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建筑的倫理,包括政治倫理(形制、色彩、工官制度的建筑等級)、社會倫理(禮教、宗法、禮俗與建筑空間、形制的對應)、人生倫理(建筑的生命觀)以及生態倫理(天人合一、因地制宜、順應自然)等等。這些建筑、建造法則的倫理精神正逐漸在失落。
建筑倫理描述的是建筑和與之相關的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它所表達的是對這些關系的價值判斷。從廣度上,建筑倫理的研究范圍包含了建筑內部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建筑的社會和環境意義以及建筑從業者的職業道德、價值取向等。從深度上,建筑倫理強調的價值準則是基礎的、公認的、正確的,是關乎建筑的本質、意義等核心問題的,是所有建筑活動所應共同堅守的價值底線。
建筑師關心的是通過專業知識、理性分析、設計和建造,把項目做好,但是他卻不得不面對來自外部的約束力。比如開發商的想法就是為企業賺錢,這是企業的目標所在,他們可能為了獲取更多利益而去違反和突破城市規劃的原則,這樣的倫理可能也造成了城市里公眾利益的受損。各個行業之間的利益,都跟建筑師的工作產生了沖突,跟城市的整體利益產生了沖突。
回歸理性,以“用”為先,就是將實用、適用、經濟等充分地考慮;回歸生態,以“儉”為先,就是談到生態的時候,先做減法,也先做樸實、節約的建筑;回歸本土,以“和”為先,這不僅是要看形式,而且是要落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和諧的內在邏輯,而不是張揚的、奪人眼球的創造方式;回歸和諧,以“禮”為先,也就是建筑與自然、城市的關系,更應該注意和諧的關系;回歸專業,以“責”為先,這些年,建筑師好像只是在做事情,話語權不夠,好的建筑必須要有好的設備、建筑材料,招投標的方式造成了建筑師對這些要素的失控,建筑師在工地上的話語權不夠,就很難達到應有的目的;回歸社會,以“公”為先,在設計和建造中,以公共利益作為優先考慮的對象;回歸建筑,以“品”為先,在設計中最重要的是品質,建筑師應該對自己建筑的品質負責。
總的來講,就是希望社會各個層面上,都能回到理性的立場看待我們的人居環境發展,同時也以善意的心態來處理建筑文化。比如決策者,不論是政府官員還是開發商,能夠理性地選擇建筑方案,尊重建筑師;從設計體制來講,需要理性規范;從設計者來講,更要理性思考、善意引導而不是追風趨俗;而對于使用者來說,也需要做到理性認知和尊重建筑文化,如果所有的建筑都能得到尊重,那么這個行業也會更有發展前景。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節)
7. 下列關于“建筑倫理”與“中國傳統建筑的倫理”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
A.建筑倫理關乎建筑的本質、意義等核心問題,它強調基礎的、公認的、正確的價值準則,是所有活動應堅守的價值底線。
B.建筑倫理,是對建筑內部各要素之間的關系進行描述,并表達出對這些要素之間的關系的價值判斷。
C.建筑倫理是研究建筑和與之相關的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建筑的社會意義以及建筑從業者的職業道德、價值取向等。
D.中國傳統建筑的倫理,既包括政治倫理、社會倫理,也包括人生倫理、生態倫理等。這些建筑、建造法則的倫理精神正逐漸在失落。
8. 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建筑師在工作時必須面對來自外部的約束力,雖然他關心的是通過專業知識、理性分析、設計和建造,把項目做好。
B.建筑要回歸理性,就是要以“用”為先,充分地考慮實用、適用、經濟等;建筑要回歸生態,就是要以“儉”為先。
C.建筑要回歸本土,就是要以“和”為先。這不是要看形式,而是要落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和諧的內在邏輯。
D.建筑要回歸專業,以“責”為先,就是建筑師要有一定的話語權,好的建筑必須確保要有好的設備、建筑材料等要素。
9.從全文看,下列表述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
A.政府官員、開發商等決策者,要能夠理性地選擇建筑方案,尊重建筑師;設計體制要理性規范;設計者要善于思考、展示個性。
B.建筑的使用者要理性認知,尊重建筑文化。如果我們所有的建筑都能夠得到尊重,那么各個行業也會更有發展的前景。
C.社會各個層面,要都能回到理性的立場,理性地看待我們的人居環境發展,同時也以善意的心態來處理建筑文化。
D.建筑要以“公”為先,在設計和建造中,要優先考慮公共利益;要以“品”為先,每個建 筑師必須對所有建筑的品質負責。
參考答案:
7.D(A以偏概全,“是所有活動應堅守的價值底線”應是“是所有建筑活動應堅守的價值底線”。B張冠李戴,“描述的是建筑和與之相關的各要素之間的關系”而非“建筑內部各要素之間的關系”。C張冠李戴,…點此查看本文完整答案(答案頁第10頁)…9.C(A無中生有,“設計者要善于思考、展示個性”錯,原文是“從設計者來講,更要理性思考、善意引導而不是追風趨俗”。B以偏概全,“各個行業也會更有發展的前景”應改為“建筑這個行業也會更有發展前景”。D混淆范圍,“每個建筑師必須對所有建筑的品質負責”應改為“建筑師應該對自己建筑的品質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