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 窗边的小豆豆在线阅读 | 《史记》在线阅读与翻译 | 老人与海在线阅读 | 中考散文阅读题集下载 | 中考语文试卷下载 |
《朝花夕拾》在线阅读 | 海底两万里在线阅读 | 《道德经》在线阅读 | 朱自清散文集 | 2024中考主题阅读41则 |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下载 |
克服語病,提高語句的表達效果
學習語法知識,不是為“應試”,而是為了科學地使用語言、交流信息、傳達感情,進一步提高閱讀、寫作能力。遣詞造句必須遵循語法的基本原則。
句子是語言單位,也是語言交際的重要“載體”。好句子的標準是用詞準確、語意簡明、通順連貫;修辭運用有必要、有效果。
為了提高語句表達水平,應該努力克服語言表達中的毛病。在初中一年級要熟練地掌握辨析語病和修改瘸句的一些基本方法。
一、掌握辨析語病和修改病句的方法
常見的語病表現在兩個方面:
◆句子結構:基本成分殘缺,影響意思的表達;或者是成分多余,導致模糊混亂,難以理解。這種語病違反句子表達要連貫、通暢的原則。
◆詞語使用:表意有誤或不夠精確、順序不恰當、搭配不合理。
1.病因——陳述對象不清楚,成分殘缺
舉例:
孩子們跟我一起重看影片《花兒朵朵》,聽著他們的歡聲笑語,也便想起了自己。
修改——我跟孩子們一起重看影片《花兒朵朵》,聽著他們的歡聲笑語,也便想起了自己的重年。
診斷:陳述對象不清楚,必須確定陳述對象;基本成分有殘缺,必須補上基本成分。
(1) 按照句子主體表達的意思,主語定為“我”比較好,讓孩子們的行為作為主語“我”陳述的對象。
(2) “我”的感受是由孩子們看電影時的歡聲笑語引起的,原句想起自己的什么,沒有交代,不說清楚讓人猜,所以成分有殘缺。
可見,語病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陳述對象不清楚,或者基本成分有殘缺,既妨礙理解,也影響意思的表達,難以做到通暢、連貫。
2.病因——成分多余、不連貫
舉例:
我們班很團結,盡管班主任年輕,一個同學遇到困難,大家都會伸出友誼之手拉一把。
修改——我們班很團結,一個同學遇到困難,大家都會伸出友誼之手。
或者是:我們班很團結,不管哪個同學有困難,大家都會熱情地幫助。
診斷:多余的成分造成語意隔裂,必須刪除。
(1) “我們班很團結”,就不必再說班主任的年齡了。
(2) “團結”是一個抽象的詞,需要具體說明。此處“團結”表現出來就是一個同學有困難,大家都會伸出友誼之手。既伸出友誼之手,意思就表達清楚了,不必再說“拉一把”。
換一種說法:我們班很團結,不管哪個同學有困難,大家都會熱情地幫助。這也可以。
盡量用簡明、短小的語句清楚地表述一個意思,然后再換一個語言單位來繼續表達另一個意思。句子不要太長,結構成分太復雜就不便于掌握。
3.病因——用詞不正確。詞語順序、詞語搭配不恰當
舉例:
華天飲食集團所有隸屬的各個餐館,都增添了供應早點,并不斷提高食品質量和服務態度。
修改——華天飲食集團所屬的各個餐館,都增添了早點供應,并不斷提高食品質量、改進服務態度。
診斷:語言累贅,不夠簡潔。搭配不當。
(1) “華天飲食集團所有隸屬的各個餐館”,這一句話語言累贅,各個餐館是陳述的對象,改為“華天飲食集團所屬的各個餐館”就簡潔明了,所以這個病句采取“刪”的辦法。當然更精確的改法應該是:“隸屬于華天飲食集團的各個餐館”。
(2) “供應早點”與“增添”不能搭配,因為“供應早點”是一種行為。應該調換為“早點供應”,這是個服務項目。
(3) “提高質量”可以說,“提高態度”就說不通。需要改成兩個分句。
由此可見,當一個詞語支配兩個行為或兩個對象的時候,必須考慮是否合理。修改時還是要基本維持原意。
