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吾 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
第一,盲目追求發展速度。巨人集團的產值目標可謂大矣:1995年10億元,1996年50億元,1997年100億元。然而目標越大風險越大,如果不經過科學的分析論證,沒有必要的組織保證,必然損失慘重。
第二,盲目追求多元化經營。巨人集團涉足了電腦業、房地產業、保健品業等,行業跨度太大,新進入的領域并非優勢所在,卻急于鋪攤子,有限的資金被牢牢套死,巨人大廈導致的財務危機,幾乎拖垮了整個公司。巨人的主業———電腦業的技術創新一度停滯,卻把精力和資金大量投入到自己不熟悉的領域,缺乏科學的市場調查,好大喜功,沒有形成成熟的多元化管理的能力。
第三,“巨人”的決策機制難以適應企業的發展。巨人集團也設立了董事會,但那是空的。我個人的股份占90%以上,具體數字自己也說不清,財務部門也算不清。其他幾位老總都沒有股份。因此在決策時,他們很少堅持自己的意見。由于他們沒有股份,也無法干預我的決策�?偛棉k公會議可以影響我的決策,但拍板的事基本由我來定�,F在想起來,制約我決策的機制是不存在的。這種高度集中的決策機制,在創業初期充分體現了決策的高效率,但當企業規模越來越大、個人的綜合素質還不全面時,缺乏一種集體決策的機制,特別是干預一個人的錯誤決策乏力,那么企業的運行就相當危險。
第四,沒有把主業的技術創新放在重要位置。從1989年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統、1990年的M-6402文字處理軟件系統,到1993年的巨人中文手寫電腦、巨人軟件等,這是當初巨人成就輝煌的關鍵。電腦業走入低谷以后,我忽視了技術創新這一“巨人”電腦的生命線,連續兩年在業界反應平平,到1996年,“巨人”才推出了M-6407桌面排版系統�!熬奕恕倍蝿摌I的失利與此有很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