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有生機和活力,要永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得到世界的廣泛尊重,文化上的傳統是一個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②追溯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淵源,其實不難發現,中國傳統文化歷來注重“和合”思想。在中國古代經典論述中,“和”指和睦、和平、和諧;“合”指結合、融合、合作�!昂秃稀辈⑴e,意為和諧、協調與合作。
③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思想家就對“和合”思想進行了論述。儒家創始人孔子把“和”視為做人處事的重要標準,提出“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保ā墩撜Z·學而》)這里的“和”,一意即“適合”,但亦可做“和諧”解。在孔子的思想體系里,“禮”與“和”,是互相作用的�!岸Y”的作用,是“和”,而“和”也是維系“禮”的重要手段,是最重要的。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說,要辦成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合作。荀子的思想也是如此。他說:“義以分則和,和則一,一則多力,多力則強,強則勝物�!保ā盾髯印ね踔啤罚┛梢�,“和”的思想是先秦諸儒的共識,它與儒家的另一核心價值觀“禮”是互為表里的�!岸Y”指一種既定的政治秩序,而“和”更是維持“禮”穩定的重要手段�!昂汀�,不僅是一種政治手段,還是一種政治目的、政治價值。因此,與“禮”一樣,“和”,即和諧、適合的思想,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價值觀。
④“和合”思想作為中國古代先哲們對自然界、人類社會各種現象的本質的概括。它承認事物的差異性,如陰陽、天人等,同時又把具有差異性的事物有機地結合為一體,如陰陽和合、天人合一等;它并不否認矛盾和沖突的存在,主張防止過度的矛盾和沖突破壞不同事物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環境基礎。為了實現建立一個和諧的、秩序的社會的政治理想,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們在【甲】、【乙】以及【丙】過程中,都設定了自己的價值原則�!岸Y樂制度”的制度安排、“中庸精神”的思想原則以及民本主義的政治訴求,即是為構建和諧、秩序的社會的理論主張。
⑤秦漢以后,隨著儒家學說在中國古代思想界統治地位的確立,“和合”思想被普遍應用,滲透于各個時代各家各派的思想之中,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認同的人文精神和核心價值觀。
⑥與此同時,“和合”思想對中國歷代對外交往方式也產生了重要影響。中華文化對其他文化并沒有去排斥,而是一直保持一種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并最終實現與眾多外來文化和睦共處、和諧發展。中國絕大多數王朝在建立起來之后,都注意止戈息武,強調“協和萬邦”,實現“萬國咸寧”、“天下太平”。特別是鼎盛時期的唐代“貞觀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央政府也多實行睦鄰友好的政策,而不是向外侵略擴張,謀求霸權。中華文化是不斷吸收外來文化以豐富自己的過程,并最終實現與眾多外來文化和睦共處、和諧發展。
⑦中國在融入世界的過程中,領悟了傳統文化“和為貴”、“和而不同”的啟示,中國所倡導的“和諧世界”理念,會對推動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發展,引領國際關系發展的新潮流起到積極的作用。中華民族在進一步解放思想的進程中,中華文化會為世界文化做出自己積極的貢獻。
1.文章第③段引用《荀子·王制》中的話有什么作用?
2.根據選文第④—⑥段的內容,將下面三個語句分別填入文中【甲】【乙】【丙】處(只填序號)
① 政治構想 ② 政治理論 ③政治實踐
【甲】處應填: 【乙】處應填: 【丙】處應填:
3.閱讀第⑥段,簡要分析唐代和清代的事例為什么可以證明“和合”思想對中國歷代對外交往方式產生了重要影響。
答案:
1.示例:運用道理論據,再次闡釋了“要辦成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合作”這一觀點。
2.【甲】②【乙】①【…查看完整議論文閱讀訓練答案…思想最終實現與眾多外來文化和睦共處、和諧發展。才成就了唐代的“貞觀之治”和清代的“康乾盛世”,所以這一事例可以證明“和合”思想對中國歷代對外交往方式產生了重要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