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如果不是這面橘朱紅的磚墻在臺北正午陽光日照下,實在太耀眼,你很難愿意駐足一分鐘;且即使多看個兩眼,一般行人恐怕也只覺得此地不過是另一棟破舊的臺大宿舍。
⑵從臺北新生南路紫藤廬隔壁小巷走進去,你會經過兩排難得整齊的公寓,陽臺種著妖艷的九重葛,走到底,便會看到這面朱紅磚墻。
⑶墻里長得三樓高的楓樹,雖是春意嫩葉,卻也不得不呈露蒼郁;只因一旁的老宿舍實在太舊了,如此匆匆揮霍流行的城市,怎么可能留下沉淪的老式住宅呢?
⑷走進墻里,像在沒落小區里尋找沒有門牌的人家,文史學家指點,順時針十二點后方,那個看似廢棄的老建筑之后,便是殷海光的家。
⑸殷海光生前就住在這里,他是除了胡適之外,50年代臺灣唯一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從當臺大講師、教授,到被趕出臺大,成為續聘教授卻不得開課,殷海光一生都住在這兒,直到1969年9月15日送至臺大醫院病危前,整整13年。
⑹殷先生生前不求名,也不怕向人借貸,本來臺大不聘了不給薪水時,他還想做個小生意。
⑺那時國民黨特工天天去巷口站崗,他在池子里泡完湯,剛好精神抖擻,索性叫罵一番。國民黨控制的教育部門一方面逼著臺大不給他開課,一方面又拿著聘書叫他當顧問,等于領威權體制的贍養費。按汪幸福著的《殷海光傳》,殷先生認為此乃“包藏禍心”,把顧問聘書往外一扔,叫送聘書的老黨工滾蛋。
⑻我的老友李敖說殷海光喜喝英國下午茶,沒書教時想做生意卻非賺錢的料,只能靠太太做裁縫貼補。即使敘述他人如此無遮無掩的李敖,也永遠記得給殷海光一個沒人能搶的位子:“五四時代后,中國最后一位知識分子�!�
⑼殷海光沒書教后,國外研究機構請他,仍被蔣介石禁足,海耶克學術會來臺也不派他參加。他曾自我調侃:“我成了籠中鳥�!薄拔乙殉杀娛钢�,我的門可羅雀算了不說,我偶然上街任何地方,一聽見‘殷海光’三字,就像瘟神到了,避之不及。所以相對于我而言,臺灣已成‘絕地’,無法謀生陷入座圍城,且無地容身,實際的低度生活也日漸困窘�!�
⑽人們可能不知道,殷海光死的時候極其卑微,比如要不要接受弟子的接濟,該不該打點滴,住一等還是二等病房。哲人走了,舍不下的是他浪淘中抓不住的社會,但纏繞著的卻盡是窮困的金錢窘境。
⑾殷先生走之前,見到弟子們時說:“這次不行了�!北娙遂o默不語。過了一陣子,他又開口:“我并不怕死,只是覺得責任未了。我自己知道得很清楚,我的學問算不了什么,但我有超越時代的頭腦與寶貴的經驗�!�
⑿50年代來臺的最后一批知識分子,看著自己家也散人將亡,在隱居的孤島上喊:想挽回時代的良知,但何其難!1958年,殷海光不愉快地又被軟禁了11年,終于走到了盡頭。
⒀1969年9月16日下午4點,殷海光先生失去知覺,5點45分去世,享年50歲。
⒁殷先生死前,曾說他責任未了,看著時局,死不瞑目,他死的時候眼真沒合上。他的家人后來經人多方奔走,才一個一個遠離臺灣,夫人在美“當過傭人、當過大廚,每天在餐館工作14個小時”。殷夫人曾在《殷海光全集》的序言中,問這個他們付出甚多的社會:“我們的不幸及犧牲值得嗎?”
⒂身為后代的中國人,我沒有勇氣回答,你有嗎?
10.文章開頭第⑴⑵⑶段中劃線的描寫景物的句子有什么作用?(4分)
11.請解釋文章第⑽段中劃線句子的含意。(5分)
12.文章最后提到殷海光先生去世后其家人的事,有什么用意?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0.(4分)開頭的這三句景物描寫表現出殷海光先生晚年居住地的清幽環境,呼應題目中的“隱居”一詞,暗示殷海光先生郁郁不得志的晚年生活;同時寫出也表現出殷海光先生居住地與周圍環境的不同,暗示出隱居者與世俗不同的品味和光芒�!�4分。一點2分,兩點4分�!�
11.(5分)這句話寫出了殷海光先生去世時的悲苦,他作為一個始終對社會對時代肩負責任的學者,逝世時仍不能忘卻自己的責任,但當時的臺灣社會并沒有給他這種負責的機會,甚至把他逼到了一個困窘卑微以致于無處容身的窘境,連住院都要受人接濟。這句話不僅表達了作者對殷海光先生偉大人格的贊頌,更表達了對其悲苦境遇的同情,對臺灣政治社會的不滿�!�5分�!耙蠛9庀壬ナ罆r的悲苦”3分,“作者的情感”2分�!�
12.(6分)首先說明殷海光先生的悲苦命運,甚至影響到了他的家人,他的家人很艱難地才離開了給他們帶來無限痛苦的臺灣社會,但生活依舊困窘(2分)。殷夫人的質問反應出被迫害的知識分子的痛苦和不滿(1分),同時也表現出作者對于知識分子社會責任的深層思考(1分),這一問題并不是某一個人的問題,而是長久地存在于歷史中,呼應題目(1分),發人深�。�1分)�!�6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