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吾 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
拒絕別人,以及被人拒絕,這在今日社會,日常生活中,已經成為家常便飯了。遇到此種情況,應該如何自處,前面已經談過,最重要的還是要能夠替對方設想,并保持良好的風度。
如果雙方在分別時仍能保持良好的關系,彼此期待將來尚有相會握手的時候,那么,這一次成功的拒絕,就算是為將來的事業播下了一顆新的種子。說不定這顆新種子,在不久的將來就會開花結果了呢!
雖然在你遭人拒絕時,心情是不可能愉快的,但是你還是要顧全大局,盡量裝出微笑,留給對方一個美好的印象。
至于拒絕者本身,也應該預先料到被拒絕者的反應,必須以同情的語調和態度對之,不可輕蔑、張狂。
雖然,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拒絕或被拒絕之事,但我認為,最要緊的還是要知道如何善后。尤其是和被拒絕者重建意見交流的管道,這點必須要立刻著手。
我相信,每一個人都嘗過被拒絕的滋味。此時,你一定會對對方有所不滿,心里產生疙瘩。但這種憤懣的情緒終將慢慢地被沖淡。只是,我們若站在一個被拒絕者的立場上,對于對方的善后工作,也必須盡快去處理。比較理想的方法是打電話、寫信,或者親自登門造訪,以誠摯的態度來彌補此次交涉失敗的不快經歷。
有一天,我在辦公室里,接到一個過去曾是學長的電話。他告訴我說,上回我介紹他前往應征的公司寄來了一封拒絕通知,他已知道自己不被錄取的消息。
他還是很客氣地對我說:“承你幫忙,只可惜我自己的能力不夠,實在非常抱歉。不過,我還是寫了封信給對方,感謝他們曾經給我機會,也希望你能夠代為致意�!庇谑�,當下我就給那家公司的朋友打了個電話。
幾天以后,我這位朋友又給了我一個電話:“請你轉告你的學長,讓他近日到我們公司上班�!�
一個考試不合格、未被錄用的人,由于他懂得如何善后,反倒給自己帶來另一次機會。他那親切、有禮的回函,在主試者之間傳閱著,忽然,大家發現———他正是公司急需要的人才。于是,決定在既定名額之外追加錄取。
由此可見,拒絕別人或被人拒絕,雖然表面上交涉已經有了結果,但有時候事情并非就此蓋棺論定,仍要看你善后工作努力與否,才算有所定局。如果你能夠具備此信念,重視善后工作,下一次交涉必定可以獲取成功。
以下事例是就拒絕者的立場而言:
當一個推銷員興沖沖地跑來,你若想趁勢加以拒絕,最好的方法就是中途打斷對方的話,使其自討沒趣,早打退堂鼓。這種方法,對有事相托的人或有意勸說的人,以及前來相邀的人,都是躲避其攻勢的最佳戰略。
下面是拒絕時常用的表現方法,使用時,應該心里明確,免得遭人反感。
一、在談話的中途插嘴
說服別人,總要以一鼓作氣的方式進行,才能獲得成效。假若中途不斷有人插嘴,語言表達的能力就會受影響,其說服力也就大大減低了。
二、故意裝蒜
一個人在進行說服時,為了使對方能夠確實認識起見,在談話告一段落時,總是喜歡問上一句:“怎么樣?你大致都明白了吧!”
這時候,你可以故意裝蒜地回答:“我還是不懂,你到底在說些什么��?”
讓對方驚訝自己理解能力之低,或隱約察覺自己的漫不經心。
三、表示出不耐煩的態度
不時左顧右盼、來回移動自己的視線,或者用手摸摸辦公桌上的東西,露出一臉神經質的樣子,此時,對方一定會察覺你的不耐煩,識趣地早點兒結束談話。
四、隨時、不斷地看表
不妨把目光停留在自己或者對方所戴的手表上,或者不停地看壁上所掛的鐘,讓對方知道自己感到時間難挨,是準備送客的時候了。同時,你還可以簡潔有力地對他說:“這件事情,讓我回去再重新考慮一下�!边@樣,對方就不好意思再磨蹭下去了。
五、動不動就翻開你的記事本
假如你能夠讓對方知道,你的下一個節目已經安排好了,那么對方就會沉不住氣,就會盡量簡單明了地說明來意。因此,你不妨動不動就翻開記事本來看看,暗示對方,使其有所節制。
六、經常離開座位
倘若你和對方談話時,經常借口離座,對方內心一定不會舒坦,因為這表示你并不重視他的存在。所以,當你不喜歡和對方長談時,不妨運用此招,使對方察覺你是有意岔開話題,準備送客了。
七、故意自言自語
在兩個人談話當中,如果有一方“顧左右而言他”,那么,另外一方就可明白其對此話題根本毫無興趣、漠不關心,既然話不投機,再談下去又有什么意思呢?此時,他多半會自打退堂鼓,那么,你的目的就達到了。
以上這七個方法,都是告訴你如何打斷對方的話題,使其知道該是告辭的時候了。這種拒絕人的手段,對被拒絕者來說,也是不能不知道的。畢竟,我們都不想做一個不識趣、不解風情的人。
從心理上分析,遭到拒絕是有不同類型的,現將主要類型和對策列舉于下:
一、一般拒絕
是指對方雖然當時拒絕你,但不是經過深思熟慮后做出的決定。他們對你有一定的幫忙愿望,但由于對你缺乏了解,未能建立對你穩定的良好印象,因此疑慮重重,陷入了一個想幫忙又不想幫忙的矛盾心理狀態。為盡快解脫這種矛盾的心理,對方有時就會表示不幫忙。
這樣的決定隨意性大,改變也較容易。有效的辦法是多接近他們,很自然地展現自己的“真實面目”,讓對方充分和全面地了解你,對方的疑慮消除了,求人也就成功了。
二、執意的拒絕
這是指對方的拒絕,是在對你有比較深入具體的了解,經過分析、對比、反復權衡利弊后的選擇。這樣的選擇或是因為人家認為幫你忙不值得,或是因為你的個性、品質使對方大失所望,或是由于對方的某種固執的偏見。
要改變執意拒絕者的態度,一般情況下是不可能的,因而也不必白費力氣。假如你確認對方是由于固執的偏見而拒絕答應你時,則可以用真誠的行動去感動對方,使之改變偏見。不過這需要較長的時間。
三、隱蔽的拒絕
這是指對方拒絕你的請求是出于某種心理需要,而不愿把真正的原因說出來,只是用某些不真實的理由搪塞你。對方不愿說出真實的理由,其情況是復雜的,大致有如下幾種:
一是你提出的要求太高,對方無法滿足,但又羞于說出本人能力的不足;二是對方對你不放心,對你拿不準,但又不好意思說出來;三是是否對你“特殊關照”,決策人意見不一致,覺得沒必要把“內政”告訴你。
對于這種求助對象,要盡可能弄清其拒絕的真正原因,然后再采取相應的對策,或解釋說服,或降低自己的某些要求,或等待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