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互動探究,品味語言。
師:通過聽錄音,我們感受了《雪》優美的意境;在剛才的交流中,我們又讀解了《雪》的幽深的寓意;既有優美的意境,又有深刻的寓意,《雪》稱得上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詩了,美文要品讀,才能領會其精妙,下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仔細品讀課文,體會課文在語言和構思的精妙之處,同時將品讀過程發現的問題記錄下來,大家共同探究。
(學生采用各自喜歡的方式品讀課文,摘抄優美詞句,旁注發現的問題。)
師:在品讀課文的過程中,同學們有什么新的體會、新的發現,請大家談談。
生35:我發現課文用“呵”、”偷”、“訪問”、“拍手”、“點頭”、“嘻笑”這些充滿活力的詞,刻畫了兒童塑雪羅漢的特有動作與神情,反映了他們天真活潑、純潔的心靈,真切、傳神、熱鬧、有趣。顯得具體、形象、生動。
生36我領悟到比喻句“那是還在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是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的含義。作者用 “隱約著的青春的消息”和“極壯健的處子的皮膚”這兩個富有感情色彩的喻體,一虛一實,從形到質,突出強調了江南雪野的特色。
生37:我發現作者說江南的雪“隱約著青春的消息”,除了贊美江南的雪“滋潤美艷之至”處,我隱隱約約覺得還應該有更深層的含義�?墒俏乙粫r又說不出。
師:你是想請同學與你一道來解讀這句話的含義嗎?
生37:對,正是。
師:好!請大家仔細品讀這句話,想一想,能不能幫助從中品出“隱隱約約覺得應有更的深層含義”來。
生38:用“處子的皮膚”來比喻雪,引起讀者對江南的雪的形態的想象,寫出江南的雪白皙、柔嫩、健康的特點,意境新美。
生39:我聯想到詩人雪萊的一句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冬天來了,春天還會久嗎?”。我想,江南雪野中隱約著的生氣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是在啟示人們:冬雪之后,春天就不遠了。
師:冬雪之后,春天就不遠了。這是不是你隱隱約約感覺到而一時無法說了的那種的那層意思呀。
生37:對,這正是我意會到,卻無法用自己的語言準確表達出來的意思,我謝謝他們兩人幫我破解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生40:我發現的本文有一處多余的地方。本文是題目是《雪》,課文也是通過這兩幅鮮明對立的圖景來表現主題的,可課文卻用一句“暖國的雨向來沒有變過冰冷的堅硬的燦爛的雪花。博識的人們覺得他單調,他自己也以為不幸否耶?”開篇,我覺得好像是多余的,是不是可經以去掉?
師:能告訴教師,你是怎么想到這個問題的嗎?
生41:前面的同學在談感受、分析主題時,大家都沒有提到這句話,好像它就是可有可無的句子,我結合題目和大家對課文主題的分析這兩個方面去思考,便想到了這個問題。
師:明白了,你采用的聯系題目和主題的質疑方法,同學們,我們在以前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曾從課文質疑過程中,歸納了哪些質疑方法呀?
生42:聯系題目質疑法,聯系主題質疑法,分析修辭質疑法,關鍵詞質疑法,聯系上下文質疑法。
生43:有聯系背景質疑法,從重復處質疑法。還有……我背不全。
師:背不全,沒關系,我們能運用學過的方法去質疑問難就行了,前面的同學雖然沒有背方法,不也提出了很有價值的問題了嗎?下面,請同學們運用以前學過的方法進行思考,從課文中提出更多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來。
生44:第一自然段說 “蜜蜂是否來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記不真切了”,可后面又說“仿佛看見冬花開在雪野中,有許多蜜蜂忙碌地飛著”,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師:你運用的又是什么方法發現問題呀?
生44:聯系上下文質疑法。
生45:本文寫的是兩幅并列的雪景,課文由江南的雪景圖的描繪轉入朔方的雪景圖,并沒有轉折的意思,可課文卻用了一個表轉折的連詞“但是”,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含義?我是采用語感質疑法發現問題的。
生46:課文結尾句“那是孤獨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的“孤獨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
師:你運用的又是什么方法發現問題呀?
生46:關鍵詞質疑法。
師:看來,同學們已經掌握了提問題的方法了,越來越會提問題了,這幾個問題非常有思考價值,下面請同學分組討論,探究交流。
(學生分組討論)
師:各組派代表匯報探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