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輔導三年級孩子學習語文
小學階段是打基礎的時候,主要是聽、說、讀、寫的訓練
一、要引導學生充分的讀課文。正確流利,繪聲繪色。課堂四十分鐘內老師不可能每位學生都讀到。所以家長每天要檢查孩子讀書情況,要達到熟能成誦的程度。
要在讀中積累詞匯,豐富語言。
也可口頭指導學生造句。
找近義詞反義詞來理解。
二、還要給學生聽寫,要求掌握的詞語必須要聽寫,達到準確無誤。目前寫字是每一個學生學生面臨最大困難,每次測驗寫字的丟分率都極高,特別是學困生,比如考試成績在60分以下的同學,一定要加強聽寫。為今后的運用上做好詞語上的儲備。
三、關于句子的訓練:
1、詞語連起來成為句子才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句子訓練顯得尤為只能重要。
句子訓練首先要幫助學生說完整句子。
好多學生這方面顯得欠缺,導致表述不明白,考試的時候造成無謂的丟分。比如:問題是“這段話從哪幾個方面描寫菊花的?”有同學就回答:“種類、顏色、香味�!闭_的回答是:“這段話是從種類、顏色、香味三方面描寫菊花的�!�
我們家長和老師在生活中引導孩子把話說明白,講清楚。說清楚“誰 做什么”或“什么 怎么樣”。否則孩子講出的話,寫出來的文章會有很多病句�?荚嚂r一個病句扣2分,冤枉。
2、在句子訓練中滲透簡單的邏輯關系。
關聯詞語能使我們把說話的內容表達得更清楚、更有邏輯性,在生活中也常常用到。例如:因為……所以……. 不但……而且…… 雖然……但是…… 因此關聯詞語的運用在考試中會經常出現這方面的內容。
3、句子段落訓練第三點要求就是指導學生寫句子時要寫生動優美的語句。
有的學生寫紅葉:山上的葉子都紅了,紅彤彤的可好看了。
有的同學寫道:秋天到了,山上的紅葉火紅一片,大山像披上了一件紅色的斗篷。
有的同學寫道:山上的葉子都紅了,紅彤彤的一片,像著了火一樣。我走在紅色的樹林里,就像暢游在紅色的海洋。
很顯然,后兩名同學寫的句子更生動,更優美,想象力更豐富。有的學生達不到這樣的水平,就需要我們共同的指導。指導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遣詞造句,運用語言和豐富的想象能力,實際上就是指導學生作文、日記。三年級是過渡期,字跡端正工整,會正確使用標點,要寫得清楚明白,圍繞一個內容寫一個人的一件事,一種景物,不要寫幾件事哪一件也表述不清。寫事作文要抓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來寫。就像陶罐和鐵罐中的描寫。學生的作文能力成長要慢慢抓。但必須要抓,堅持抓。聽學生讀自己的作文,表作揚他的進步,指導他的問題。給他鼓勁。
生活中隨機進行口頭作文、片斷訓練�?匆娋拔镎f景物,看見事件說事件。
4、在生活中學語文。
背詩、練練字、講講故事,觀光一些人文遺產。
要賞梅去時,我們先談古今詠梅的詩句。
要觀菊去,我們和孩子一同查查相關的知識。
去采摘時要點綴些農時諺語。
到郊外野炊別忘滲透些求生的技巧。
四、 共同配合抓好孩子學習
有的父母見到孩子學習松懈.成績一時不夠理想,便十分焦急.有的時常抱怨、斥責,甚至懶得去管。這樣做是十分錯誤的.殊不知,學習習慣的養成是有一個過程的.急于求成,恨鐵不成鋼,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事實上并不可能.因而,必須煉而求成或煉鐵成鋼,方可奏效。三年級學生是跳躍的年齡,也是可塑性最高峰階段。那么,我們就要分析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家長應當從哪里入手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呢?
首要就是抓好作業. 要規定孩子放學后必須做完作業,必須檢查�?陬^作業、復習、預習作業也絕不容草率.而孩子們往往比較厭倦作業、應付。原因有:寫作業的目的不明確;貪玩、懶惰、怕吃苦;生活習慣直接影響了學習習慣。
1、能力差異
在班級中,每個學生的智力是有差異的,他們領會知識的速度和質量也有差異。同樣的作業量,有的學生要比別的學生花更多的時間,完成起來比較困難。這時如果沒有人來幫助督促,時間一長,這些學生就容易喪失信心,害怕做作業。語言智能、計算智能、數字記憶、文字形象記憶 ……
2、學習目的不明確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自實行雙休日以來,學生課外活動的時間更多了,如果家長只顧工作,不正確引導孩子,就容易使孩子迷上看電視等,把什么事都忘在了腦后。如有的孩子為了多玩一些時間,幾天的作業花半個小時就給解決了。也有孩子,先玩個痛快,等到第二天要上學了,實在沒辦法,才匆匆做作業。這樣的作業,它的質量可想而知,不是字跡潦草,就是錯處很多。因此,家長在孩子的假期中,要經常關心他們的學業,督促按時保質完成作業。
3、意志不強
學生放學回家,經常是每個家庭最熱鬧的時候,孩子拿著吃的,邊吃邊玩,好不開心。吃完晚飯,本來想做作業,如果這時父母把電視機打開,想看一會兒電視,有些孩子心里也就不想做作業了,就津津有味地看起電視來。結果,把做作業的事給耽誤了。第二天,心里著急,才急忙把作業補上。因此,做家長的要給孩子立下規矩,放學回家,要先做作業后娛樂,而不應放任孩子。
4、關心孩子身心健康
糾正學生的讀書、寫字、握筆;站、坐、走的姿勢,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教育孩子懂得公眾場合的文明禮儀、愛惜公共財物、設施、愛惜學習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