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什么叫做賊!”
“賊?”爸爸奇怪地望著我�!巴等藮|西的就叫賊�!�
“賊是什么樣子?”
“人的樣子呀!一個鼻子倆眼睛�!眿尰卮鹬�,她也奇怪地望著我:
“怎么問起這個來了?”
“隨便問問!”
我說著拿了小板凳來放在媽媽的腳下,媽媽就趕我:
“去,屋里跟小妹妹玩去,不要在這里打岔�!�
我忍不住又問媽:
“媽,賊偷了東西,他放在哪里去呢?”
“把那些東西賣給專收賊贓的人�!�
“收賊贓的人什么樣兒?”
“人都是一個樣兒,誰腦門子上也沒刻著哪個是賊,哪個又不是�!�
“所以我不明白!”我心里正在納悶兒一件事。
“你不明白的事情多著呢!上學去吧,我的傻丫頭!”
師:童年的林海音真的是什么都問,就像媽媽說的“總是問、總是問”。哎,為什么童年時的林海音“總是問、總是問”呢?
生:她對世上一切事物都十分好奇,看到什么都想知道這到底是什么東西。
師:對未知事物充滿好奇心。
生:老師教育我們不懂就要問。我想林海音受老師的感染,不懂就要問,一定要搞清楚是怎么回事。
師:可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對她的問題那么有耐心,而且能回答。你看這些問題,媽媽她怎么說的——“你不明白的事多著呢,上學去吧,傻丫頭�!边@所有的問題,當作者中年時再想起來,你覺得她還想問嗎?
生:(搖搖頭)可能不會了!
師:此時哪些問題不會再問了?
生:中年的林海音不會再問賊是怎么樣的,收賊贓的人又是怎么樣子的。
生:林海音阿姨四十多歲的時候,像“白雞黑雞下的蛋為什么都是白色的”之類的問題都不會再問了,因為她都知道是什么原因了。
師:她知道了嗎?
生:因為它們都是同一類的,都是雞!
(師生大笑。)
生:林海音阿姨不會再問那些無聊的沒有意義的問題了,她會問一些有科學道理的弄不明白的問題。
師:你覺得剛才她問的哪些問題是無聊的問題?
生:她問為什么母雞會下蛋而公雞不會下,她還問為什么公雞會鳴叫而母雞不會。
師:這些問題可能在成年人來看算不了什么,因為與我們沒關系,覺得沒意思,沒必要去問,可是在當時在林海音看來她非常想弄明白,是嗎?
生:我覺得長大的林海音可能與她小時侯的爸爸媽媽一樣了,覺得這些問題沒意思,也不會感興趣了。
師:很多問題可能已經不會再問,有些問題即使到中年也仍然沒有找到答案,但是可能她也不會再問了。就像作者在文中所寫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不會做了,滿腦子的童年時代的問題也不會問了。
生齊讀:夏天過去,秋天過去,冬天又來了,駱駝隊又來了,但是童年卻一去不還。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
三、感傷與懷念——氤氳在文字中的思緒。
師:是啊,不光是“冬陽底下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我也不會再做了”,當作者已是人到中年,當她已是人在臺灣,可能會產生更多的人生感觸。比如,當她再一次想起那掛在駱駝脖子上的鈴鐺,當她再一次想起那垂在駱駝肚皮底下的長長的毛,當她再一次想起童年時那滿腦子的問題,她可能會怎么說?將作者想說的話寫在這一段文字的后面。
生寫話,師巡視;交流:
生:童年時代的我,竟然是那么傻,那么天真,思想是那么簡單,那么幼稚�,F在想起這些往事,還是感到很有趣!
生:童年是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光,要去好好珍惜,它會成為我們人生中最美好的記憶。
生:童年的我是多么天真、幼稚,可童年一去不還,我還未能體味出童年的快樂,它就已經在不知不覺中離我而去。
生:童年時代的我,天真、純潔,有滿腦子傻傻的怪想法,我所做的事情、所問的問題都是多么可笑��!而現在的我再也不會做那些傻事,也不會再問那些幼稚的問題了。我的童年也隨著時光的飛逝而永遠地過去了。
生:此時的我已經明白了童年時的很多問題。童年一去不復返,我再也回不到童年�?赡切┨煺娴膯栴}和童年的趣事,我會一直埋藏在記憶最深處,把它當作一生最寶貴的東西。
生:小時候的我真是太稚氣了,現在我不會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