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吾 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
然而對戴笠而言,這些作用還不是最重要的。公文積壓在官場中是常事,有的一擱就是一年半載,有的只要擱上十天半月,即使批下來,也是另一種結局了。軍統上報的公文,耽擱在蔣介石那里,戴笠是不敢催辦的�?墒乔鍧嵟ぞ陀羞@樣的便利,女工清掃蔣介石的辦公室時,只要順手在分文堆里把軍統的公文翻出,放在上面就萬事大吉。戴笠的部下再有神通,也不敢隨意進蔣介石的辦公室,這件事沒有特殊的人情就很難辦成。
可見,一般的人都是感情型動物,只要你能博得同情,你的所求目的就可達到。
利用同學,情義辦事
幾乎每個人的前半生中都有十年以上的學習經歷,從小學、中學到大學,與我們同班同校的,可稱為同窗情義的人何止幾百。這些人與我們有著共同的記憶、共同的經歷、共同的成長環境,這一點就決定了同學之間是最能相互幫助、相互協作的。正如毛澤東同志在一首詞中說:“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在早期,同學關系是非常純潔的,不可能發展為長久、牢固的友誼。因為在學生時代,人們年輕單純,熱情奔放,對人生對未來充滿理想,而這種理想往往是同學們共同的追求目標。曾幾何時,彼此在一起熱烈地爭論和探討,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袒露在別人面前。同學之間朝夕相處,彼此間對對方的性格、脾氣、愛好、興趣等等能夠深入了解。因此,在同學中最容易找到合適的朋友。
走入社會后,為什么同學的情義越來越淡呢?這一方面取決于各自的變化,不同的工作環境和經歷,繁忙的工作節奏以及相互攀比和不平衡的心態使得許多人不愿意再去重續同學舊情,同學之間視若路人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的。
然而,你也許忘記了這樣一個事實:對有著十幾年情感基礎的同學關系不加以利用可能是一種巨大的浪費,而這種浪費也有可能使你的人生變得更加蒼白無力、閉塞和狹隘�,F在,讓我們具體來談談在同學中尋找和建立朋友關系的作法,通過下列兩種方法來加以說明:
一、尋找新的共同點
同學間雖然彼此的工作領域不同,但可以將焦點對準于目前的現狀。原則上,選擇那些擁有進取心、且正處在奮斗中態度積極的人即可,即使對方在學生時期與你交往平淡亦無妨,你必須主動地加深與其交往的程度。如果你很幸運地找到凡事均極熱心的對象時,就更易于與其建立已有基礎的良好關系了。
二、建立新的合作關系
以一種嶄新的角度去評估過去交往的同學,或已經很久沒有聯絡的同窗好友,在目前的職業和交往的活動范圍內,也許能夠找到新的共同點呢。另外,在運用前述方法的同時,你還可以利用同學的交往將交際圈擴大到同學的朋友以及同學自己交際的圈外去進行。
辦成大事,要“泡蘑菇”
出色的辦事人員,通常具有許多人們所不具備的素質,而忍耐可以說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種。所謂好事多磨,這個“磨”字就可以理解為忍耐。一般來說,忍耐所表現的是對對方處境的理解,是對轉機到來的期待和對求人成功的自信,有了這種心境,你就能在精神上使自己處于強有力的地位,能夠方寸不亂,調動自己全部的聰明才智,想方設法去突破僵局。即使消耗一定的時間也是值得的。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磨”也可以理解為“泡蘑菇”,“泡蘑菇”消耗的是時間,而時間恰恰是一種武器。時間對誰都是寶貴的,人們最耗不起的是時間。所以,如果你以足夠的耐心,擺出一副“打持久戰”的架式與對方對壘時,便會對對方的心理產生震懾。以“泡”對“拖”,足以促其改變初衷,加快辦事速度。所以,你要沉住氣,耐心地犧牲一點兒時間,反而可以爭取到更多的時間。
例如,某學院校舍建設急需20噸瀝青。校方派一位助理到物資部門請領,但負責此事的處長推說工作忙,要等兩個月才能提貨。助理非常著急,他怎么能等兩個月呢?當他了解到倉庫里有現貨,只是因為自己沒“進貢”人家才拖他時,更是怒從胸來。
但他竭力控制自己的感情,思索解決辦法。他手頭一無錢二無物,再說他不想來那一套。他決心和處長“泡”。
從第二天起,他天天到處長辦公室來,耐心地向處長懇求、訴說。處長感到煩,不理睬他。處長不理,他就坐在一邊等,一有機會就張口,彬彬有禮,不吵不鬧,懇求訴說。處長急不得火不得,推不起趕不跑�!芭荨钡降谖逄�,處長就坐不住了,他長吁一聲:“唉,我算服你了。照顧你這一次,提前批給你吧!”
有沒有足夠的耐心,還與人們的自尊心強弱有關。
有些人臉皮太薄,自尊心太強,經不住人家首次拒絕的打擊。只要前進一受阻,他們就臉紅,感到羞辱,氣惱,要么與人爭吵鬧崩,要么拂袖而去,再不回頭。這些人看起來雖然很有志氣,但卻是沒有能力辦成大事的失敗者。
當然,“泡蘑菇”除了有耐心之外,還要具有一定的方法和原則,例如,你可以不厭其煩地登門拜訪,申訴你的理由和要求,但別指望很快就能得到答復和處理,你要有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
“泡蘑菇”時,態度要誠懇,語氣應平和。即使受了冷遇,碰了釘子,或者處理者發了火,你也要沉住氣,只要問題能處理,受點兒委屈也值得。你依然要心平氣和地陳述你的看法。
“泡蘑菇”時,要注意用語的分寸,多用懇請語氣,千萬不可用“怎么還不處理呀?”“不是說今天就給我答復嗎?為何講話不算數?”“你們到底什么時候解決?”“這個月底前必須處理!”等等的責問句或命令句。如果改換另一種詢問口氣,可能效果會好得多。
在上門拜訪、“泡蘑菇”的時間間隔上,要注意越來越短,次數上要越來越頻繁,以造成處理者的緊迫感。頻頻催問很可能引起對方的煩躁,這不要緊,只要你是有理有節,就沒有關系;只要你堅持不懈,就會帶來轉機。
據說,一位被領導穿小鞋的受害者向上一級領導告狀之后,這位上級領導不想過問,受害者于是頻頻催問,以致于連這位領導的妻子也嫌煩了,她對丈夫抱怨道:“這個人怪可憐的,天天來,煩人不?你就給他解決算了�!边@位領導想想也是,因此,才下了決心,處理了這一問題。你瞧,“泡蘑菇”這事還真非得有慢功夫不可。
成大事不拘小節
辦事者以交涉作為事業的重心,所謂“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這句話在商場上更為適用。交涉常有彼此意見不相吻合的時候,換句話說,順利時總比不順利的時候來得少,對于此點,你一定要看得透徹。
也就是說,當你與對方言談交涉,感覺話不投機時,你最好能看開一點兒,不必與其多費唇舌。既然多說無益,不如干脆來個撤退。
至于什么時候你該看得透徹,請把握以下三個原則:
1.與交涉對方發生無法解決的情況時。
2.不能完全把握對方情況時(情報、資料搜集不夠充分)。
3.自己所犯錯誤足夠損及雙方友誼時。
每個人都希望掃除眼前的疑竇,只是,有的時候常常力不從心。當你發現再怎么深思熟慮也解決不了問題時,不如早點兒看透了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