需依靠運氣。運氣好,很快就可以找到;運氣不好,可能還要等一個時期。他已寄出七八封應征信,這幾天應有回音,正因為這樣,這幾天他老是呆在家里等那些機構的職員打電話來。非必要,不出街。不過,麗嫦打電話來約他去看電影,他是一定要去的�,F在已是四點五十分,必須盡快趕去“利舞臺”。遲到,麗嫦會生氣。于是,大踏步走去拉開大門,拉開鐵閘,走到外邊,轉過身來,關上大門,關上鐵閘,搭電梯,下樓,走出大廈,懷著輕松的心情朝巴士站走去。剛走到巴士站,一輛巴士疾駛而來。巴士在不受控制的情況下沖向巴士站,撞倒陳熙和一個老婦人和一個女童,將他們壓成肉醬。
二
電話鈴響的時候,陳熙躺在床上看天花板。電話是吳麗嫦打來的。吳麗嫦約他到“利舞臺”去看五點半那一場的電影。他的情緒頓時振奮起來,以敏捷的動作剃須、梳頭、更換衣服。更換衣服時,噓噓地用口哨吹奏“勇敢的中國人”。換好衣服,站在衣柜前端詳鏡子里的自己,覺得有必要買一件名牌的運動衫了。他愛麗嫦,麗嫦也愛他。只要找到工作,就可以到婚姻注冊處去登記。他剛從美國回來,雖已拿到學位,但找工作,仍需依靠運氣。運氣好,很快就可以找到;運氣不好,可能還要等一個時期。他已寄出七八封應征信,這幾天應有回音,正因為這樣,這幾天他老是呆在家里等那些機構的職員打電話來。非必要,不出街。不過,麗嫦打電話來約他去看電影,他是一定要去的�,F在已是四點五十分,必須盡快趕去“利舞臺”。遲到,麗嫦會生氣。于是,大踏步走去拉開大門……
電話鈴又響了。以為是什么機構的職員打來的,掉轉身,疾步走去接聽。
聽筒中傳來一個女人的聲音:
“請大伯聽電話�!�
“誰?”
“大伯�!�
“沒有這個人�!�
“大伯母在不在?”
“你要打的電話號碼是……”
“三——九七五……”
“你想打到九龍?”
“是的�!�
“打錯了!這里是港島!”
憤然將聽筒擲在電話機上,大踏步走去拉開鐵閘,走到外邊,轉過身來,關上大門,關上鐵閘,搭電梯,下樓,走出大廈,懷著輕松的心情朝巴士站走去。走到距離巴士站不足五十碼的地方,意外地見到一輛疾駛而來的巴士在不受控制的情況下沖向巴士站,撞倒一個老婦人和一個女童,將她們壓成肉醬。
(一九八三年四月二十二日作,是日報載太古城巴士站發生死亡車禍。)
(作品有刪改)
3.對于這篇小說,有人認為發人深省,很深刻;有人認為不過寫了生活中的偶然,較為膚淺。你認為呢?請談談你的觀點和具體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觀點一:小說發人深省,很深刻。①小說真實、深刻地反映了生活。小說從 “找工作”“打電話”“乘巴士”等“平�!笔录幸l人們對命運的“超�!彼伎�。②小說的立意一反常理。小說表達了“人生的偶然也可以決定一個人的禍福和命運”的認識,聚焦在偶然事件對我們生活產生的深刻影響上。這一認識一反我們對必然性與偶然性關系的慣常認識和理解。③小說富有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作者用巧妙的構思,演繹了兩個幾乎相同的故事,但其結局卻迥乎不同,富有震撼力和感染力。
觀點二:小說不過寫了生活中的偶然,較為膚淺。①小說是靈機一動的產物。從小說最后寫作背景“是日報載太古城巴士站發生死亡車禍”一句的交代中,可以看出,作者是由此觸發創作靈感,于是敷演成文的,對主題的挖掘還欠深刻。②小說的主題缺乏普遍意義。一般說來,偶然性背后都隱藏著必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而這篇小說在這一認識上顯然是偏離這一規律的,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廣度都不足。③小說的形式大于內容。小說講述的故事其實沒有多大意思,也并不稀奇;塑造的人物面目模糊,性格特點也并不鮮明。只是小說一頭兩尾的設計,體現出作者在形式上刻意求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