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節課理解字詞、課文內容后,我讓學生自己歸納課文中尋找石獸的四種方法;思考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在朗讀之后,我認為文言文必須要多讀,每節課都應該讀幾遍。這樣不僅能熟知課文內容,而且還會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
朗讀之后,提出上節課預留的問題,并讓大家分組討論。
第一個問題是讓學生歸納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待學生回答之后便明確答案(尋找石獸的故事)。
第二個問題是課文中講了他們用幾種方法來尋找石獸的?然而同學們對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回答的不是太好,他們都只找到了三種,他們都把第一種給漏掉了。
我反復讓大家讀第一自然段,并有意無意的解釋了“求石獸于水中”和“以為順流下矣”,同學們恍然大悟,理解到這里是在兩個不同的地方查找。
然后用ppt把這四次進程,按照人物、地點、結果、依據四點畫出圖表,形象細致的將文章內容展現了出來。
最后又問學生他們是怎樣找到石獸的?學生馬上回答是根據老何兵提供的線索在河的上游找到石獸的。 我又用ppt將老河兵所表達的“沖石原理”,一步一步的演示了一遍,學生們都能較好的理解這一原理。
對于這篇課文我覺得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上講得很全面。但是,講課結束后就沒有再進行適當的聯系,沒有將講練和好的結合起來,是這堂課的遺憾,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注意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