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恩和奶�!方虒W實錄
一、放松心情,導入新課
1.生說5遍奶牛,再說5遍牛奶。師問:奶牛吃什么?
生答:奶牛吃草。師借題發揮,導入新課。
2. 作者簡介:約翰尼斯·延森:丹麥小說家、詩人。194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代表作有《希默蘭的故事》(34篇中短篇小說集)等。
3. 帶著任務讀書:學習文中所列生字詞及了解本文故事情節。初步了解安恩的性格特點。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檢查生字詞掌握情況,生完成“隨堂練習”,師巡看,然后生讀字音,生解釋重點詞語,師再個別強調。
三、概括故事情節
師:請同學們簡要概括故事內容。注意說清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生思考,并在“隨堂練習”上寫作)
生1: 一天,老婦人安恩牽著一頭奶牛到集市上去,別人要買,安恩不賣。
師:過于簡略,對于故事發展的過程,也就是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相當于記敘文的起因、經過、結果你沒有。
生2: 一天,老婦人安恩牽著一頭奶牛到集市上去,因為這頭奶牛實在太好,問津者不少,最后連屠夫也對它有興趣,但是老婦人卻拒不出售。最后,人們氣憤起來,老婦人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來賣牛的,而是因為那頭奶牛太孤獨,她把它帶到集市上來,讓它跟同類相聚散心。
師:比較完整了,這里有時間——一天,有地點——集市上,有人物——安恩。關鍵有開端(老婦人安恩牽著一頭奶牛到集市上去)——發展(因為這頭奶牛實在太好,問津者不少,最后連屠夫也對它有興趣,但是老婦人卻拒不出售)——高潮(老婦人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來賣牛的,而是因為那頭奶牛太孤獨,她把它帶到集市上來,讓它跟同類相聚散心),這篇小說的高潮就是結局。
知道了故事梗概,我們來分析一下這篇小說的主人公——
四、初識安恩
師:先請一位同學來朗讀一下小說的第1小節,語速要慢,要平靜一些、舒緩一些。
師:請同學們根據課文第1小節談談安恩給你的最初印象。(出示示例)從 “然而她卻站在那里曬著太陽,打著她的毛襪�!边@句神態動作描寫可以知道她是一個安靜從容的人。
生:她身上穿著樣式老掉牙的舊衣服,可是很干凈;一條手染的藍裙,還帶著鄉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兒。
這是一段衣著外貌描寫,寫出了安恩老人是個樸素的老人。
師:還能看出——( 不富裕、自食其力過得有尊嚴)
生:是個歷經滄桑的老人,是個有愛心的老人。
師:是呀,她對衣物如此,何況奶牛,這也為全文情節發展埋下伏筆。
(師板書“初識安恩”,然后請生把剛才幾個關鍵詞寫在后面:樸素、歷經滄桑、有愛心)
師:請繼續——
生:我說這一句:“然而她卻站在那里曬著太陽,打著她的毛襪。哦,真是旁若無人,安閑得很”,這是動作描寫,寫出了安恩的沉靜安詳。
師:這個判斷很準確,板書上“沉靜安詳(心若止水)”。
生:還有“周圍一片嘈雜喧鬧:馬市上馬兒嘶鳴,海灘上漁船卸貨的在吆喝,馬戲班鼓聲咚咚,小丑們招搖地高聲喊叫”,這是景物描寫,用這種“鬧”,反襯安恩的“靜”。
師:“反襯”抓得特別準。這是一段環境描寫,不是景物描寫。
當我們初識了安恩以后,再請自由閱讀第3~19小節。(可以讀出聲音)
五、走近安恩
師:先后有幾撥人要買奶牛?哪幾撥?這幾撥人的出場順序能倒一倒嗎?為什么?
生:有四撥。分別是,錙銖必較的人——身穿血跡斑駁的罩衫的(精明利落)屠夫——死乞白賴的人——來過一次又出大價錢的人(刨根究底的人)。
生:不能顛倒,這四撥人一撥比一撥難對付。是根據情節發展的深入而設定的順序。
師:通過安恩的回答 語言、動作、神情、心理等細節你對安恩又有了那些新的認識?
示例:從“老太婆安恩愛憐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視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轉過臉去往遠處張望,仿佛發現了什么使她感到興趣的東西�!边@句中動作細節可以看出安恩是個十分憐愛奶牛的善良的人。
生:四撥人都要買安恩的奶牛,都同樣遭到安恩的拒絕,但拒絕的語言和語氣是有區別的,對于屠夫她用了四個字,堅決予以拒絕:“它不賣的!”可以看出安恩對奶牛的感情很深厚,這是一種很令人感動的關懷。
師:太棒了!一下子發現了這個細節,請在“走近安恩”后寫上:精神關懷。
師:我們來分角色朗讀一下3~19小節。還原一下市場情境,注意人物的心理和環境的渲染(師讀安恩)。
六、多角度分析主題:
師: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在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說:“對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驗,根本性的考驗,在于如何對待那些需要他憐憫的動物�!�
安恩她把奶牛當做自己平等的同類、老朋友、親人一樣理解、尊重,關懷奶牛的精神世界。
下面請以安恩告訴我為開頭,把你得到的啟迪寫下來:
1.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孤獨是痛苦的。能夠讀懂孤獨,理解孤獨,解除孤獨,這樣的主人是偉大的。
2.難道只有我們人會感到孤單寂寞嗎?奶牛也會的。能夠把動物當作人來看待,也算是愛心無限了。我們對待動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質性的一面,同時也應該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
3.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人和動物的和諧。人和動物都和諧了,那人與人之間呢?
七、小結
本節課我們知道了小說的情節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本課的情節極具有懸念,直到結尾才讓人豁然大悟。
我們還初步知道了小說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是刻畫細節:語言、動作、神情、心理等細節。
我們還懂得了人類對于動物不僅應有物質上的給予,還應有精神的關懷。
八、作業
小說最后安恩對自己不賣牛作出解釋后,集市上的人有怎樣的反應?請續寫一個結尾。(寫“筆記本”上)。
附:本實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作品,了解主人公關懷動物,重視它們生命情感需求的善良感情。多角度體會小說主題。
2. 復述故事,體會小說構思的精巧,了解懸念手法的作用。
3. 學習小說的描寫方法,了解人物外貌描寫與小說情節和主題的關系。
教學重點難點:
1.小說主題的多角度分析。
2. 小說的三要素:人物、環境、情節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