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向何處去”的時代問題給中國哲學的近現代轉型打下了時代的烙印,使得中國近現代哲學呈現出一種獨特的發展狀態。
從內容上看,中國近現代哲學思想與社會現實的關系非常密切,沒有充分地體現出哲學理論的抽象性和純理論性特征。如果說西方近現代哲學發展更多地體現了哲學觀念之間的邏輯聯系,因而其理論具有很強的抽象性;那么中國哲學的近現代轉型,由于是以“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為中心而展開的,則更多體現了哲學觀念與歷史文化之間的聯系,因而其理論的現實性特征相當明顯。
中國哲學近代轉型的歷史極短,最多只有不足80年的時間,并且其內容主要局限在歷史觀和文化觀,并初步涉及到政治哲學領域。這就使得近代形態的中國哲學極不發達,中國哲學以西化的形式進入了現代形態的發展階段,造成了現代形態中國哲學與傳統形態中國哲學之間的某種斷裂:中國現代哲學不再“接著”中國傳統哲學講。之所以產生這種狀況,就是因為中國近現代哲學轉型是以“中國向何去”的時代問題為中心展開的,它并不是哲學反思的產物,它的產生和發展不是直接來自于傳統哲學的困境,而是中國哲學家對中國現實的社會危機的反映�!爸袊蚝翁幦ァ钡膯栴}的緊迫性不允許中國哲學有足夠的時間來展開其近代形態。
中國哲學的近現代轉型是在古今中西文化大碰撞的背景下進行的,社會生活的根本性變革、西方理論的引入和對中國傳統思想的徹底性批判,使中國現代哲學家具有一種自由的活躍的創造力和豐富的思想資源,使他們比同時代的西方哲學家和以前的中國哲學家更能深入地研究哲學問題,特別是中國哲學的問題。對于同一哲學問題,中國現代哲學家有著不同的回答,因而形成了多種多樣的哲學思潮,對哲學問題的研究就以各種哲學思潮相爭論的形式展開的。無論在中國哲學發展史上,還是西方哲學發展史上,從來沒有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出現這么多的思潮相互爭論、交流和發展�?梢哉f,眾多現代哲學思潮的興起和展開就是中國近現代哲學轉型的表現形式。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答,促使了中國現代哲學家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層面反復思考這一時代的問題。不僅如此,能否解決“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還是中國人接受或支持某一哲學思潮的主要理由。在“科玄”論戰中,科學之所以取得了勝利,獲得了更多人的支持,并不是因為“科學”派從理論上駁倒了“玄學”派,而是人們普遍相信科學比玄學更有助于解決“中國向何處去”的問題�?梢哉f,“中國向何去”的時代問題實際上決定了中國現代哲學思潮的興衰成敗。
(有刪改)
6.與“中國哲學的近現代轉型”有關的內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它的背景是中國近現代社會大變革和古今中西文化大碰撞。
B.它的目的是為了從哲學上回答“中國向何處”的時代問題。
C.它的產生是中國哲學家對中國現實的社會危機的一種反映。
D.它的作用是使得中國近現代歷史呈現一種獨特的發展狀態。
7.下列對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一段開宗明義,鮮明地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論點,指出中國哲學的近現代轉型與“中國向何處去”這一時代性問題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
B.第二段運用對比,將西方近現代哲學的特點與中國近現代哲學的特點加以細致比較,用意在于突出西方哲學發展比中國哲學發展更具合理性。
C.第三段指出現代形態的中國哲學與傳統形態的哲學之所以形成某種斷裂,并非全然由于西方哲學的影響,而更多是因為中國現實社會的危機。
D.第四段意在說明中國近現代哲學轉型的表現形式就是眾多現代思潮的興起和展開,其目的還是為了更好地解答“中國向何處去”的時代問題。
8.根據文意,分別概括出中國近代哲學、中國現代哲學存在的不足。(3分)
參考答案:
6.D(D項錯誤在于,原文第一段是“使得中國近現代哲學呈現出一種獨特的發展狀態”,而不是“使得中國近現代歷史呈現一種獨特的發展狀態”。)
7.B(B項錯誤在于,“用意在于突出西方哲學發展比中國哲學發展更具合理性”說法不對,對比的重點在于說明西方哲學“抽象性”特點和中國哲學“現實性”特點。)
8.①中國近代哲學轉型時間段,內容主要局限于歷史觀,文化觀,極不發達(2分)。②中國現代哲學與中國傳統哲學之間出現裂縫,未能很好的加以繼承。(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