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 | 窗边的小豆豆在线阅读 | 《史记》在线阅读与翻译 | 老人与海在线阅读 | 中考散文阅读题集下载 | 中考语文试卷下载 |
《朝花夕拾》在线阅读 | 海底两万里在线阅读 | 《道德经》在线阅读 | 朱自清散文集 | 2024中考主题阅读41则 |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下载 |
(2)有人說韓信是被呂后等設計陷害死的;也有人認為他造反證據確鑿,咎由自��;還有人認為他是被逼上梁山。對此你怎么看?請認真研讀課文,收集有關資料,說說你的看法。
(師)三種說法各有道理,關鍵是聯系文本,言之成理。一般多贊成“陷害說”。主要依據是:韓信臨刑前的遺言:“恨不用蒯通計”(“恨”意思是“遺憾”,不是“怨恨”),蒯通的話:“豎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不用”、“自夷”,反過來說明韓信不可能謀反。另外,與陳豨密謀叛逆,以及和在京城的內應,也顯得很小兒科,一代大英雄竟如此小兒科,不大可信,所以有人說這是呂后等人的誣告。密謀造反與事實不合。參照《陳豨傳》中記載,陳豨并沒有謀反,而是被逼迫造反。還有其他種種理由。
韓信,一代名將,曠世功臣。他在困境中掙扎,在草莽中崛起,在戰斗中奮進,在勝利中沉淪。他在最能夠背叛劉邦的時候忠貞不貳,卻在最不可能反叛時涉嫌謀反。正如司馬遷所說:“天下已集,乃謀叛逆。”因此,有人認為韓釜底抽薪謀反并不可能,也有人認為其造反證據確鑿,還有人認為他是被逼上梁山。但這也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韓信作為我們英雄時代的英雄人物,他的忍辱負重,他的自強不息,他的叱咤風云,甚至他的猶豫狐疑、患得患失,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永久的記憶,耐人尋味,發人深思。(見易中天《漢代風云人物•韓信成敗之謎》)
七、研讀文本11節
1、誦讀論贊。
2、難句疏解
3、問題探討:這段“太史公曰”包含了哪些內容,其中“天下已集,乃謀叛逆”有什么言外之意?
明確:有三點內容:布衣時志與眾異;沒有做到“謙讓”;在天下安定時密謀叛逆。其中“天下已集,乃謀叛逆”一般認為是反話:“謂淮陰之愚,必不至此也。”(李慈銘) “天下已集,豈可為逆于其必不可為叛之時?而夷其宗族,豈有心肝人所宜出哉!”(李笠)
思考:韓信為什么會被殺害?
1、功高震主。
2、狂妄傲慢,樹敵太多,單槍匹馬。
3、恃才放曠,君主對他早有猜忌。
4、殺功臣是封建社會的普遍現象。殺韓信是呂后和蕭何等干的,劉邦并不知情,當他知道后“且喜且憐之”,心情很復雜,也很真實。
整理《史記•淮陰侯列傳》中的成語:
1、漂母之恩 2、胯下之辱 3、婦人之仁 4、多多益善 5、逐鹿中原 6、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鞏固與拓展:
一、文言現象梳理
(一)詞類活用
1.有一母見信饑,飯信,竟漂數十日
2.眾辱之曰
3.樵蘇后爨,師不宿飽
4.陛下不過能將十萬。
5.辟左右與之步于庭
6.異姓并起,英俊烏集。
(二)通假字
1.亭長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2.于是信孰視之
3.俯出袴下,蒲伏
4.虜魏王,禽夏說
5.能千里而襲我,亦已罷極
6.從間道萆山而望趙軍
7.出、背水陳
8.東鄉坐,西鄉對
9.兵法右倍山陵
10.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
11.人言公之畔
12.上怒曰:“亨之。”
13.諸將皆莫信,詳應曰:“諾。”
(三)重點文言詞語
又不能治生商賈
信與張耳以兵數萬
臣聞千里饋糧,士有饑色
今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萬人
韓信使人間視,知其不用
趙見我走,必空壁逐我
有能生得者購千金
此在兵法,顧諸君不察耳
信由此日夜怨望
弟舉兵,吾從此助公
不伐已功,不矜其能
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
(四)重點文言句式
1.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
2.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
3.多多益善,何為為我禽
4.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
二、難句翻譯
1.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
翻譯:不能夠被推選去做官,又不能做買賣維持生活。
2.知漢王畏惡其能,常稱病不朝從。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與絳、灌等列。
翻譯:韓信知道漢王畏忌自己的才能,常常托病不參加朝見和侍行。從此,韓信日夜怨恨,在家悶悶不樂,和絳侯、灌嬰處于同等地位感到羞恥。
3.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信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翻譯:陛下不能帶兵,卻善于駕馭將領,這就是我被陛下俘虜的原因。況且陛下是上天賜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4.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已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于漢家勛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叛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
翻譯:假使韓信能夠謙恭退讓,不夸耀自己的功勞,不自恃自己的才能,那就差不多了。