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別人沒想到的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課文內容。理解“若隱若現”、“恍然大悟”等詞語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意識和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①以講故事的形式,激發興趣,導入課文內容。
②利用多媒體課件,通過文本對話,感悟課文內容。
③通過對比探究,體會小徒弟畫的妙處。
④通過拓展資料,豐富知識,擴大閱讀面,體驗創新。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懂得常想別人沒想到的事能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并樹立創新精神。
教學重難點:
認真理解畫師最后說的那段話。
感悟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畫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出示一張白紙)同學們,如果要讓你們在這么大一張紙上畫盡可能多的駱駝,你會怎樣畫?(學生自由作答)
2.大家說的都有道理。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畫師的三個徒弟是怎么畫的。(板書課題:想別人沒想到的,齊讀課題。)
二、學習課文
1.按自學提示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
(2)畫出生字詞,同桌合作,識記字形,理解詞意。
(3)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4)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與同桌討論解決。
2.學生按要求自學,教師巡視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3.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詞學習情況。指名讀,齊讀。(小黑板出示)
召(zhào)集 駱(luò) 駝(tuo) 連綿(mián)起伏(fú) 若(ruò)隱若現 恰(qià)好
(2)生交流詞意,掌握字形。
二、細讀全文 明了課文的主要內容。
·出示課件一: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小徒弟的畫為什么能得到畫師的稱贊。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文。
(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小組先討論,后推薦代表在班上說一說。
·進一步分析小徒弟為什么能得到畫師的稱贊呢?指導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
·屏顯課件二:三個徒弟作畫的不同構思和結果。
·要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盡可能多的駱駝,大徒弟想到的辦法最簡單,也是常人一般的畫法,那就是把駱駝畫小。當然,駱駝畫得越小,畫出的駱陀就有可能越多。二徒弟的方法與大徒弟相比,有一定的進步,他用駱駝的頭來代表整個駱駝,這樣,他畫出的駱駝數就比大徒弟多了。不過,無論是大徒弟還是二徒弟,他們畫出的駱駝數畢竟都是有限的,都沒脫出俗套。與他們相比,小徒弟的辦法之所以最好,是因為他用有限的兩只駱駝代表了無限的可能,誰也說不清究竟會有多少只駱駝,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因此,他的畫最好。
·學生恍然大悟,原來小徒弟取日生就是因為做到了想別人沒想到的這一點。(板書:開動腦筋 柳暗花明又一村)
·抓住契機,師問學生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也可以畫出更多的駱駝,將課堂教學情境進一步推向高潮。
·反復誦讀課文第七自然段即畫師說的話,理解畫師的慧眼獨具之處。
·學習文中的“小泡泡”:我也想到過別人沒有想到的事。師引導學生結合學習、生活實際事例暢所欲言。
· 屏顯課件三,整體認識,理解全文。
三、升華主題 充分理解課題
·在學生廣泛思考、交流的基礎上,提醒學生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去想,去做。
四、拓展延伸
1.你們平時是不是也有想到過別人沒有想到過的事?
2.你還知道哪些想過別人沒有想到的故事?
四、總結全文
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只要肯動腦筋,大膽創新,就會有很多新發現,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所以,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也要多動腦筋,做一個有創新精神的孩子。
·學生在發言、交流后,教師總結全文,布置課后作業。
·學了本文后,你有哪些大的收獲,寫一寫,把你的感受讀給家里人聽,與他們一起分享你的喜悅。
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大徒弟 許多小駱駝
畫師 二徒弟 許多駱駝頭
小徒弟 兩只在山谷走 (以少代多)
《想別人沒想到的》反思
《想別人沒想到的》一課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了畫師收了三個徒弟,他考查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多,三個徒弟畫了不同的畫,只有小徒弟得到了師傅的稱贊。這篇課文故事性強,文字淺顯,能夠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便于閱讀和理解。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自主學習,圍繞著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么能得到畫師的稱贊這一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討論。學生將精讀課文中所學習的分段、理解課文等語文基本功,用于了本課的閱讀實踐中,逐步培養了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先用故事引入,讓學生產生興趣,順勢從學生的回答當中,自然引出課題。在內容教學中,我過于注重教學預設,一步一步牽著學生走,對于一些本該順勢而過的內容,被我一味加以拆分,詳解,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以至于后面的拓展延伸內容沒時間進行。
最后,我在新課結束時,安排了一個實踐操作:書中比賽看誰駱駝畫得多,我們就來比賽看誰駱駝畫得大。通過實踐操作,鼓起了學生想創新的欲望,體驗創新的滋味,讓他們在創新的過程中明白了道理:創新頭腦不是一朝一夕培養出來的,要平時積極動腦,常想別人沒想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