修改病句的一個原則是“多就少改”。盡量維持它的基本構架,必要的時候可以“換”、“刪”、“調”。
4.病因——用詞不正確,詞語順序不恰當(不合事理)
舉例:
1860 年英法聯軍野蠻地燒毀并洗劫了歷盡滄桑的皇家園林——圓明園。
修改——1860年英法聯軍野蠻地洗劫并燒毀了歷盡滄桑的皇家園林——圓明園。
診斷:“燒毀”、“洗劫”兩個行為的先后順序需要研究。英法聯軍進入圓明園,如果先放了一把火燒毀了,就談不上洗劫。從事理上來說,應該是搶在先,搶完了再燒,燒還有一個毀滅罪證的意圖。句子的主要毛病是不符合事理邏輯。修改時就要調動詞序。
所以語言順序如果出現問題,可能就是邏輯上不合理。應該樹立科學的邏輯觀念,所以修改病句還可以考察人的邏輯思維能力。
看出語病不是目的,糾正語病,使語句正確規范、清晰流暢,才是訓練的真正目的。應當先診斷,找出病因再動筆修改。修改的原則是“多就少改”,或刪去、或增添、或調換,常用的就是這些手段。
5.病因——條件與結論有矛盾
舉例:
紅光化肥廠等7家企業單位的污水凈化系統能否啟動使用,是根治柳林河污染的關鍵。
修改——紅光化肥廠等7家企業單位的污水凈化系統能否啟動使用,是能否根治柳林河污染的關鍵。
診斷:“紅光化肥廠等7家企業單位的污水凈化系統能否啟動使用”,即能啟動使用或者是不能啟動使用,“能否”是表示選擇,但后面的結論卻是肯定的,這就產生了矛盾。修改時必須做到條件和結論致,可以在結論部分加入“是否”。
或者改為“污水凈化系統如果啟動使用,那就能對根治柳林河污染起到關鍵作用”,用“如果”表示假設,這也可以。
6.病因——語言結構不合理,語意出現混亂
舉例:
從去年秋季以來,禁止和宣傳在長江上游林業區砍伐、販運林木已經取得了很大成效。
修改——從去年秋季以來,禁止在長江上游林業區砍伐、販運林木已經取得了很大成效。有關宣傳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診斷:“禁止”和“宣傳”是聯合行為,和后面所支配的內容不協調。所以這句該把“禁止”和“宣傳”分開說�!靶麄鳌笨梢岳斫鉃橛嘘P宣傳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或者是宣傳禁止砍伐、販運林木有了收效,所以現在這個地方的水土和林木保持得很好。但如此一來就很麻煩,必須兩句話說清的,硬要揉到一塊,容易產生歧義,背離本意。
(1) “從去年秋季以來,禁止在長江上游林業區砍伐、販運林木,已經取得了很大成效”。這是一個意思。
(2) “宣傳”另起一句:“有關宣傳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盡量使用語意明確、精悍短小的語句。
7.病因——“綜合癥”,涉及分句關系、邏輯關系
舉例:
即使使用電腦的技術對于多數民工很陌生,領導還是盡力創造條件讓他們熟悉、接觸這項先進技術。
修改——盡管多數民工對于使用電腦的技術很陌生,領導還是盡力創造條件讓他們接觸、熟悉這項先進技術。
診斷:這個句子的毛病屬于綜合癥,首先是“即使……還是”搭配不合理;其次是“對于”;再次,“熟悉”和“接觸”,按邏輯推斷,應該是先接觸才能熟悉。
(1) “即使……還是”,顯然這是一個復句,分句間的關系值得研究,“即使”與“還是”不搭配,“即使”是表示假設,經常和“也”搭配,這就是必要的語法知識。另外,根據這句話的意思來看,沒有必要使用假設,因為描述的是實際情況。
(2) “對于”一詞前后的對象關系搞反了。
(3) “熟悉”、“接觸”的邏輯順序不合理。
從某種意義上講,每個學習語文的同學都應該成為診斷和治理語病的高手。有毛病的語句,經過調理變得規范順暢,這就是語文素養的表現。應該認真地去研究語病出現的基本原因,掌握修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