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文學獎從來是頒給作家而不是國家》高三新聞閱讀題及答案
當地時間12月6日12時,莫言一身黑色西裝、藍領帶、淺灰花底襯衫,準時出現在瑞典學院三樓,和近百家媒體記者見面。莫言是第109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莫言進入現場時,三分鐘時間內,除了相機快門聲,一片寂靜。瀟湘晨報記者提問莫言,用一句話來形容自己獲獎后的內心狀態,他說:“心如巨石,風吹不動。”
記者(瀟湘晨報):有人說,不要因為外界的喧囂,而影響你內心的方向。此時,現場按下相機的喧囂聲無比巨大,請您用一句話來形容獲獎后的心理狀態。
莫言:心如巨石,風吹不動。
記者:自從您獲獎后,您在國內作家富豪榜中排到了第二位,您如何看待財富與生活?
莫言:我父親有句話說得特別好:“莫言是農民的兒子。”得獎之前是農民的兒子,得獎之后仍然是農民的兒子。所以我看著好多人追著我簽名,我都覺得有點奇怪。我是一個非常謙虛的人,我知道我的水平到底有多高,我今后還想繼續保持這種謙虛的本色。至于富豪榜說我今年收入2150萬元的版稅。我后來到銀行去查了一下,哪有那么多?我不知道錢都匯到哪里去了。
記者:當許多鏡頭對準您時,您是否有些不適?特別是面對一些對您的不實報道,您是不是覺得“煩惱”大于“喜悅”?
莫言:剛開始我確實有點不適應,包括在網上很多對我的議論和批評,我也很生氣。后來漸漸感覺到大家關注的、議論的、批評的這個人跟我本人沒有什么關系。很多人在用他們想象力塑造著另一個莫言。所以我是跟大家一起來圍觀對另一個莫言的批評與表揚。
記者:您獲獎了,對推動文化強國有何意義?
莫言:獲獎是我個人的事情。諾貝爾文學獎從來都是頒給一個作家,而不是頒給國家。但我相信我的獲獎會引起中國讀者關注文學。我也希望我的獲獎能對中國文學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記者:以前您曾來過斯德哥爾摩,這次來您的心態和以前有什么區別嗎?
莫言:11年前,當時有幾個朋友帶著我來參觀瑞典學院,朋友開玩笑說,你好好寫,將來有可能站在這里去講。我當時心里也覺得要好好寫�,F在我確實來到這個地方領諾貝爾文學獎了。我現在心里除了高興,還有很深的慚愧。我覺得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國家很好的作家應該獲得這個獎項。我自己覺得寫得還不夠好,還應該繼續努力。
記者:您是否開始考慮新的創作,對未來的創作有什么期許?
莫言:我現在最希望回到我的書桌前坐下來寫小說。也有人說,一個人一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后,就再也寫不出好東西了,但是也有很多優秀的作家打破了這個魔咒。我一定要努力爭取加入這個優秀作家的行列,打破這個魔咒。
記者:您現在會不會改變寫作主題?您的名字莫言,是不要說話的意思,為什么要選擇這個名字?是不說反對的話,還是不說贊美的話?
莫言:我原名中間一個字是“謨”。我小時候經常亂說話,給父母帶來很多的麻煩,所以他們就教育我要少說話。另外,人老是說話就沒有精力寫小說了。既然選擇了作家這個職業,就應該把用嘴巴說的話全部用筆寫出來。
我的創作一直在尋求變化,這種變化是對藝術的創新追求,也就是隨著世界的變化產生很多想法,所以在這個世界上一成不變的作家是不存在的。
記者:您最善于講述故事,創作了很多讓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故事,而您覺得誰是你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莫言:講故事是人的天性,我們每個人都是聽故事長大的。但是講故事一旦變成一種職業以后,就不僅僅圍繞一個故事來談。用故事表達對人生、社會種種問題的看法,他也要用故事來歌頌真善美,鞭撻假惡丑。所以講故事是一個嚴肅的事情,故事最大好處就是有很廣闊的想象空間。講得好的故事,是能讓讀者從故事中都能看到自己。我寫過很多人物,就像一個父親和一大群孩子一樣,很難說喜歡哪一個,不喜歡哪一個,這個問題還是留給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