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燭教學設計
課文分析:
這篇文章用悲愴的筆調,深情地敘述了二戰時期,一位南斯拉夫母親,把自己珍藏了45年的結婚蠟燭點燃在一位蘇朕士兵墳頭上的故事,表現出一位母親對烈士的深情厚誼,反映出反法西斯居民用血肉凝結的情誼。學習這篇課文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入手:①整體感知故事內容,理解主題;②理解分析人物形象,深層次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③揣摩語言、品味關鍵性語句的豐富意蘊及表達作用。
目標設計:
1、初步掌握課文描寫人物細節的方法,并理解通過行動的描寫表現人物精神與品質的寫法。
2、提高閱讀質量和速度,在快速閱讀的過程中,把握本文敘述的線索。
3、體會反法西斯同盟各國戰斗的友誼以及南斯拉夫人民對蘇聯紅軍的深厚感情。
教學重點:
通過人物行動的描寫表現人物精神與品質的寫法。
教學難點:
體會幾處細節描寫,從中感受人性之美。
過程設計:
一、導入:
我們剛學過《親愛的爸爸媽媽》寫的是南斯拉夫人民在面對納粹屠刀時的英勇無畏及他們對生命的無比熱愛。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同樣是寫一位南斯拉夫老婦人的。1944年蘇聯紅軍進行戰略反攻,分別從南北兩側驅逐法西斯德軍。西蒙諾夫作為一個隨軍記者,在戰地采訪中收集到了這個感人的故事。
二、整體閱讀,感知形象。
1、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然后思考:這篇課文的主人公是誰?(南斯拉夫老婦人)這位老婦人在文中做了哪些事情?
明確:老婦人。老婦人吃力地掩埋一位紅軍戰士,并把自己珍藏45年的結婚蠟燭點在戰士的墳頭。
2、讓我們來借助課文分析一下老婦人的行為有哪些感動我們的地方。
引導:一是環境危險,炮火連天。(為什么在老婦人出場后文章隔幾行就寫炮火?)
二是老婦人年老體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能不能找到體現這一點的句子?)
三是老婦人像掩埋親人一樣掩埋烈士。(從哪里看出來?)
四是拿出了自己珍藏4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