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斯諾《毛澤東:憶往昔,崢嶸歲月稠》高一傳記閱讀題及答案
我于1913年入師范學校,1918年畢業。
在師范學校讀書的幾年,我一共用了160元——連所有學費在內。在這個數目里面,一定有1/3是用在報紙上面的,因為經常訂閱,書報費每月約需一元,此外我還時常向報攤購買書籍和雜志。父親責備我說是浪費,他說這是在廢紙上花錢。不過我已經養成了讀報的習慣,而且從1911年到1927年,當我和中國最初的紅軍中堅分子爬上井岡山時,我從未停止閱讀北平、上海和湖南的日報。
是夏,我決定到北京去。當時,許多湖南學生都計劃到法國去工讀。我幫助他們實現這種計劃。不過,雖然我幫助他們實現這個計劃,并且他們受新民學會的幫助,但我本人并沒有到歐洲去。我認為我對于本國還未能充分了解,而且我以為中國可以更有益地花去我的時間……
我是向朋友借錢去北平的,所以一到就得找事。那時湖南師范學校的倫理教員楊昌濟在北京大學做教授,我就去求他幫助我找事。他將我介紹給北大的圖書館長,這人就是李大釗。李大釗給我工作做,叫我做圖書館佐理員,薪俸每月8塊大洋。
我的職位如此之低,以致人們都不屑和我來往。我的工作之一就是登記來館讀報的人名.不過這般人大半都不把我放在眼里。這許多人名之中,我認為有幾個新文化運動著名的領袖,是我十分敬仰的人。想和他們討論關于政治和文化的事情,不過他們都是極忙的人,沒有時間來傾聽一個南邊口音的圖書館佐理員所講的話。
但是,我并不因此而喪氣,我仍然參加哲學研究會和新聞學研究會,想借此能聽大學里的課程。不過當時我還彷徨,還在“找出路”。我讀了幾本無政府主義的小冊子,很受影響。我和一個常來看我的北大學生時時討論無政府主義和它在中國的可能性。
我自己在北平的生活是十分困苦的。我住在一個叫“三眼井”的地方,和另外七個人合住一個小房間。我們全體擠在炕上,連呼吸的地方都沒有,每逢我翻身都得預先警告身旁的人。
1919年初,我到上海去,和準備赴法的學生一起。我又只有到天津的車票,也不知道怎樣可以走下去。不過,中國有句老話,“天無絕人之路”,一位同學借了10元錢給我,使我能買票到浦口。旅途中,我在曲阜下車,訪孔子墓。我去看了孔子和門徒濯足的溪水、圣人幼時所居的小村。我看見孔子所植的樹。我又訪問顏回的住處和孟子生地。在旅途中,我還登游過泰山。
不過,當我到達浦口時,錢用光了,而且車票也沒有。沒人有錢借給我,不知道怎樣才可以離開這個地方。不過最倒霉的就是一個賊偷去了我僅有的一雙鞋子!可是,我的運氣非常好。在車站外面,我碰到了一個湖南的老友,他借給我足夠買一雙鞋子和到上海車票的錢。到了上海后,我知道有了大筆款子幫助學生留法,并且可以資助我回湖南。
回長沙以后,我就在政治上做更直接的活動了。自五四運動以來,我的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學生政治活動上,我是湖南學生報紙《湘江評論》的編者,這個報紙對于湖南的學生運動有很大的影響。在長沙,我幫助成立文化書社,這是一個研究新文化和政治趨向的團體,這個社和新民學會都激烈反對當時的湖南都督張敬堯。新民學會更是厲害,領導了一次學生大罷課來反對張,要求將他撤換,同時派遣代表到北平和西南去,去煽動反對張敬堯。當時孫中山在西南活動,張為報復起見,就禁止《湘江評論》出版。
這件事過后,我代表新民學會到北平去,并在那里組織了一個反軍閥的運動,新民學會將反張的斗爭擴大而為普遍反軍閥的運動了。在北平我做了一個新聞社的社長,來推動反軍閥工作,在湖南,這個運動得到了相當的成功。張敬堯被譚延閹打倒,并在湖南成立了一個新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